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对杨山、砭上萤石矿床地质、矿石组构、围岩蚀变等特征进行了总结,通过岩、矿石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流体包裹体、H-O、Sr同位素特征研究,认为区内萤石矿成矿流体为低温、低盐度、低密度NaCl-H2O流体体系,以大气降水和岩浆混合流体为主;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燕山期的酸-中酸性岩浆侵入的后热液活动,合峪岩体及其外接触带的火山岩亦可能为萤石成矿提供部分成矿物质。综合研究认为区内萤石矿床属浅成中低温岩浆期后热液型萤石矿床。
通过梳理成矿预测要素,基于MRAS软件空间分析功能,应用证据权重法,开展萤石矿找矿靶区预测.圈定区域找矿靶区16个,其中A级预测靶区6个,B、C级预测靶区各5个,为下一步区域找矿部署指明了方向。对杨山、砭上典型矿床(脉),采用趋势外推法对中深部进行定位定量预测,在主要矿脉圈定深部预测区2处,预测萤石(CaF2,矿物)潜在矿产资源232万t,认为杨山萤石矿床304~407线700m标高、砭上萤石矿床311~306线500m标高以深均具有较大找矿潜力,为下一步矿区重点找矿方向。
本书可供在相关区域从事萤石矿产勘查和成矿理论研究的人员阅读参考。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