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稠油开采复杂渗流理论与开发技术(精)/油气藏渗流理论与开发技术系列
0.00     定价 ¥ 16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030778154
  • 作      者:
    作者:朱维耀//束青林//岳明|责编:万群霞//崔元春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12-01
收藏
内容介绍
本书针对稠油油藏流体流动规律复杂和高效开发及提高采收率难的问题,通过实验、计算、理论推导和实际应用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建立了稠油开采复杂渗流理论,提出了高效开发方法和提高采收率技术,主要包括稠油非达西渗流规律,稠油蒸汽吞吐渗流模型及开发方法,热化学驱稠油和气水交替驱稠油渗流理论与开发方法,水驱普通稠油转开发方式提高采收率方法等;重点介绍蒸汽-泡沫体系驱、薄层稠油油藏径向钻孔蒸汽吞吐、微生物驱稠油渗流理论与提高采收率方法;另外,书中还介绍了这些理论与方法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等。 本书适合油气田开发领域的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及相关专业的大专院校师生参考使用。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1章 稠油的基本特征及开采方法
1.1 稠油的特性和分类标准
1.1.1 稠油定义及分类标准
1.1.2 稠油资源分布及开采状况
1.1.3 稠油油藏条件
1.2 稠油开采方法
1.2.1 稠油冷采采油方法
1.2.2 稠油热采采油方法
第2章 稠油非达西渗流规律
2.1 稠油流变特征
2.1.1 稠油流变特征曲线
2.1.2 稠油黏度影响因素
2.2 稠油单相渗流特征
2.2.1 稠油单相渗流特征曲线
2.2.2 稠油启动压力梯度影响因素
2.3 稠油油水两相渗流特征
2.3.1 两相渗流曲线特征
2.3.2 稠油两相渗流影响因素
第3章 稠油蒸汽吞吐渗流模型及开发方法
3.1 稠油油藏水力压裂蒸汽吞吐开采动态预测方法
3.1.1 稠油油藏水力压裂蒸汽吞吐加热模型
3.1.2 稠油油藏水力压裂蒸汽吞吐开采动态预测模型
3.2 稠油油藏蒸汽吞吐现场应用
3.2.1 油藏特征
3.2.2 油藏建模
3.2.3 热采水平井优化设计
3.2.4 水平井热采配套工艺技术
3.2.5 应用效果
第4章 蒸汽-泡沫体系驱稠油非线性渗流理论与开发方法
4.1 技术原理
4.1.1 多相流体渗流特征
4.1.2 泡沫发生与消亡机理
4.1.3 蒸汽-泡沫注入工艺
4.2 蒸汽-泡沫体系流变特征
4.2.1 蒸汽区蒸汽-稠油体系流变特征
4.2.2 热水冷凝区稠油流变特征
4.2.3 蒸汽区蒸汽-稠油体系黏度特征
4.2.4 热水冷凝区稠油黏度特征
4.3 蒸汽-泡沫体系界面张力特征
4.3.1 蒸汽区蒸汽-稠油体系界面张力
4.3.2 热水冷凝区稠油-热水体系界面张力
4.3.3 油藏温度区稠油-热水体系界面张力
4.4 蒸汽-泡沫体系不同温度区域渗流特征
4.4.1 蒸汽区蒸汽-稠油渗流特征
4.4.2 热水冷凝区稠油-热水渗流特征
4.4.3 油藏温度区稠油-热水渗流特征
4.5 蒸汽-泡沫体系不同温度区域驱油效果
4.5.1 蒸汽区蒸汽-稠油体系驱替效果
4.5.2 热水冷凝区稠油-热水体系驱替效果
4.5.3 油藏温度区稠油-热水体系驱替效果
第5章 薄层稠油油藏径向钻孔蒸汽吞吐渗流理论与开发方法
5.1 技术原理
5.2 薄层稠油油藏径向钻孔压裂物理模拟
5.2.1 实验方法
5.2.2 压裂试样制备
5.2.3 裂缝起裂影响因素
5.3 薄层稠油油藏径向钻孔后裂缝起裂扩展数值模拟
5.3.1 径向钻孔参数对裂缝起裂扩展影响规律
5.3.2 地应力参数对裂缝起裂扩展影响规律
5.3.3 施工参数对裂缝起裂扩展影响规律
5.4 薄层稠油油藏径向钻孔蒸汽吞吐渗流规律
5.4.1 渗流数学模型
5.4.2 径向钻孔段产能影响因素
5.5 薄层稠油油藏径向钻孔蒸汽吞吐技术应用
5.5.1 开发区地质模型建立
5.5.2 开发区井网井排距优化
5.5.3 储层厚度经济极限研究
5.5.4 蒸汽吞吐注采参数优化
第6章 热化学驱稠油非线性渗流理论与开发方法
6.1 技术原理
6.2 化学剂降黏开采渗流数学模型
6.2.1 渗流特性方程
6.2.2 渗流数学模型
6.3 化学剂降黏开采数值模拟
6.3.1 数值模拟方法
6.3.2 影响因素分析
6.3.3 化学剂浓度优选
6.3.4 段塞尺寸优选
6.4 化学剂驱稠油技术现场应用
6.4.1 地质和开发概况
6.4.2 历史拟合及效果分析
第7章 气水交替驱稠油渗流理论与开发方法
7.1 技术原理
7.2 气水交替开发数学模型
7.2.1 多组分模型的假设条件
7.2.2 多组分数学模型
7.3 气水交替影响因素分析
7.3.1 段塞尺寸
7.3.2 首段塞尺寸
7.3.3 后续段塞尺寸
7.3.4 气水段塞比
7.3.5 注气时机
7.3.6 注气速度
7.4 气水交替驱稠油技术现场应用
7.4.1 试验区地质模型
7.4.2 开发方案设计
第8章 微生物驱稠油渗流理论与提高采收率方法
8.1 微生物生长代谢对原油的作用
8.1.1 微生物生长规律
8.1.2 微生物代谢产物变化
8.1.3 微生物对石油烃的作用
8.2 高温高压微观模型中微生物驱油机理
8.2.1 实验仪器设备及实验方法
8.2.2 微生物驱油机理实验
8.2.3 微生物对分支盲孔残余油作用机理
8.3 微生物采油数学模型
8.3.1 模型基本假设
8.3.2 渗流控制方程
8.3.3 微生物驱增产渗流特征方程
8.4 微生物驱稠油现场应用
8.4.1 试验区块开采概况
8.4.2 微生物调驱效果预测
第9章 水驱普通稠油转开发方式提高采收率方法
9.1 水驱普通稠油转热力采油实践
9.1.1 热力采油机理
9.1.2 热力采油措施
9.1.3 热力采油认识
9.2 水驱普通稠油转热水驱油实践
9.2.1 热水驱机理
9.2.2 热水驱措施
9.2.3 热水驱认识
9.3 水驱普通稠油转聚合物驱油实践
9.3.1 转聚合物驱机理
9.3.2 转聚合物驱措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