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总体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一章,梳理了国家水环境治理历程,划分了我国水环境治理的阶段,阐述了城市黑臭水体的成因以及产生的深层次根源,研究了我国城市水体治理规模效应的成因、根源,并预测了中小城市水体治理的发展趋势。第二部分为第二、三章,主要研究解决黑臭水体监测、治理成效监测的问题,首次在全国层面研究出遥感黑臭水体识别的方法并进行了应用,提出了差异化的全国黑臭水体遥感识别模型,解决了由于气溶胶以及预处理技术等原因导致南方黑臭水体解译精度不高的问题,为城市、区域黑臭水体识别、建设成效监测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第三部分为第四、五、六章,主要为治水营城的内容,第四章以咸宁市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为例,总结提升了包括分流制排水系统排口溯源与分类处理、合流制排水系统溢流污染控制、河道治理、提质增效以及城市公共空间打造等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的主要经验;第五章以常德市海绵城市试点建设为例,系统总结了以城市内外环水系构建、水系调蓄空间建设以及“一点一策”为主要内容的城市水安全方案,以分流制排水系统混错接改造、合流制溢流控制、末端泵站调蓄池生态滤池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水环境治理方案,以LID(低影响开发模式)设施布局、河流水生态修复为核心的水生态修复方案,以及以常德河街、老西门、德国街为代表的护城河、穿紫河治水营城经验;第六章以三亚市三亚河流域综合规划为例,详细介绍了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之后三亚河小流域整体提升技术途径,水、城、乡村融合发展途径,并进行了项目策划、资金筹集渠道包装,为规划实施奠定基础。第四部分为第七章,对本书的整体内容作了必要的回顾和系统的提炼,并对城市水体治理提出了相关建议。全书按照总—分—总结构,安排了问题分析、解决方案、对策建议等内容,系统地总结、提炼了治水营城的经验。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