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南沙群岛及其邻近海域浮游动物/南海科学考察历史资料整编丛书
0.00     定价 ¥ 19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030764171
  • 作      者:
    作者:杜飞雁//王亮根//李亚芳|责编:朱瑾//习慧丽|总主编:龙丽娟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11-01
收藏
内容介绍
本书是近年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南沙群岛及其邻近海域浮游动物生态学研究的成果总结,系统性阐述了该海域浮游动物不同生态类群的时空分布、关键类群的分子遗传多样性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有助于全面掌握南沙群岛及其邻近海域浮游动物的生态学特征。 本书可供海洋、生物和水产等科研单位技术人员以及相关高校师生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章绪论
  **节南沙群岛及其邻近海域自然环境和渔业活动
  南沙群岛属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是中国海洋渔业*大的热带渔场,该海域蕴藏着大量的矿藏资源,油气资源尤为丰富,有“第二个波斯湾”之称。南沙群岛处于越南金兰湾和菲律宾苏比克湾两大海军基地之间,扼守太平洋至印度洋海上交通要冲,是东亚通往南亚、中东、非洲、欧洲必经的国际重要航道,也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通道和南疆安全的重要屏障。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自古以来就属于中国。从秦汉时期开始,中国海南渔民就世世代代在此耕海劳作、捕鱼作业,是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的*早发现者和经营管理者。
  一、自然环境概况
  (一)地理位置
  南沙群岛位于南海南部海域,古称万里石塘,位于 3°36′~11°57′N,109°26′~ 117°59′E,北起礼乐滩北的雄南礁,南至曾母暗沙,东至海马滩,西到万安滩,南北长 926km,东西宽 740km,水域面积约 82万 km2。南沙群岛海域共有 230多个岛、洲、礁、沙、滩,其中有 11个岛屿、 5个沙洲、 20个礁是露出水面的。南沙群岛西北与越南相对,东北与菲律宾隔海相望,南部与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等国沿海相接。南沙群岛是联系太平洋与印度洋、亚欧大陆的交通要冲,是多条国际海运线和航空运输线的必经之地,也是扼守马六甲海峡、巴士海峡、巴林塘海峡、巴拉巴克海峡的关键所在,为东亚通往南亚、中东、非洲、欧洲必经的国际重要航道。在我国通往国外的 39条航线中,有 21条通过南沙群岛海域,60%的外贸运输从南沙群岛海域经过。
  (二)地质构造
  南沙群岛海区的断裂构造是燕山期华夏陆缘解体,喜马拉雅山期扩张陆缘形成的断裂系,以张性或张剪性断裂为特征,属于东亚型陆缘断裂体系之南海陆缘地堑系的一部分。
  1.南沙断块区
  新生代从南海北部西沙群岛、中沙群岛附近的华南陆块中拉张出来的微陆块,位于南海陆缘地堑系的东南翼,包括礼乐断块盆地、太平断隆、南华断块盆地和尹庆断隆 4个构造单元,周围被大的断裂所围限,构成长轴为北东-南西向展布的水下断阶,断裂以北东-南西向为主,其次为北西-南东向、东-西向和南-北向,由北西-南东向断裂分割成东西块体,北东-南西向断裂造成一系列南北相间呈雁形排列的弧形断凹、断凸,构成南沙断块“南、北分带,东、西分块”的构造格局,构造运动从中中新世起表现为差异升降和侧向拉张。
  2. 曾母地堑带
  紧靠加里曼丹岛和纳土纳群岛发育的盆地,为新近纪走滑拉张而形成,是南沙群岛西南广阔陆架和少部分陆坡海区的复杂构造带,包括万安断隆、南薇西南断堑、北康断隆、南康断隆、中央断隆、西南断堑、土纳脊断隆、东纳土纳断堑 8个构造单元,四周被断裂围限为各个方向构造的汇合地,形成由北东向转为东-西向再转为北西-南东向的弧形弯*地堑带,构造断裂多为北西-南东向张剪性正断层,从陆架向陆坡断落,有少数逆断层,多在东南出现,岩石圈厚度只有 45~50km,地壳厚度也仅 16~21km。
  南沙断块区基底与燕山期处于华南陆缘地层的珠江口盆地和北巴拉望盆地等的基底相似,为中生界的沉积岩(如礼乐滩下白垩统下部的集块岩、砾岩、砂岩,上部夹褐煤层的砂质页岩、粉砂岩)和变质岩(如片麻岩、石英片岩、云母片岩、千枚岩等),断块盆地中新生界沉积厚度可达 6~7km,以海相砂页岩和灰岩为主,局部发育有生物礁,这表明南沙断块区为一横向破碎的薄壳陆块。曾母地堑带的基底则不均一,西部为晚白垩世的花岗岩和变质岩,西南至中部、北部由老渐新,推测为上白垩统至始新统的拉姜群,新生界沉积厚度可达 8~9km,主要为三角洲相和海陆交互相的砂页岩,以及浅海相的碳酸盐沉积。
  (三)地形地貌和岛礁分布
  1. 地形特征
  南沙群岛以南沙海底高原为核心,南部伸至南海西南部大陆架(北巽他大陆架),东南襟带巴拉望海槽北侧和西北侧以高差约 1500m的台阶急降至 4000m深的南海中央深海盆地(深海平原)。
  南部的曾母暗沙、南康暗沙、北康暗沙位于北巽他大陆架东北部,构造上是西北加里曼丹地槽的一部分。地槽西侧有沙捞越断裂带(在印度尼西亚的纳土纳群岛东侧),那里有充填着深厚沉积层的新月形盆地,称为巽他—文莱盆地。沉积厚 2000m的等深线圈出的盆地长 1500km,平均宽 200km,面积达 239 000km2,这是石油天然气积聚的有利地区,部分地区在南沙群岛范围内。
  东部的舰长礁、指向礁、都护暗沙和保卫暗沙等在南沙海槽西北坡。巴南沙海槽一般水深为 2500~2900m,*深 3475m,自西南向东北延伸 750km,它把南沙群岛同加里曼丹岛、巴拉望岛隔开。
  礼乐滩、双子群礁以北,渚碧礁、永暑礁、日积礁一线西北是南海中央深海盆地。盆地底部是波状起伏、沉积层薄的深海平原,以西南部为深。在双子群礁和中沙大环礁之间,有南海已知*深处。深海平原地壳薄,由基性玄武岩类所组成,属大洋型地壳,与其他各单元属大陆型地壳迥然不同。
  南沙群岛大部分是多山的海底高原(南沙地块、南沙断隆),千山万壑,尽沉海底。大小海山顶部发育着形状不同的珊瑚礁,大都是环礁,少数是台礁。南沙地块与西沙地块相似,属大陆型地壳,但基部较深,达 1800~2000m,基底主要由古生代火成岩和变质岩(花岗岩、片麻岩)等组成。南沙地块曾露出海面,后来遭受侵蚀,晚白垩纪时已准平原化,新生代地块下降(或海面上升),历经沉积—褶皱和断裂—再沉积的过程。喜马拉雅造山运动时,发生了褶皱、断裂和火山爆发,*强烈的褶皱伴随基底隆起,并形成了一系列东北-西南向的脊,还有一些东-西向、南-北向和西北向的断裂。
  南沙群岛永暑礁、西门礁和安达礁 3个砾洲均为向西北凸出的弧形,呈北东-南西向展布。永暑礁和西门礁砾洲周边地势较高,中部相对低洼,分布有多条砾脊,边缘向海侧主砾脊高度*大,内部多条较低的次砾脊相交于主砾脊并汇聚于砾洲东部;安达礁砾洲则是中部地势较高,周边较低,无多重砾脊分布。
  南沙群岛是海底高原,具有大陆架、大陆坡和深海盆地三大地貌特性,从南至北分为三级阶梯地形。
  **级台阶为巽他陆架,属南海南部大陆架,水深不超过 150m,面积为 12.61万 km2,分布着北康暗沙、南康暗沙和曾母暗沙等 20多座暗沙(礁、滩)。
  第二级台阶为南海南部大陆坡,水深 1500~2500m,面积为 54.85万 km2,主要地形为海底高原,一般高出深海平原 2000~2500m,高原顶面是不连续的南沙台阶,自西南巽他陆架外缘向东北延伸至礼乐滩以北,长约 1000km,宽约 360km;台阶面崎岖起伏,隆起部分的地貌特征是海山、暗礁、暗沙,水面上下的环礁和台礁、出露水面的岛屿和沙洲,构成南沙群岛的主体;南沙洲海槽、南华水道海谷、中央水道海谷、华阳海谷 4条纵横交错的槽谷将南沙台阶切割成碎块,使南海南部大陆坡呈复式大陆坡。
  第三级台阶为中央深海盆地,位于南海中部,在南沙群岛北侧,水深 4000m,面积为 3.67万 km2。海盆略呈菱形,轴自东北向西南伸展 1500km,*宽处约 820km;东北端以巴士海峡中水深 2600m的海槛与菲律宾海盆隔开,西南端大体止于永暑礁西北侧;底部是深海平原,水深 4000~4500m,散布着 10座海山和海岭,有生物礁生存,沉积层厚度达 1000~2000m。
  2. 地貌类型
  南沙群岛属珊瑚礁地貌,岛礁、沙滩星罗棋布,散布海域面积为 88万 km2,基座主要为南海南部的大陆坡和少部分大陆架的隆起台阶,海底槽沟纵横交错,地貌情况十分复杂。岛屿由礁石、珊瑚砂及贝壳堆积而成,地势低平,海拔多在 4m以下。南沙群岛的现代沉积属珊瑚礁和生物碎屑沉积,可划分为礁体的向海坡、礁坪、环礁的潟湖坡、潟湖(含湖底及点礁)和口门 5个不同的地貌单元。
  南沙群岛的珊瑚岛礁从地貌学上可划分为环礁、台礁、塔礁、礁丘、点礁等类型,以环礁为多,并以大型环礁为主;台礁次之,塔礁及礁丘较少,点礁则是发育于环礁潟湖中的小礁体。礁体上部主体靠近海面形成暗礁、暗滩和暗沙,只有少部分出露海面形成明礁,发育成岛屿和沙洲。南沙群岛多数岛屿发育在环礁上,只有南威岛、西月岛等少数岛屿各自发育在孤立的台礁上。从排列组合上,礁体间距一般为 30~50km,台礁等则孤立存在,形态上为椭圆形或不规则状,面积上环礁变化大,小的为 1.5km2,大的可达 7000km2。
  3. 岛礁分布
  南沙群岛珊瑚礁分布*广,礁体面积约为 2903.1km2,礁体数量*多,总计有 113座,其中干出的环礁或台礁有 51座,沉没的环礁、台礁或其他水下礁体有 62座。20世纪 90年代之前对南沙群岛的调查记录了 11座被植被覆盖的灰沙岛、 3座被植被覆盖的沙洲以及 10座裸沙洲,面积仅为 1.70km2左右。利用遥感技术调查发现,21世纪以来南沙群岛至少有 3个珊瑚礁新发育形成完全出露的沙洲,包括安达礁、琼台礁及南薰礁。
  南沙群岛岛礁中水面环礁的礁体面积共 3000km2左右,南沙群岛常年出露的岛、礁、沙洲以及在低潮时出露礁坪或礁石的低潮高地共有 54个,其中水面环礁有 44个,水面台礁有 8个,水面塔礁有 2个。因为水面环礁往往又由多个单*的礁体构成,所以南沙群岛常年出露和低潮时出露的地理单体共有 86个,低潮时出露礁坪或礁石的干出礁共有 52个。
  南沙群岛以海底高原为基底构造,发育出北群、东北群、中群、南群、西南群五大群 230多座岛屿、沙洲、暗礁、暗沙和暗滩,其中已经中国政府命名的有 177座,呈北东-南西向、北西-南东向、南-北向和东-西向的分布格局。南华水道由 112°35′~ 116°30′E横穿南沙群岛,通过 10°55′N、9°55′N及 8°40′N形成三点连线,把群岛的北部和中部分开。在已命名的岛礁、滩、沙中,岛屿有 11座,包括太平岛、中业岛、西月岛、南威岛、北子岛、南子岛、鸿庥岛、南钥岛、马欢岛、费信岛和景宏岛,其中*大的岛屿是太平岛,面积为 0.432km2,*高的是北子岛,顶部海拔达 12.5m;沙洲有 6座,包括敦谦沙洲、安波沙洲、双黄沙洲、染青沙洲、北外沙洲和杨信沙洲;暗礁有 105座,暗沙有 34座,暗滩有 21座,另有 4座明礁上有小沙洲,1座明礁上有人工岛。
  南沙群岛的北群岛礁分布在南华水道的北侧,地理坐标为 9°42′~11°31′N、 114°02′~ 115°02′E,是南沙群岛五大群中岛礁、沙、滩数目*多的一群,共有 53座,其中岛屿有 8座,水下沙洲有 5座,暗礁有 33座,暗沙有 6座,暗滩有 1座。北群岛礁又可分为以北子岛为*的北部岛礁、以太平岛为*的中部岛礁、以景宏岛为*的南部岛礁 3组。
  南沙群岛的东北群岛礁是以礼乐滩大环礁为主体的一群岛礁,北起雄南礁,南至半月礁,东起海马滩,西至恒礁,地理坐标为 8°48′~11°55′N、115°04′~ 117°50′E,共有发育在礼乐南礁、礼乐滩外围环礁和尚未命名的橄榄形环礁(暂称费马环礁)礁缘上的岛礁 47座,其中岛有 2座,暗礁有 34座,暗沙有 5座,暗滩有 6座。
  南沙群岛的中群岛礁地理坐标为 6°57′~9°40′N、111°37′~ 115°55′E,空间格局大致呈半环形分布,东西长约 260n mile,南北宽 140n mile以上。中群岛礁共有岛礁、沙、滩 41座,其中岛屿有 1座,暗礁有 26座,暗沙有 12座,暗滩有 2座。依半环形分布态势,又可将中群岛礁归类为南华水道、东弧、西弧、中部海槽区 4组。
  南沙群岛的西南群岛礁是南沙群岛向西南散布*远的一群,包括广雅滩、人骏滩、李准滩、西卫滩、万安滩 5座,全部是暗滩,分布在 7°28′~8°08′N、109°44′~ 110°38′E。

展开
目录
目录
**章 绪论 1
**节 南沙群岛及其邻近海域自然环境和渔业活动 2
一、自然环境概况 2
二、自然资源 5
三、气候特征 8
四、水文特征 9
五、渔业史 12
第二节 调查与分析方法 13
一、调查时间 13
二、站位布设 13
三、调查方法 17
四、数据分析 17
第二章 南沙群岛及其邻近海域浮游动物概况 19
**节 种类组成与生态类型 20
一、种类组成 20
二、生态类型 21
三、种类组成的垂直变化 22
第二节 优势种组成及其季节变化 24
第三节 数量分布与季节变化 25
一、大型浮游动物 25
二、中小型浮游动物 29
第四节 生物多样性与群落结构 34
一、生物多样性 34
二、群落结构 35
第五节 季风环流对浮游动物群落的影响 37
一、南沙群岛及其邻近海域表层环流的季节变化 37
二、群落时空分布与季风转换的关系 38
三、数量时空分布与季风转换的关系 40
四、生态类群数量分布与流场的关系 41
第三章 南沙群岛及其邻近海域浮游动物主要种类生态学特征 45
**节 甲壳动物 46
一、桡足类 46
二、磷虾类 65
三、端足类 76
四、介形类 85
五、十足类 89
六、其他甲壳动物 92
第二节 毛颚动物 95
一、种类组成 95
二、生态类群 95
三、数量分布 96
四、多样性 98
五、优势种 100
六、群落结构 103
第三节 尾索动物 104
一、种类组成 105
二、生态类群 105
三、数量分布 105
四、多样性 107
五、优势种 109
六、群落结构 114
第四节 水母类浮游动物 115
一、种类组成 116
二、生态类群 116
三、数量分布 117
四、多样性 122
五、优势种 124
六、群落结构 129
第五节 软体动物 131
一、种类组成 131
二、生态类群 132
三、数量分布 132
四、多样性 134
五、优势种 136
六、群落结构 140
第六节 多毛类 141
一、种类组成 142
二、生态类群 142
三、数量分布 142
四、多样性 144
五、优势种 146
六、群落结构 148
第七节 浮游幼虫(体) 149
一、种类组成 150
二、数量分布 150
三、多样性 152
四、主要种类 152
第四章 珊瑚礁潟湖及附近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特征 155
**节 渚碧礁潟湖浮游动物季节变化特征 156
一、种类组成 156
二、数量组成 157
三、多样性 158
四、优势种 158
五、群落结构 160
第二节 美济礁海域浮游动物空间分布特征 160
一、种类组成 160
二、数量组成 161
三、多样性 163
四、优势种 163
五、群落结构 164
第五章 南海西南大陆斜坡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特征 165
**节 浮游动物物种与数量组成 166
一、种类组成和生态类型 166
二、优势种 167
三、数量分布 169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