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陈晔光院士和惠利健教授领衔,汇聚了20余位奋斗在国内类器官科研一线的科学家共同编撰完成。书中全面梳理了类器官的研究进展,系统介绍了类器官的基本结构、构建及应用,并针对其未来发展趋势展开了深入探讨。作为类器官研究领域极具价值的的入门和进阶专著,本书为领域内相关人员和来自不同学科背景、有志于从事类器官研发的科技工作者提供了内容全面且新颖的参考。
第1章 类器官研究总论 1
1.1 类器官的定义 1
1.2 类器官的发展历史 1
1.3 类器官结构的形成机制 5
1.4 类器官的结构与功能鉴定 6
1.5 类器官的应用 7
1.6 挑战与展望 12
参考文献 15
第2章 消化道类器官 22
2.1 消化道的结构与功能 22
2.2 消化道类器官的构建 24
2.3 消化道类器官的鉴定 29
2.4 消化道类器官的应用与展望 32
参考文献 42
第3章 肺脏类器官 51
3.1 肺的结构与功能 51
3.2 肺类器官的构建 53
3.3 肺类器官的鉴定 58
3.4 肺类器官的应用与展望 60
参考文献 75
第4章 肝脏类器官 83
4.1 肝脏的结构与功能 83
4.2 肝脏类器官的构建 85
4.3 肝脏类器官的鉴定 95
4.4 肝脏类器官的应用与展望 98
参考文献 104
第5章 胰腺类器官 110
5.1 胰腺的胚胎发育 111
5.2 胰腺类器官的构建 113
5.3 胰腺类器官的鉴定 119
5.4 胰腺类器官的应用与展望 120
参考文献 125
第6章 泌尿生殖系统类器官 130
6.1 膀胱类器官 130
6.2 肾脏类器官 140
6.3 前列腺类器官 155
参考文献 164
第7章 肌肉类器官 171
7.1 骨骼肌的结构与功能 171
7.2 骨骼肌类器官的构建 172
7.3 骨骼肌类器官的鉴定 175
7.4 骨骼肌类器官的应用与展望 177
参考文献 182
第8章 心脏与血管类器官 186
8.1 心脏类器官 186
8.2 血管类器官 206
8.3 心血管类器官的展望 218
参考文献 218
第9章 乳腺类器官 225
9.1 乳腺的结构与功能 225
9.2 乳腺类器官的构建 228
9.3 乳腺类器官的鉴定 234
9.4 乳腺类器官的应用与展望 238
参考文献 246
第10章 脑类器官 252
10.1 脑的结构与功能 252
10.2 脑类器官的构建 254
10.3 脑类器官的鉴定 263
10.4 脑类器官的应用与展望 267
参考文献 290
第11章 视网膜和内耳类器官 302
11.1 视网膜类器官 302
11.2 内耳类器官 315
参考文献 330
第12章 皮肤类器官 339
12.1 皮肤的结构和功能 339
12.2 皮肤及皮肤附属器类器官的构建 340
12.3 皮肤类器官的鉴定 343
12.4 皮肤类器官的应用与展望 347
参考文献 357
第13章 类胚胎 363
13.1 早期胚胎的结构和功能 363
13.2 类胚胎的构建 366
13.3 类胚胎的鉴定 372
13.4 类胚胎的应用与展望 374
参考文献 377
第14章 肿瘤类器官 386
14.1 肿瘤类器官的发展历史及优势 387
14.2 肿瘤类器官生物库的构建 391
14.3 肿瘤类器官的鉴定 395
14.4 肿瘤类器官进展 397
14.5 肿瘤类器官的应用与展望 410
参考文献 419
第15章 复杂类器官与多器官互作 427
15.1 复杂类器官的定义 427
15.2 复杂类器官的构建策略 427
15.3 复杂类器官实例 435
15.4 复杂类器官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439
15.5 总结与展望 442
参考文献 443
第16章 前景与展望 449
16.1 类器官与疾病资源库 449
16.2 类器官与新药临床试验 450
16.3 类器官与多组织重构 451
参考文献 454
索引 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