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研究佛寺园林之因由
1.1.2 研究云南鸡足山之缘起
1.2 寺庵山水环境释名
1.2.1 寺庵
1.2.2 山水环境
1.2.3 寺庵山水环境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宏观方面
1.3.2 微观方面
1.4 相关研究综述
1.4.1 寺庵园林研究
1.4.2 鸡足山相关研究
1.4.3 研究评述
1.5 全书框架
第2章 滇之佛寺历史源流
2.1 佛教与佛寺园林概述
2.1.1 汉传佛教与园林
2.1.2 藏传佛教与园林
2.1.3 南传佛教与园林
2.1.4 小结
2.2 滇之佛教与佛寺源流
2.2.1 滇之佛教源与流
2.2.2 滇之佛寺发展概况
2.2.3 小结
第3章 鸡足山山水资源析要
3.1 历史区位:三道会聚,带江临洱
3.1.1 宏观区位:三道交会,咽喉扼塞
3.1.2 微观区位:地界三州,带江临洱
3.2 自然环境:雄秀幽奇,滇西胜地
3.2.1 气象地理
3.2.2 山水形势
3.2.3 山水胜景
3.3 人文环境:名贤名胜,撮谓传芳
3.3.1 名贤
3.3.2 名胜
3.3.3 建置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鸡足山佛教寺庵源流
4.1 鸡足山形成缘起
4.1.1 摩诃迦叶
4.1.2 迦叶入定鸡足山辨析
4.1.3 滇中鸡足名山之形成
4.2 鸡足山寺庵初创与沿革
4.3 “大寺八、小寺三十有四”考析
4.3.1 大错《鸡足山志》42寺与范《鸡足山志》43寺之出入
4.3.2 金顶寺为出人之因由
4.3.3 “大寺八、小寺三十有四”之确定
4.4 鸡足山寺庵发展兴盛因由
4.4.1 朝廷倡禅佛,赐经置梵刹
4.4.2 名山隐名贤,荟萃彰人文
4.4.3 士人尚逃禅,归隐人山林
4.4.4 汉族“移民”猛增,白族“遗民”妥协
4.4.5 迦叶彰鸡足,山水显灵奇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鸡足山寺庵空间理法研究
5.1 鸡足山寺庵分布研究
5.1.1 现状寺庵调查情况分析
5.1.2 总体寺庵位置分布情况
5.1.3 前中支寺庵分布
5.1.4 东支寺庵分布
5.1.5 西支寺庵分布
5.1.6 小结
5.2 相地为先,择址为要
5.2.1 择址类型与特点
5.2.2 择址意象
5.3 总体布局:一城八寺,三界三境
5.3.1 布局结构:一城八寺,森列三距
5.3.2 空间意象:三界三境
5.4 巧于因借,得景意匠
5.4.1 因高借远
5.4.2 俯仰互借
5.4.3 氤氲借日
5.4.4 览胜借
5.4.5 借瀑观势
5.4.6 倚崖借绿
5.4.7 塔凝空月
5.4.8 凭水借影
5.4.9 筑桥听鸣
5.4.10 借竹营境
5.5 植物营构
5.5.1 天然古树
5.5.2 地域特色
5.5.3 生活需求
5.5.4 居游功能
5.5.5 宗教意象
5.6 园林文化
5.6.1 多元文化融合
5.6.2 运营审美
5.7 八寺解析
5.7.1 石钟寺
5.7.2 迦叶殿
5.7.3 放光寺
5.7.4 传衣寺
5.7.5 华严寺
5.7.6 寂光寺
5.7.7 大觉寺
5.7.8 悉檀寺
5.8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语:寺庵山水保护与发展
6.1 保护对策
6.1.1 遗址遗迹保护
6.1.2 山水环境保护
6.1.3 建筑保击
6.1.4 非物质文化资源保由
6.2 发展原则及对策
6.2.1 发展原则
6.2.2 发展对策
6.3 总结与展望
6.3.1 总结
6.3.2 创新之处
6.3.3 展望和未尽事宜
参考文献
附表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