第1章 概论
1.1 猪场沼液的特性及环境风险
1.2 猪场沼液的传统治理方法
1.2.1 堆肥处理
1.2.2 废水稳定池
1.2.3 人工湿地
1.2.4 水生植物系统
1.2.5 好氧/厌氧/缺氧系统
1.2.6 厌氧消化
1.3 微藻培养作为生物修复替代方法用于沼液处理
1.3.1 微藻生物质的应用
1.3.2 微藻对NH4+的利用及耐受性
1.3.3 微藻对磷的吸收、去除和利用
1.3.4 沼液处理与微藻高附加值产品生产耦联
1.3.5 基于微藻的处理方法与传统活性污泥处理方法的比较
1.4 藻菌共培养体系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1.4.1 微藻和细菌的相互作用
1.4.2 藻茵联合处理废水及影响因素
1.4.3 基于藻茵共培养处理废水的生物反应器
1.5 转录组学在藻菌研究中的应用
1.6 研究内容、目的及意义
1.6.1 研究内容
1.6.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6.3 技术路线
第2章 藻菌共培养体系的筛选
2.1 引言
2.2 试验材料与仪器
2.2.1 仪器
2.2.2 藻种
2.2.3 沼液
2.2.4 培养基
2.3 试验方法
2.3.1 微藻的分离纯化
2.3.2 微藻生长的测定
2.3.3 细菌的分离纯化
2.3.4 微藻共培养细菌的初筛与鉴定
2.3.5 细菌生长的测定
2.3.6 藻菌共培养体系构建的试验设置
2.3.7 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
2.4 试验结果与讨论
2.4.1 微藻的生长
2.4.2 可利用微藻代谢物的细菌的筛选
2.4.3 细菌的生长
2.4.4 共培养体系中微藻和细菌的生长
2.5 小结
第3章 高效处理人工沼液的藻菌共培养体系的构建
3.1 引言
3.2 试验材料与仪器
3.2.1 仪器
3.2.2 藻种和菌种
3.2.3 沼液
3.2.4 培养基
3.2.5 活性污泥
3.3 试验方法
3.3.1 试验设置
3.3.2 微藻生长的测定
3.3.3 污染物的测定
3.3.4 活性污泥中生物量的测定
3.3.5 脂质的测定
3.3.6 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的测定
3.3.7 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
3.4 试验结果与讨论
3.4.1 Ds-Bm和Cv-Ss共培养体系对人工沼液中污染物的去除
3.4.2 Ds-Bm共培养体系处理人工沼液的条件优化
3.4.3 Ds-Bm共培养体系与Ds-活性污泥共培养体系的比较
3.4.4 Ds-Bm共培养体系的微藻生产力、脂质及脂肪酸组成分析
3.5 小结
第4章 人工沼液处理过程中藻菌互作机制的分析
4.1 引言
4.2 试验材料与仪器
4.2.1 仪器
4.2.2 藻种和菌种
4.2.3 沼液
4.2.4 培养基
4.3 试验方法
4.3.1 藻菌共培养体系处理沼液的试验设置
4.3.2 微藻和细菌生长的测定
4.3.3 污染物的测定
4.3.4 脂质的测定
4.3.5 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的测定
4.3.6 转录组测序
4.3.7 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
4.4 试验结果与讨论
4.4.1 藻菌生物量及污染物去除
4.4.2 测序数据整理、过滤及质量评估
4.4.3 转录组序列拼接和聚类分析
4.4.4 unigene功能注释
4.4.5 基因表达水平分析
4.4.6 RNA-Seq相关性检查
4.4.7 微藻和细茵相互作用的转录信息
4.4.8 微藻和细菌NH4+-N代谢的转录信息
4.4.9 微藻脂质代谢的转录信息
4.5 小结
第5章 规模化处理人工沼液的光生物反应器的开发
5.1 引言
5.2 试验材料与仪器
5.2.1 仪器
5.2.2 藻种和菌种
5.2.3 沼液和培养基
5.2.4 固定化载体
5.3 试验方法
5.3.1 试验设置
5.3.2 微藻生长的测定
5.3.3 污染物的测定
5.4 试验结果与讨论
5.4.1 摇瓶中以松木屑为载体处理人工沼液
5.4.2 摇瓶中以废棉布为载体处理人工沼液
5.4.3 竖立平板式光生物反应器中以松木屑为载体处理人工沼液
5.4.4 竖立平板式光生物反应器中以废棉布为载体处理人工沼液
5.4.5 斜面平板式光生物反应器中以废棉布为载体处理人工沼液
5.4.6 固定化光生物反应器的优势
5.5 小结
第6章 微藻处理废水和微藻生物质生产耦合技术展望
参考文献
缩略词检索表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