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上海乡村空间历史图记
0.00     定价 ¥ 19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53526515
  • 作      者:
    编者: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责编:江岱
  • 出 版 社 :
    上海文化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2-01
收藏
内容介绍
一座城市的空间是历史与现实、自然与人工交互的融合体。虽然历经沧海桑田、都市演进,但我们仍能循迹发现其中隐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密码。有效保护利用历史遗存,留存活化城市记忆,是赓续“最上海”文脉的必然选择,也是厚植城市精神、彰显城市品格的关键举措。 为了传承上海本土的乡村传统文化,延续江南水乡的空间肌理,塑造具备上海典型特征的乡村风貌,从而既留住乡村的“形”,也留住乡村的“魂”,再造生态文明的新江南田园,2018年,按照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的部署,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组织开展了“上海江南水乡传统建筑元素普查和提炼研究”,在冈身松江文化圈、淞北平江文化圈、沿海新兴文化圈、沙岛文化圈分类区划的基础上,研究提炼出上海本土的乡村传统建筑元素和符号,组织出版了《上海乡村传统建筑元素》一书,为永续保存上海乡村空间记忆建立标本档案,并为乡村建设提供设计依据。 上海成陆的过程,以古海岸线“冈身”为界,约6000年前冈身以东还处于茫茫大海之中。上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6000多年前的马家浜文化、约5500年前的崧泽文化、4000多年前的良渚文化、广富林等新石器时代遗址,直至夏商时期的马桥文化遗址。6000余年来,现上海地域内的地理变迁是巨大的,长江出海口渐进,海岸线东移,拓展了近2/3陆域面积,太湖通海河流的改道,由初期三江入海演变为吴淞江水系、黄浦江水系,形成上海以“一江一河”为主要特征的地理空间格局。人们邻水而居,在水运交通贸易节点形成一个个小小的聚落,进而形成星罗棋布的城镇,构筑了典型的江南水乡空间肌理,奠定了蓝绿交织的生态基底,构筑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共同体。
展开
目录
序伍江
前言徐毅松
1 开卷
1.1 因水而生,江南中的上海
1.1.1 上海成陆与建置沿革
1.1.2 乡村历史与水系溯源
1.2 时空凝视,多元乡村水韵
1.2.1 理水与营田
1.2.2 流域的涨溢
1.2.3 乡镇的交往
1.2.4 文化的情感
2 发微
2.1 建成遗产视角下的乡村启示
2.1.1 建成遗产概念提出的背景
2.1.2 建成遗产概念回顾
2.1.3 从建成遗产到乡村建成遗产
2.1.4 建成遗产概念下的乡村研究方法
2.2 江南意象与田野景观结构
2.2.1 山水的自然与人文塑造
2.2.2 树木、植被
2.2.3 农田
2.3 城乡民俗与日常
2.3.1 民俗活动与日常生活的地域特点
2.3.2 上海内陆传统农业生态区中的非物质文化活动
2.3.3 上海内陆与沿海传统农业生态区中的非物质文化活动
2.3.4 上海海岛农业生态区中的非物质文化活动
3 视野·观照
3.1 地形地貌
3.1.1 自然环境概况
3.1.2 冈身地理界线
3.1.3 平原浅丘地貌
3.1.4 河口沙洲形成
3.2 水系水利
3.2.1 江南海塘工程
3.2.2 柘泖淤浅湮塞
3.2.3 吴淞水系治理
3.2.4 沙岛滧港演变
3.3 交通贸易
3.3.1 水陆交通网络识别
3.3.2 古船、古桥遗存
3.3.3 水运贸易路线特征
3.4 生产活动
3.4.1 盐作——灶港盐田,煮海熬波
3.4.2 棉作、稻作—高乡低乡,耕作生产
3.4.3 渔作—兼业生计,互利互助
3.4.4 水乡生产空间演变
3.5 乡土民居
3.5.1 乡村传统民居分布
3.5.2 民居与聚落
3.5.3 传统民居风貌特征
4 采样·图记
4.1 当代河道采样
4.1.1 河道溯源
4.1.2 当代塘浦河道
4.2 乡土单元采样
4.2.1 灶港盐田
4.2.2 湖群岛田
4.2.3 塘浦荡田
4.2.4 柘泖积田
4.2.5 塘泾湾田
4.2.6 泾浜高乡
4.2.7 滧港沙岛
4.2.8 沙滧鳞田
附录
附录A 河名解义
附录B 上海乡村聚落的历史文献评述
附录C 关于图样的说明
附录D 参考文献
附录E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