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民俗主义视角下的北京胡同游(以什刹海地区的田野研究为个案)/民间文化新探书系
0.00     定价 ¥ 10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100233910
  • 作      者:
    作者:代改珍|总主编:北京师范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发展中心
  • 出 版 社 :
    商务印书馆
  • 出版日期:
    2024-04-01
收藏
内容介绍
作者以“民俗主义”为研究视角,对北京市西城区什刹海胡同游开展了跨九年的田野研究,以文化精英、政府、企业、车工、居民、游客等主体的交互凝视和叙事行为为线索,呈现在国家与城市发展的大背景中,北京胡同游从诞生、发展、失序到特许经营,再到稳定发展、持续创新的过程,阐释在遗产旅游兴起的背景下,什刹海胡同文化被解构、再编,面向游客进行多元化的实时展演,不断实现着旅游参与的传统文化再生产。 旅游再生产出来的什刹海文化,与居民生活着的民俗文化之间,存在“前台”与“后台”的界限,伴随胡同游30年的演变,这个界限也不断迁移,“后台”在弹性回归。胡同游充满了国家在场、企业意志、居民态度和车工表演的个性化,在多主体的“交互凝视”与共谋下,逐渐成为年轻人眼中什刹海文化的重要象征。但这种民俗主义的新传统,是否能内化为什刹海的“本土力量”,并被内生传承,还需要更长时段的实践和跟进研究。
展开
目录
总序
序言
绪论
1.研究缘起
2.研究对象与研究意义
3.“文化再生产”相关研究
4.“民俗主义”相关研究
5.旅游人类学的“凝视”研究
6.“表演”相关理论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
7.遗产旅游的相关研究
8.什刹海、胡同游相关研究
9.主要理论视角
10.主要研究方法
11.重要概念界定
第一章 北京旧城保护区:什刹海的文化变迁
1.1 什刹海的历史发展
1.2 什刹海的民俗文化
1.3 什刹海的胡同文化
1.4 什刹海的旅游发展
小结
第二章 到胡同去:文化精英发起什刹海胡同游
2.1 胡同进入摄影师的镜头
2.2 徐勇创办三轮车胡同游
2.3 胡同游进入无序扩张
2.4 《北京奥运行动规划》实施,胡同游开始特许经营
小结
第三章 特许经营:政府的管理叙事
3.1 北京市政府令:对三轮车胡同游实施特许经营
3.2 什刹海三轮车胡同游的特许经营过程
3.3 从“48条”到“58条”:特许经营违约计分标准的规训力
3.4 对车工的培训、考试与监督
3.5 三轮车胡同游的导游词及车工的讲解实践
3.6 其他行政部门对什刹海三轮车胡同游的管理
小结
第四章 “新骆驼祥子”:车工的服务叙事
4.1 山西来了第一批“新骆驼祥子”
4.2 从2000多人到100多人:大浪淘沙的车工队伍
4.3 “后海八爷”品牌崛起
4.4 李三爷的记忆与表演
4.5 “后海小八爷”的品牌轰动与传承
4.6 公司:“后海八爷”胡同游民俗文化的主导生产者
小结
第五章 “北京人家”与“私宅勿闯”:居民的生活叙事
5.1 摄影师尝试进入胡同内部
5.2 洋人进家:部分家庭成为胡同游接待户
5.3 私宅误闯:对私人空间的保护——界限形成
5.4 前台与后台的分隔与互渗:以柳荫街2号为例
5.5 从“奥运人家”到“北京人家”:政治“叠写”强化旅游空间生产
5.6 空间之争: 胡同游线路的缩减与三轮车的“刹车革命”
小结
第六章 游客凝视:游客的体验叙事
6.1 胡同游游客结构的变化
6.2 国外游客的关注点与体验重点
6.3 国内游客的关注点与体验重点
6.4 什刹海游客体验调查分析
6.5 游客凝视的文本叙事:基于游记文本的分析
小结
第七章 “皮影戏”与“冰蹴球”:什刹海的非遗传承创新
7.1 什刹海皮影酒店:皮影戏的展示、表演、传承、创新基地
7.2 从冰嬉、冰蹴球到冬奥会,什刹海冰场的文化变迁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