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城市区域灾害风险评估
1.1 城市区域地震风险评估
1.1.1 地震危险性分析与地震动分析
1.1.2 城市建筑工程震害预测
1.1.3 城市生命线工程地震灾害评估
1.2 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
1.2.1 评估目的
1.2.2 评估原则
1.2.3 评估内容
1.2.4 评估范围
1.2.5 评估抽样
1.2.6 评估方法
1.2.7 评估示例
1.3 城市区域洪水灾害评估
1.3.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2 模型总体结构
1.3.3 洪水演进模型
1.3.4 内涝分析模型
1.3.5 城市立体空间水流分析模型
1.3.6 动态模拟技术
第2章 单灾种专项防灾规划
2.1 城市消防规划
2.1.1 消防规划概述
2.1.2 消防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和各专项规划的关系
2.1.3 消防规划的编制过程和内容
2.1.4 消防规划的实施和保障
2.1.5 消防专项规划工作的薄弱环节
2.1.6 消防规划工作展望
2.2 城市抗震防灾规划
2.2.1 城市抗震防灾规划基本要求和内容框架
2.2.2 城市用地抗震性能评价
2.2.3 生命线系统抗震防灾规划
2.2.4 城市建筑抗震防灾规划
2.2.5 城市地震次生灾害防御规划
2.2.6 避震疏散规划
2.2.7 信息管理系统
第3章 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规划
3.1 国内外城市综合防灾发展历程及现状
3.1.1 国内外城市综合防灾发展历程
3.1.2 国内外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现状
3.2 国外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案例剖析
3.2.1 美国
3.2.2 日本
3.3 城市综合防灾的规划范畴与规划体系
3.3.1 灾害预防规划体系
3.3.2 灾害应急规划体系
3.3.3 灾后重建规划体系
3.4 城市综合防灾规划与其他防灾规划的关系
3.4.1 编制综合防灾规划的必要性
3.4.2 城市综合防灾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融合
3.4.3 城市综合防灾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关系
3.4.4 城市综合防灾规划与单项防灾规划的关系
3.5 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的相关理论与技术
3.5.1 城市灾害风险与防灾能力评估
3.5.2 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的技术手段
3.6 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的基本框架
3.6.1 宏观层面
3.6.2 中观层面
3.6.3 微观层面
3.7 《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标准》(GB/T51327—2018)的主要内容
3.7.1 基本规定
3.7.2 综合防灾评估
3.7.3 城市防灾安全布局
3.7.4 应急保障基础设施
3.7.5 应急服务设施
第4章 城市综合防灾减灾对策
4.1 国内外防灾减灾策略
4.1.1 国外防灾减灾策略
4.1.2 国内防灾减灾策略
4.2 城市防灾的基本对策
4.2.1 灾前防御与预警
4.2.2 灾时应急与处置
4.2.3 灾后恢复与重建
4.3 信息化技术在城市防灾中的应用
4.3.1 基于GIS的城镇灾害应急救援系统
4.3.2 城镇典型突发事件趋势分析与应急决策支持系统
4.3.3 城镇突发事件趋势分析与应急决策支持系统
4.4 韧性城市理论与实践
4.4.1 “韧性”的概念
4.4.2 韧性城市的内涵
4.4.3 韧性城市的特征
4.4.4 韧性城市理论
4.4.5 韧性城市的评估方法与原则
4.4.6 国内外韧性城市的建设实践
4.4.7 提高城市韧性的措施
4.5 山地城市综合防灾对策
4.5.1 加强山地城市综合防灾的理论基础研究
4.5.2 完善山地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编制体系
4.5.3 加强山地城市综合防灾的法规与规范建设
4.5.4 创新山地城市综合防灾的技术方法
4.5.5 探索山地城市综合防灾管理实施新机制
参考文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