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长兴县的自然地理环境
一、地理位置
二、地形地貌
三、气候与降水
第二节 长兴县的自然灾害
一、长兴的自然灾害类型与统计
二、长兴地区自然灾害频发的原因
第三节 长兴县的历史沿革
一、史前时期
二、东周到南北朝
三、隋唐至五代
四、宋朝至明朝
五、清朝
六、民国时期
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第四节 长兴县的主要水系
一、西苕溪水系
二、泗安塘水系
三、箬溪水系
四、乌溪水系
五、太湖褛港
第二章 萌芽草创:先秦至五代时期的长兴水利
第一节 远古时期的先民水利建设
第二节 先秦时期的早期水利建设
第三节 两汉时期的农田水利建设
第四节 六朝时期的农田水利建设
第五节 隋唐五代时期的长兴水利
第三章 转型重构:宋元时期的水利建设
第一节 水环境与水利工程
一、北宋早期塘浦大圩的隳坏
二、小圩田制的兴起
三、娄港圩田系统的建立和维持
四、抖田的出现与扩张
第二节 水利政策与管理
一、以漕运为纲的水利方针及其后果
二、熙丰变法与农田水利建设
三、南渡造田及其影响
四、重心偏颇的元代水利管理
第三节 水利人物与事迹
一、胡瑗培养水利人才
二、刘定国乡间修水利
三、周之道江通修圩
四、王回大修搂港
五、耿炳文开护城壕
第四章 巩固深化:明清时期的水利建设
第一节 水环境与水利工程
一、小圩田制的深化和确立
二、涔港的淤塞与疏浚
三、抖田和抖区水利的进一步发展
四、山区开发与上游水土流失
第二节 水利政策与管理
一、水利职官和机构设置
二、明清褛港管理制度演变
三、清末搂港岁修制度的确立
四、抖田抖区管理制度的发展
第三节 水利人物与事迹
一、周季麟大修太湖湖堤
二、顾应祥博学多才
三、熊明遇仕宦长兴故事多
四、谭肇基改革抖埂修筑规则
五、杨荣绪战后抚民兴水利
六、宗源瀚改善水土流失问题
第五章 民国时期长兴水利建设
第一节 水利管理机构与制度
一、长兴县政府中的水利机构
二、流域性水利组织
三、民间水利组织
第二节 河道疏浚工程
一、长兴县城河及其附近河道的疏浚
二、合溪乡河道修瀋
三、泗安乡河道的疏浚
四、长兴塘的勘测与疏浚
第三节 涔港疏浚工程
一、夹浦港修溶
二、北横塘与石塘港的疏浚
第六章 现代水利事业的勃兴(1949-1979年)
第一节 山丘区灌溉防洪体系的建立
一、山丘区蓄水工程建设
二、山丘区引水工程建设
三、山丘区提水工程建设
第二节 河港中下游的疏浚
一、河道整治
二、褛港治理
三、涵闸工程
第三节 抖、圩区整治
一、培修圩(抖)堤
二、联圩并抖
三、规划排灌
第四节 水利工程的管理、维护与综合经营
一、水利工程的管理
二、水利工程的维护
三、水利工程的综合经营
第五节 现代气象与水文测报系统的建立
一、天气预报与信息传递
二、水文测报和信息传递
第六节 水环境保护
一、停垦还林、封山育林与植树造林
二、堰坝固化与小流域治理
第七章 水利建设走向新时期(1979-2012年)
第一节 山丘区水利基础设施的全面提升
一、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
二、合溪水库的建设
三、兴建塘坝与小流域润滩治理
第二节 平原抖区与水环境治理
一、联圩并抖进一步发展
二、泵站改造与节水灌溉
三、河道整治与水域保洁
四、河长制的首创
五、城市防洪工程
第三节 水旱灾害与防汛抗旱
一、组织机构
二、汛情测报
第四节 太湖与褛港治理
一、环湖大堤工程(长兴段)
二、圩区整治
三、水环境综合治理
第五节 水利管理的深化与规范
一、规划计划管理
二、水利综合经营
三、农村饮用水管理
第八章 新时代水利事业的高质量发展(2013-2022年)
第一节 新时代长兴治水的新思路和新格局
第二节 防洪减灾体系和农田水利建设
一、三大水系整治
二、山塘水库除险加固
三、基层防汛防台体系建设
四、农田水利设施提档升级
第三节 太湖治理
一、苕溪清水人湖河道整治工程
二、苕溪清水人湖河道整治后续工程
三、环湖大堤后续工程
第四节 农村饮水工程
第五节 水资源管理与节水型社会创建
第六节 水环境综合整治
一、水环境综合治理
二、“河长制”的深化
附录一 长兴县水利大事记
附录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长兴水旱灾害一览
附录三 改革开放以来长兴人民抗灾纪实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