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青藏高原概况及其生态学研究的意义
一、青藏高原自然与生态特点
二、青藏高原生态学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青藏高原生态学研究的历史
参考文献
第二章 青藏高原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物质生产
第一节 高原植物叶片光合作用特征
一、高原植物叶片光合作用的光响应
二、高原植物叶片光合作用的CO2响应
三、高原植物叶片光合作用的氮素响应
第二节 高原作物生产力形成特征及高产原因分析
一、干物质累积特征
二、高原冬小麦各器官生物量的动态变化
三、高原冬小麦的潜在产量和最佳产量
四、高原冬小麦高产原因
第三节 高寒草地生产力变化趋势及驱动机制
一、高寒草地NPPA的变化特征
二、高寒草地NPPP和NPPH的变化特征
三、NPPA变化的原因分析
四、青藏高原生态工程的效应
参考文献
第三章 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碳交换及影响因子
第一节 高寒草甸生态系统
一、生态系统CO2通量的变化特征
二、生态系统CO2通量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
三、生态系统呼吸及土壤呼吸变化的影响因子
四、气候因子对碳交换量驱动的滞后作用
五、高寒草甸与其他草地CO2交换量的比较
第二节 高寒湿地生态系统
一、生态系统CO2通量的变化特征
二、生态系统CO2通量动态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
第三节 高寒草甸碳交换的表观量子效率
一、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二、群落表观量子效率季节变化对环境变化的响应
三、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青藏高原植物物候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及机理
第一节 物候监测和提取方法
一、人工观测物候方法
二、遥感监测物候方法
第二节 群落尺度高寒植物物候对全球变化的响应
一、植物物候对温度变化的响应
二、植物物候对降水变化的响应
三、植物物候对氮及其他养分添加的响应
四、小结
第三节 高原植被物候对全球变化响应的时空格局
一、植被生长季开端空间分布
二、植被生长季开端年际变化
三、植被生长季开端影响因素
四、植被生长季结束空间分布
五、植被生长季结束年际变化
六、植被生长季结束影响因素
七、植被生长季长度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全球变化对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第一节 气候变暖的影响
一、模拟增温对环境因子的影响
二、高寒植物生理生态对模拟增温的响应
三、土壤理化性质对模拟增温的响应
四、高寒生态系统碳通量对模拟增温的响应
第二节 氮沉降增加的影响
一、青藏高原大气氮沉降格局
二、养分添加对高寒生态系统的影响
第三节 多因子交互的影响
一、气候变暖与降水变化
二、气候变暖与氮沉降
三、气候变暖与放牧
参考文献
第六章 青藏高原植物对高寒环境的适应
第一节 高原植物个体和群落的生物量分配
一、高寒植物个体和群落生物量的降水梯度变异
二、高寒植物个体和群落生物量的海拔梯度变异
第二节 高寒环境中垫状植物的正相互作用
一、垫状植物的正相互作用
二、垫状植物正相互作用的机理
三、垫状点地梅沿海拔梯度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参考文献
第七章 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第一节 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概况
一、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构成及其空间分布
二、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生物量及其空间分布
第二节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及其价值
一、高原尺度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
二、典型区域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
三、森林水源涵养功能研究
四、森林土壤保持功能研究
第三节 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及其价值
一、草地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现状
二、高原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其空间格局
三、草地生态系统关键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
四、草地野生动物生态价值评估
第四节 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及其价值
一、青藏高原湿地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现状
二、青藏高原水塔功能评估
第五节 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及其价值
一、青藏高原农田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现状
二、典型农田生态系统服务研究——以拉萨农田为例
三、青藏高原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综合评价
参考文献
第八章 青藏高原的生态补偿
第一节 建立青藏高原生态补偿机制的意义
一、生态补偿的理论研究
二、青藏高原生态补偿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青藏高原生态补偿政策
一、西藏自治区生态补偿相关政策
二、青海省三江源区生态补偿相关政策
第三节 案例分析——三江源区生态补偿长效机制研究
一、三江源区概况
二、三江源区生态补偿的成效
三、三江源区生态补偿的总体战略
四、三江源区生态补偿资金估算
第四节 青藏高原生态补偿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一、青藏高原生态补偿面临的主要问题
二、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