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创新点
(1) 本书为解决宏观的项目临时设施空间管理问题,提出了基于网络分析法和OAT法的临时设施空间布局优化决策方法。
建设工程项目需要大量临时设施为工序施工、材料设备的运输和储存等提供必要的工作空间、存储空间及运输路径。进行临时设施空间布局时需考虑的主要指标为项目的安全性、成本、工期和施工效率等,并包含一系列子指标。但目前的空间优化方法通常只关注其中的某两个或三个指标,很难对相关影响指标进行全面的分析。本研究针对性地提出了基于网络分析法的临时设施空间布局多指标决策方法,全面识别了临时设施布局规划的相关影响因素及指标,建立了空间决策的双层指标体系,并基于网络分析法确定了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排序。此外,为了帮助项目管理人员进行方案的选择和*终决策,本研究提出了基于OAT的指标敏感性分析法,帮助决策者排除不可能成为*优方案的备选方案,并输出备选方案中的潜在*优化方案。通过该方法的应用可有效提高项目的空间管理水平,节约项目成本并提高施工人员的劳动效率。
(2) 本书提出了具体工序的工作空间需求识别方法,建立了工序工作空间需求包络模型,结合人类学和人体肢段参数理论确定了需求模型的相关参数值。
在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足够的工作空间来执行工序操作。不同类型的工序对工作空间的需求是不同的。前人研究尚未解决不同类型工序工作空间的需求参数确定问题。本研究针对管道工程中涉及的不同工序,进行了三维空间需求识别,从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上对空间需求进行了详细的定义。通过结合人类统计数据和人体肢段参数理论,对空间需求进行了统计、量化和精确计算,将需求的语义描述转换为绝对尺寸。此外,本研究完成了工作空间和临时设施平台位置之间的空间关系推理,为临时设施的空间优化提供了理论基础。
(3) 本研究从工序的工作空间需求出发,提出了基于模型的临时设施脚手架系统多目标仿真优化方法。
脚手架系统作为施工现场重要的临时设施,可以为施工人员提供工作空间以支持工序操作。目前,现场脚手架的搭建主要依靠过去的施工经验,规划方案缺乏科学指导。不合理的脚手架布置方案可能会在实际施工中造成施工人员的工作空间不充足、操作姿势不舒适、劳动效率低的问题。现有研究中,关于脚手架系统和工序之间空间关系的研究依然存在不足,未能提供有效的脚手架空间优化方法。因此,本研究在考虑每个工序工作空间需求的基础上,建立了脚手架放置的空间规则,提出了平台高度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并创建了基于模型的仿真优化模块。在同时考虑直接工作的施工劳动效率、平台支持的工序数和脚手架搭建劳动力投入等多个优化目标的情况下,对潜在优化方案进行了基于多属性效用理论的权衡分析,为临时设施空间优化及优化方案选择提供了理论和方法指导。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