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作物营养强化对改善人口健康的影响及经济评价(精)
0.00     定价 ¥ 226.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030722119
  • 作      者:
    作者:青平//廖芬//李剑//曾晶|责编:徐倩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4-01-01
收藏
内容介绍

改善人口健康状况、提高整个民族的健康水平,是当前中国面临的重大战略任务。《作物营养强化对改善人口健康的影响及经济评价》调研了中国农村居民营养健康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实证评析了在中国开展作物营养强化项目的健康效益、经济效益和成本效益。此外,《作物营养强化对改善人口健康的影响及经济评价》还构建了中国区域级作物营养强化优先指数,并对其市场推广前景、风险及化解机制进行了分析。《作物营养强化对改善人口健康的影响及经济评价》的研究有利于中国在未来以营养型农业为核心,进一步优化农业和粮食生产模式,构建以人口健康营养需求为导向的现代食物产业体系,最终致力于解决中国人群的隐性饥饿和营养失衡问题。

展开
精彩书评
《作物营养强化对改善人口健康的影响及经济市场评价》一书适合关注中国居民营养健康问题的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学者、研究人员和研究生,以及从事"三农"和扶贫相关工作的政府决策部门和实践部门人员参考阅读。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40余年来,中国经济水平有了长足发展,居民生活水平也有了显著改善,中国居民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黄季焜,2018)。随着收入的增加,居民在日常饮食中更加注意营养均衡,因此,中国居民的营养健康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林永钦等,2019),部分地区和人群甚至存在营养过剩的问题。与此同时,要注意到,由于气候变化(樊胜根,2021)、经济减速(陈志钢等,2020)等的影响,中国居民的膳食质量有所下降,存在结构不合理的现象(Tian and Yu,2015;汪希成和谢冬梅,2020),微量营养素摄入不均衡的问题普遍存在。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将微量营养素摄入不充分或者营养不均衡定义为隐性饥饿。2019年,中国有3亿隐性饥饿人口,其中缺铁的比例最高,在儿童中更是达到35.50%(马德福等,2014)。此外,维生素A缺乏症(vitamin A deficiency,VAD)也很普遍,城市中小学学生缺乏比例为9.77%(杨春等,2016)。叶酸缺乏问题同样较为突出,存在叶酸缺乏的人数约有2.58亿人(de Steur et al.,2010)。世界范围内存在隐性饥饿问题的人数在2017年高达25亿人,尤其是妇女和学龄前儿童。由于农村地区和相对贫困人口以便宜的主食作物为主,难以获得足够数量的高价值营养食品,因此隐性饥饿对农村地区和相对贫困人口的影响更大。
  微量营养素是指矿物质和维生素,常见的微量营养素主要包括锌、铁、维生素A及叶酸等。微量营养素对维持身体健康十分必要,如果摄入不足,会导致微量营养素缺乏。微量营养素的缺乏不仅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如长期缺乏叶酸会导致贫血和新生儿神经管畸形(谢璐璐等,2019),长期缺锌会对儿童和青少年的生理与心理产生不良影响,生理上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患病率和死亡率增加,从而导致人力资本和生活质量降低,心理上表现为容易自卑、焦虑。微量营养素的缺乏还会带来经济上的巨大损失,如中国由缺铁所导致的经济损失就达到当年GDP的3.6%(范云六,2007)。微量营养素摄入不足除了影响身体健康、带来经济损失以外,还会严重阻碍中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及“健康中国2030”目标的实现,从而导致农村地区和相对贫困人口深受其害。微量营养素缺乏所带来的严重后果致使其成为阻碍中国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和实现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因素,因此,减轻微量营养素缺乏刻不容缓。
  实践表明,减轻和预防微量营养素缺乏的方式主要有饮食多样化、营养素补充剂、食物强化和作物营养强化四种。作物营养强化是当前改善人口健康状况的最有效途径。它通过植物育种、转基因技术和农艺实践等方式使农作物中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含量增加,从而起到减少和预防全球普遍存在的,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人群营养不良和微量营养素缺乏问题的作用(张春义和王磊,2009;de Valen?a et al.,2017)。由于效果明显,近年来作物营养强化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中国政府近年来也加快了相关工作步伐。图1.1为中国作物营养强化的实施策略。作物营养强化提高的微量营养素主要包括铁、锌、维生素A及叶酸四种,经常食用营养强化的农作物可以有效改善人体健康和营养状况。
  图1.1 中国作物营养强化的实施策略
  作物营养强化对人口健康非常重要。人体健康除了需要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等宏量营养素之外,还需要包括铁、锌、硒、碘等16种矿物质及维生素A、维生素E、叶酸、维生素B2等13种维生素在内的必需微量营养素。如果这些必需微量营养素缺乏或长期摄入不足,人体就会出现各种健康问题,甚至导致疾病,这种现象被称为隐性饥饿(张春义和王磊,2009)。例如,VAD为世界五大微量营养素缺乏症之一,2009年WHO数据显示有520万名学前儿童患有夜盲症,该病症与VAD关系密切。中国人口的维生素A中等缺乏,在云南、贵州、四川等偏远地区可能有50%的学前儿童存在VAD问题。这些微量营养素的缺乏产生的后果十分严重。例如,VAD可造成视觉功能的损伤,引起干眼症、夜盲症,降低儿童的免疫功能和抗感染力,影响骨骼及软组织增长,导致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缺锌的儿童食欲降低,味觉减退,生长发育迟缓,身材矮小,抵抗力差,易患病。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对育龄妇女和儿童的健康影响非常大,严重IDA会增加儿童和母亲的死亡率。缺铁还会损害儿童智力发育,造成儿童、青少年学习能力、记忆力异常。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统计数字表明,1990~2015年,全世界5岁以下儿童中有大约1.5亿人为低体重儿童,2000多万名儿童存在发育不良问题,大约3.5亿名妇女患有营养性贫血,这些都与微量营养素缺乏相关。中国的调查结果也表明,相当部分中学生的维生素A、铁、锌、铜等微量营养素的摄入均不足,由此导致学生贫血发病率较高,智力中下和缺陷者比例居高不下,有些地区甚至超过40%(常素英等,2006)。
  作物营养强化有助于大幅度降低微量营养素缺乏造成的巨大社会经济损失。微量营养素缺乏造成的社会经济损失主要包括:①劳动力损失。微量营养素缺乏会导致劳动者体力不足,劳动能力降低,并造成潜在劳动者在接受教育和身体发育阶段发育迟缓,成年后劳动生产率将平均下降9%;此外,微量营养素缺乏会导致劳动者智力受损,受教育能力与创新能力不足。早期微量营养素缺乏会导致儿童听力、视力减弱,学习能力下降,即使以后补充微量营养素进行纠正,但学习潜能仍然不能完全复原到正常儿童应有的水平。此外,微量营养素缺乏与各类急性、传染性疾病互为因果,并且是许多慢性疾病的潜在原因。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统计结果显示,1999年,发展中国家5岁以下的儿童死亡中,49%与营养不良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儿童成年后易患如冠心病、肥胖病、高血压及糖尿病等疾病。这些慢性病不少源于婴幼儿时期的营养不良。②家庭长期贫困。微量营养素缺乏导致人体残疾和疾病,直接减少家庭收入,而为了治疗疾病、照顾病人,家庭支出显著增加,家庭生存压力增大。此外,父母微量营养素缺乏容易通过遗传导致后代健康状况不佳、身体与智力发育迟缓,家庭脱贫更加无望,“越贫越病、越病越贫”导致许多家庭陷入贫困的恶性循环,对贫困家庭形成致命打击。总之,微量营养素缺乏不但对居民的健康、家庭经济是一个巨大威胁,而且也是对公费医疗体系和医疗保险事业的严峻挑战。③直接经济损失。营养健康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著名的经济学家罗伯特 福格尔(Robert Fogel)通过对工业革命繁盛时期的英格兰、威尔士、北欧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证明北欧在这一时期的长期经济增长有50%以上应归于其人群的体格发育(身高、体重)的增长(他因创造性地证明这一规律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按照世界银行统计,发展中国家由营养不良所导致的智力低下、劳动能力丧失(部分丧失)、免疫力下降等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占GDP的3%~5%。在中国,由IDA所导致的经济损失相当于GDP的3.6%(成人占0.7%,儿童占2.9%)(张春义和王磊,2009)。
  作物营养强化可行性强、成本相对低廉。改善营养不良状况一直以来主要有四种途径,即饮食多样化、营养素补充剂、食物强化和作物营养强化。饮食多样化虽然是理想的办法,但是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人们的饮食习惯,而且合理的膳食还需要经济条件的支持,生活困难家庭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无法做到这点。营养素补充剂见效快,但经济成本高。食物强化也是在较大范围内进行积极人群营养干预的一种简便、有效的膳食措施,中国在食物强化发展中取得较好成就,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强化碘盐的推广。但食物强化对于偏远地区的生活困难人民而言往往较难获得。与上述三种方式不同的是,作物营养强化作为减少和预防全球性的,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人群中(相对贫困人口)普遍存在的营养不良的根本性解决途径,具有很多无可比拟的优点。首先,它生产简单、易于推广,只需要直接以富含微量营养素的生物代替原有品种即可,不需要增加任何额外劳动和改动原有的生产方式。其次,消费者食用方便、安全。消费者无须改变自己的饮食习惯和食物加工、食用方法,同时它符合中国人“食疗”的理念,容易被广大人群所接受。*后,*为经济有效。例如,如果采取添加营养素的办法提高人口的营养状况,中国2014年的粮食总产量为6亿吨,即便是按每千克5分钱的营养素成本计算也需要投入300亿元。如果再加上生产费用、销售费用等,总费用将远远高于上述数字。相比之下,作物营养强化只需要一次性投入,育成的强化品种就可以源源不断地供给,不需要额外的支出。
  鉴于作物营养强化在改善微量营养素缺乏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政府和学者围绕作物营养强化开展了大量研究。现有研究揭示,政府和学者对作物营养强化大多持积极态度,认为其可以显著有效改善微量营养素缺乏,值得大规模种植和推广,但农户和消费者却对作物营养强化持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对其持有积极态度,愿意种植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并愿意为其支付溢价,而有的则不愿意种植并且拒绝购买或者需要较低的折扣才愿意购买。上述不一致的结论使得对是否应该开展推广及如何开展推广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存在争议;并且中国开展作物营养强化相对较晚,尚未大规模种植和生产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相关研究相对欠缺。因此,为了有效改善中国居民营养健康状况,对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改善人口健康的影响和经济评价进行深入研究十分有必要。在本书中,我们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展开:如何构建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对人口健康的改善效果评价指标体系?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对人口健康的改善效果如何?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改善人口健康的经济评价及其影响因素有哪些?农户和消费者对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的接受程度、支付意愿(willingness to pay,WTP)如何及其影响因素有哪些?如何吸取经验采取切实可行的策略从而通过作物营养强化改善中国居民营养健康状况?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作物营养强化研究在中国是一个新兴事物,开展时间是2004年,但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作为世界*大的拥有3亿营养不良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樊胜根,2020),提高和改善人口的营养健康状况,从而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身体素质、健康水平,是当前中国面临的重大战略任务。作物营养强化的*根本目的在于培育富含各种人体所必需的微量营养素的新型作物品种,从而以相对经济有效的方式保障国民的营养安全,它是当前改善人口健康状况*切实可行的途径,对有效提高中国农村居民的营养健康、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降低整个社会的医疗成本、保护生态环境乃至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家庭和个人幸福感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作物营养强化改善人口健康的研究是一个典型的跨学科研究,目前该领域的研究仍然十分落后,在国内尤其比较欠缺,需要经济学家、农学家、营养学家等的密切合作,许多知名科学家和研究机构已经意识到其重要性。例如,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已经在该领域开展研究30余年,在非洲及其他欠发达地区启动开展了多项研究项目,并与其他国际组织一道资助了中国作物营养强化项目(HarvestPlus-China,HPC)。本书将切实结合中国的社会、经济、文化特点,设计新的研究手段,探讨作物营养强化为什么应该在中国实施及如何实施、如何对其效果进行评估和纠正,并吸收世界范围内作物营养强化的先进经验为中国所用,同时也注重把中国已经成熟的作物营养强化、改善人口健康的做法和经验向世界进行传播。
  与现有研究的侧重点不同,本书将以丰富的有代表性的一手调查数据为基础,结合已有数据和成果,完成以下研究任务。**,通过实地调查揭示中国相对贫困地区农村人口健康状况及微量营养素对人口健康的影响;第二,建构评估作物营养强化改善人口健康的指标体系,对已经实施的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项目的健康效果进行事前分析和事后分析,并评价其社会、文化与生态适应性;第三,构建中国区域级作物营养强化优先指数(biofortification priority inde

展开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研究背景 1
第二节 研究意义 5
第三节 文献综述 6
第四节 研究目标与分析框架 28
第五节 研究内容和方法 29
第六节 本书的结构 35
第一篇 中国居民营养健康状况分析、改善措施及作物营养强化
第二章 中国居民营养健康状况分析 39
第一节 中国居民营养健康状况 39
第二节 中国居民营养素摄入状况 42
第三节 微量营养素摄入影响因素分析 48
第四节 中国居民微量营养素摄入存在的问题 54
第五节 中国居民微量营养素摄入的对策建议 55
第三章 微量营养素缺乏及其改善措施 57
第一节 微量营养素缺乏 57
第二节 微量营养素缺乏的原因与后果 59
第三节 微量营养素缺乏对中国居民营养健康的影响 62
第四节 改善微量营养素缺乏的主要方式 63
第四章 作物营养强化 66
第一节 作物营养强化提出的背景与定义 66
第二节 作物营养强化的发展状况 68
第三节 作物营养强化的比较优势 71
第四节 本章小结 72
第二篇 作物营养强化对人口健康的改善效果分析
第五章 健康效果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构建 77
第一节 宏观健康效果评价方法—DALY方法 77
第二节 微观健康效果评价方法—RCT方法 80
第三节 健康效果评价指标体系 81
第六章 宏观层面健康改善效果的实证研究:以叶酸强化水稻为例 91
第一节 研究方法 92
第二节 叶酸强化水稻健康改善效果的分析框架 93
第三节 叶酸强化水稻健康改善效果分析的数据收集 94
第四节 叶酸强化水稻健康改善效果的实证分析 96
第五节 讨论与启示 99
第七章 微观层面健康改善效果的实证研究:以叶酸强化玉米为例 101
第一节 叶酸强化玉米实验设计 101
第二节 叶酸强化玉米实验方法 108
第三节 叶酸强化玉米营养干预实验结果 112
第四节 本章小结 120
第八章 微观层面健康改善效果的实证研究:以锌强化小麦为例 122
第一节 锌强化小麦实验设计 122
第二节 锌强化小麦实验方法 125
第三节 锌强化小麦营养干预实验结果 128
第四节 本章小结 131
第三篇 作物营养强化改善人口健康的经济评价及发展优先序
第九章 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35
第一节 经济效益评价指标 135
第二节 成本评价指标 137
第三节 成本-效果评价指标 137
第四节 本章小结 139
第十章 经济评价实证研究:以叶酸强化水稻为例 141
第一节 叶酸强化水稻的经济效益分析 141
第二节 叶酸强化水稻的成本分析 142
第三节 叶酸强化水稻的成本-效果分析 143
第四节 与其他国家、其他营养干预措施的成本效益比较 144
第五节 结论、讨论与启示 146
第十一章 经济效益的影响因素分析 149
第一节 经济效益的发展研究动态 150
第二节 经济效益影响因素 154
第三节 经济效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59
第四节 作物营养强化经济效益的研究展望 160
第十二章 基于区域级BPI的中国作物营养强化优先序 163
第一节 中国区域级BPI的概念 164
第二节 中国区域级BPI的测算方法 165
第三节 中国区域级BPI的数据来源 169
第四节 中国区域级BPI的评价 169
第五节 中国区域级BPI的空间分异 174
第六节 基于空间分异的进一步分析 176
第七节 结论与启示 179
第四篇 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市场推广过程中的风险与化解机制
第十三章 产品特质对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支付意愿的影响 183
第一节 研究背景 183
第二节 理论假说与研究框架 185
第三节 研究方法 187
第四节 结果与分析 188
第五节 结论与启示 191
第十四章 农产品类型、消费者主观知识对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
购买意愿的影响 193
第一节 研究模型与假设推导 194
第二节 实证检验 195
第三节 研究结果 196
第四节 结论与讨论 198
第十五章 相对价格比较和企业沟通策略的匹配对消费者作物
营养强化农产品决策的影响 200
第一节 研究背景 200
第二节 研究假设与理论模型 201
第三节 研究1:相对价格比较和企业沟通策略的匹配对作物
营养强化农产品消费决策的影响 205
第四节 研究2:价格敏感度的中介作用 206
第五节 研究3:健康意识和调节定向的调节作用 208
第六节 结论与建议 212
第十六章 沟通信息类型对营养强化食物购买意愿的影响:
调节定向和正确感的作用 213
第一节 理论与假设 214
第二节 研究方法 217
第三节 研究结论与启示 222
第十七章 沟通信息类型对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购买决策的影响机制研究 224
第一节 文献回顾及研究假设 225
第二节 实验设计 228
第三节 结果分析与讨论 231
第四节 结论与建议 233
第十八章 消费者对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的支付意愿研究:
基于BDM拍卖实验法 236
第一节 支付意愿测量方法的选择 236
第二节 BDM拍卖实验机制设计 238
第三节 实验参与者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241
第四节 计量模型与结果分析 249
第五节 本章小结 254
第五篇 主要结论、政策启示和未来发展
第十九章 主要研究结论和观点 257
第一节 中国居民微量营养素缺乏问题突出 257
第二节 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改善人口健康的重要作用 258
第三节 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的经济效益和成本效益 259
第四节 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扩散过程中的风险与化解机制 262
第二十章 中国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发展的问题与发展方向 265
第一节 当前中国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发展值得研究与解决的问题 265
第二节 中国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的进一步发展方向 268
第二十一章 未来政策取向 272
第一节 关于作物营养强化经济评价指标的建议 272
第二节 关于作物营养强化作物开发的建议 273
第三节 关于优化作物营养强化路径选择的建议 274
第四节 关于扩大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覆盖范围的建议 275
第五节 关于作物营养强化农产品推广与扩散的建议 276
参考文献 279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