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统一智能理论(精)/新一代人工智能理论技术及应用丛书
0.00     定价 ¥ 22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030752352
  • 作      者:
    作者:钟义信|责编:姚庆爽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12-01
收藏
畅销推荐
内容介绍
学科的范式(科学观与方法论)是指导学科研究的最高引领力量。 然而作者发现:作为信息学科高级篇章的人工智能却遵循着物质学科的范式,使人工智能的研究严重受限。因此,本书实施了人工智能的范式革命:总结了信息学科的范式,以此取代物质学科范式对人工智能研究的统领地位:在信息学科范式的引领下,构筑人工智能的全局模型,揭示普适性智能生成机制,开辟机制主义的人工智能研究路径,重构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发掘信息转换与智能创生定律,创建机制主义通用人工智能理论。后者不但可以融通现行人工智能三大学派,而且可以与人类智能的生成机制实现完美的统一,形成统一智能理论。 本书适用于信息领域,特别是智能领域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学习,也可供相关领域研究人员和教师参考。
展开
目录
“新一代人工智能理论、技术及应用丛书”序
前言
第一篇(战略篇) 变与不变
第1章 千年不变的科技法则
1.1 辅人律:科学技术的发生机制
1.2 拟人律: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律
1.3 共生律:科学技术发展的归宿
1.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2章 千年一遇的范式革命
2.1 学科生长与建构的普遍规律
2.1.1 自下而上的学科探索→自上而下的学科建构
2.1.2 定义、定位、定格、定论:学科建构的基本进程
2.1.3 定义→定位→定格→定论:学科建构的生长逻辑
2.2 经典物质学科的学科建构基础
2.2.1 经典物质学科的学科范式 (宏观定义):科学观与方法论
2.2.2 经典物质学科的学科框架 (落实定位):研究模型与研究途径
2.2.3 经典物质学科的学科规格 (精准定格):学术结构与数理基础
2.3 现代信息学科的学科建构基础
2.3.1 现代信息学科的学科范式 (宏观定义):科学观与方法论
2.3.2 现代信息学科的学科框架 (落实定位):研究模型与研究路径
2.3.3 现代信息学科的学科规格 (精准定格):学术结构与数理基础
2.3.4 现代信息学科研究的当务之急:范式革命
2.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篇(溯源篇) 历史上的智能研究
第3章 自然智能理论研究
3.1 脑神经科学研究简介
3.1.1 人类大脑与智能系统
3.1.2 脑的组织学
3.1.3 脑组织的细胞学
3.1.4 脑神经科学研究的简评:范式需要转变
3.2 认知科学研究简介
3.2.1 感知
3.2.2 注意
3.2.3 记忆
3.2.4 思维
3.2.5 语言
3.2.6 情绪
3.3 脑神经科学与认知科学:联合评述
3.3.1 脑神经科学与认知科学:存在“理论断裂”
3.3.2 认知科学研究需要“全信息理论”
3.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历史上的人工智能研究
4.1 基本概念的摸索
4.2 技术路径的探索
4.2.1 结构模拟:人工神经网络研究
4.2.2 功能模拟:物理符号系统 /专家系统研究
4.2.3 行为模拟:感知 -动作系统研究
4.2.4 学派竞争:轮番沉浮
4.2.5 现有人工智能的简评
4.3 学科范式的思索
4.3.1 范式的张冠李戴:人工智能痼疾顽症的总病根
4.3.2 范式革命:人工智能研究的根本出路
4.3.3 范式革命前后的对比
4.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篇(主体篇) 通用人工智能理论
第5章 通用人工智能理论的学科基础
5.1 基本概念:人类智慧→人类智能→人工智能→通用人工智能
5.1.1 人类智慧
5.1.2 人类智能
5.1.3 人工智能
5.1.4 通用人工智能
5.2 通用人工智能理论的研究范式:科学观与方法论
5.2.1 莫把“计算”当“智能”
5.2.2 莫把“自动”当“智能”
5.2.3 莫把物质学科范式当作“万能范式”
5.2.4 信息→信息生态→信息科学→信息学科范式
5.3 通用人工智能理论的学科框架:全局模型与研究路径
5.3.1 通用人工智能理论的全局模型:主客互动的信息生态过程
5.3.2 通用人工智能理论的研究路径:普适性智能生成机制和机制主义研究路径
5.4 通用人工智能理论的研究规格:学术结构与数理基础
5.4.1 通用人工智能理论的学术结构规格
5.4.2 通用人工智能理论的数理基础规格
5.5 通用人工智能理论的学科理论总纲
5.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6章 智能生成机制的激励源泉:信息的理论
6.1 基本概念
6.1.1 现有信息概念简评
6.1.2 信息定义谱系:本体论信息与认识论信息
6.1.3 Shannon信息(通信信息):统计型语法信息
6.2 信息的分类与描述
6.2.1 信息的分类
6.2.2 信息的描述
6.3 信息的度量
6.3.1 概率型语法信息的度量: Shannon概率熵
6.3.2 模糊语法信息的度量: Deluca-Termin模糊熵
6.3.3 语法信息的统一度量:一般信息函数
6.3.4 全信息的度量
6.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7章 智能生成机制的感知原理
7.1 感知原理:经典类信息转换原理
7.1.1 感知信息/语义信息的生成机制
7.1.2 关于“语义信息”的特别评述
7.1.3 重要的副产品:脑神经科学与认知科学的“搭界”
7.2 “注意”的基本概念及生成机制
7.2.1 “注意”的基本概念
7.2.2 “注意”的生成机制
7.3 面向全信息的记忆机制
7.3.1 记忆系统的全信息存储
7.3.2 长期记忆系统的信息存储与提取
7.3.3 人类认知与记忆的全信息机理
7.3.4 关于长期记忆系统存储结构的附注
7.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8章 智能生成机制的约束力量:知识的理论
8.1 知识的概念、分类与表示
8.1.1 知识及其相关的基本概念
8.1.2 知识的分类与表示
8.2 知识的度量
8.2.1 针对“知识生成”的知识度量
8.2.2 针对“知识激活”的知识度量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