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的空间发展面临诸多时代挑战,尤其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高校图书馆如何传递创造性所必需的知识、技能。作为在网络数字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学生,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都已发生巨变。他们高度依赖网络、喜欢多线程工作、重体验、爱交互,这些都要求高校图书馆迅速转型并做出回应。面向创新的高校图书馆已不能仅仅满足于“安静的阅读空间”,需要迎合新时代学生的学习模式,丰富信息传递及交互方式,转向营造开放、自由、合作和交流的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新型学习环境,促进学习者、创新人才间的交流与合作。
(2)高校图书馆如何维持、加强创造力所需的空间支持。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创造力理论和学习科学等多学科理论的推动下,人们对知识和学习的本质有了新的、更深刻的认识。高校图书馆如何利用*新的关于“学习”与“创新”的研究成果与新兴技术手段提升用户的学习体验,为创新人才提供多种个性化空间支持,也是高校图书馆在转型过程中需要应对的难题。
在多重语境的影响下,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也成为学术界日益关注的议题。具体来看,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是基于大量实证研究成果,在既有传统图书馆物理空间的基础上,对高校图书馆的形态及功能进行重新挖掘,适应用户需求变化,不断改进图书馆学习环境和提升用户学习体验的动态变化过程,包括新建和改扩建多种形式。
然而,从实际来看,一方面目前国内针对图书馆空间再造的理论研究较少,且局限于教育学、图书情报学等学科领域探讨,与建筑学理论研究及实际设计应用脱离较远,存在学科壁垒;另一方面,现有高校图书馆设计或改造更多是沿袭多年的功能分区、造型先行的设计理念,忽视一线用户的实际需求,造成实际使用与预期相去甚远。
为了应对上述问题,本书拟从两方面着手改善现状。
理论层面——科学、全面、有效的理论指导能够为实践设计指明方向。因此,本书试图打破学科研究壁垒,梳理与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设计相关的跨学科理论研究,旨在建立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的跨学科研究框架,为实践设计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实践层面——对现有高校图书馆进行空间再造,实现空间价值提升,立足于现有空间的使用评估。因此,本书从高校图书馆空间评估出发,运用使用后评估的工具与方法,收集从学生学习体验的角度对图书馆空间性能的反馈和评价,识别空间的哪些要素对学习体验产生影响,进而对图书馆空间满意度进行评价,探讨以使用者需求为导向的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设计策略。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