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序
交流互鉴、推陈出新
译者前言
原版序
走向以人为本的城市区域
大都市:城市转型的载体
第一部分 大都市
转变中的特大号(XXL)城市:战略和项目
规划纽约地区的未来
纽约再分区:在布鲁克林为公共利益主张价值
伦敦:规划一座世界城市
伦敦的高层建筑问题
超越紧凑城市:伦敦都会区
(更大的)大巴黎:为2050年改变和争论
东京2050:挣扎巨人的愿景
北京2016-2035:大转弯
国家驱动的大都市化进程
香港:宜居VS密度
拉丁美洲城市正在创造新的交通解决方案
豪登省:压力之下的非洲城市区域
第二部分 蝶变
城市如何改变它们的发展轨迹
变换赛道:长期的鲁尔经验
哥本哈根一马尔默:从危机到可持续增长
从坚硬到柔软:首尔的改头换面
新加坡:改变的神话和现实
麦德林:社会城市化的根基
对话:“社会和城市项目改变了麦德林的面貌”
重要参考:地图和数据
扫描城市
研究方法
地图
第三部分 探索
城市改变的催化剂
哥本哈根地区的绿色规划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的兴起
五大湖地区城市的“再野化”
再生城市:一个新概念
地方行动升级:珀斯的实践
高密度城市环境设计
从汽车导向的城市到以人为本的城市区域
奥运会作为一站,但不是终点
文化:城市再生的驱动力
城市宜居性:维也纳模式
为难民而规划
第四部分 展望
小世界:全球化、合作与转型
城市越来越不宜居吗
全球城市化模式陷入危机?——以伦敦为例
对话:“数字革命使公共空间成为最具价值的城市财产”
网络组织:服务城市的软性参与者
北欧波罗的海空间:一种跨国视角
战术型城市化:小规模项目,范式的转变
共同学习:国际规划工作营
如何定义2050年的城市
全球城市的未来:应对和改变
对话:“大城市的风暴警告!”
“我们需要更多大城市的比较研究”
20座世界最大的城市
封三和后勒口图:城市的世界,2000年、2030年、2100年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