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利用我国东北地区大气气溶胶光学特性长期连续地基观测资料,揭示了东北地区大气气溶胶光学特性时空分布特征,开展了东北地区大气气溶胶光学特性与污染天气影响研究。给出我国不同地区2000—2013年混合层厚度时空分布特征,指出了边界层与污染气溶胶的相互作用对区域空气质量的影响,结合东北地区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能见度、混合层厚度(MLH)的变化规律,分析了该地区气溶胶变化特征与环境问题的相关性。揭示了东北地区气溶胶微物理特性及关键光学-辐射特性的空间分布特征,提出了基于光学-辐射特性参数的气溶胶分类方法,指出了东北城市和工业地区混合型吸收性气溶胶与沿海和背景地区弱吸收性细模态气溶胶的不同类型。进一步针对污染气溶胶垂直光学特征的变化规律,建立气溶胶光学特性与雾一霾机制的相关联系,基于地面激光雷达观测反演得到的气溶胶消光特征变化的垂直分布,指出气溶胶的垂直分布及输送对该地区污染事件的重要影响。通过分析东北典型地区污染天气过程中气溶胶光学特性变化特征和气象条件的结构变化及演变过程,结合常规气象观测数据和地面激光雷达获得的同步气溶胶垂直消光廓线,揭示了东北地区污染事件过程中气溶胶的局地累积与输送效应,研究成果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具有重要意义,也为进一步了解我国东北地区大气气溶胶污染特征提供了重要的科学参考。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