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泉州湾环境质量与海洋生物多样性/博士后文库
0.00     定价 ¥ 19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030748928
  • 作      者:
    编者:宋希坤|责编:张会格//白雪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11-01
收藏
内容介绍
泉州湾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具河口、滩涂、垦区、红树林、米草、海岛等生境和生态系统,海洋生物多样性较高。本研究于2008~2009年在泉州湾开展了四季度大面调查,在泉州湾鉴定海洋生物770种,在国内较早开展海洋环境中邻苯二甲酸酯等特征有机污染物分析,并溯源至泉州湾周边晋江、石狮等地的造鞋、制革等产业集群,形成了邻苯二甲酸酯类分析测定方法国家行业标准,已在长江口、珠江口等海域应用。本书同时涵盖本研究所有电子版原始数据,包括2万多组定点调查数据和20多万组浮标连续观测数据,将为泉州湾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管理提供基础资料和决策依据。 本书可供从事海洋生物学、海洋生物多样性、海岸带综合管理的教学、科研与管理人员使用。
展开
精彩书摘

1泉州湾概况
  1.1泉州湾自然地理概况
  泉州湾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湾口朝东展开,其余三面被陆地包围,湾口与台湾海峡相通,周边有晋江、洛阳江等河流注入(陈彬等,2012)。泉州湾陆地地貌属冲积平原、海积平原、风成沙地等,海岸地貌包括海蚀地貌和海积地貌,海底地貌包括水下浅滩、深槽(李荣冠等,2014)。泉州湾地处东亚季风气候区域内,具有南亚热带季风型海洋气候的特征,多年平均气温为20.4℃,7月*高,1月和2月*低,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095.4mm,年均相对湿度为78%,全年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6~8月),降水量占全年的44%,春季(3~5月)居次,秋季和冬季降水量*少(李荣冠等,2014)。湾内水深6m 以浅,滩涂面积广,多岛屿,海岸具基岩、砂质和河口平原等多种类型,特殊的地理区位和构成形成了丰富的海洋生物栖息生境,生物多样性高(陈彬等,2012),主要生境具体如下。
  (1)河口:晋江和洛阳江是泉州湾的两条主要径流。晋江是福建省含沙量*大的河流,泉州湾在演变过程中,长期受河流携带物填充,在晋江入海口形成河口平原海岸。晋江水系是福建省的第三大水系,也是泉州市境内*大的水系,晋江水系的径流变化大,按径流量的大小将全年分为3个水期,即2~4月为平水期、6~8月为丰水期、10~12月为枯水期。洛阳江因上游建闸,目前全年几乎无河水入海。
  (2)湿地:泉州湾的面积为136.4km2,低潮线以下至6m 水深,即湿地(包括滩涂和水深6m 以浅水域),面积共131.0km2,占泉州湾总面积的96%,湾内表层沉积物包括细沙、中细沙、砂、中砂、中粗砂、粗砂、砂-粉砂-黏土、黏土质粉砂和粉砂质黏土等9种类型(黄宗国,2004;刘碧云,2004;蔡娜娜,2009)。
  (3)海岛:湾口有大坠岛、小坠岛、马头岛、公牛屿、大山屿、西屿等多个岛屿。
  (4)红树林:泉州湾内红树植物面积17万m2,在洛阳、屿头、凤屿至浔美等区域成林,是桐花树、白骨壤两种红树植物在我国自然分布的北限,其他红树植物还包括秋茄(纪剑锋,2010)。
  1.2泉州湾主要环境质量调查概况
  20世纪80年代中期,泉州湾水体中总无机氮含量符合国家一类海水水质标准,90年代末以前,无机磷含量符合国家一类海水水质标准,但自90年代后,湾内局部海域总无机氮和无机磷含量呈持续增加趋势,湾内富营养化呈明显上升趋势(袁建军和谢嘉华,2002)。2007年,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在全省13个主要海湾实行高频率的水环境监测,监测结果表明,近70%的海湾处于富营养化状态,53.8%的海湾为严重富营养化,其中泉州湾是富营养化*严重的海湾,其无机氮含量100%超过四类海水水质标准,活性磷酸盐含量超标严重。蔡清海等(2007)也发现泉州湾局部海域化学需氧量、底质硫化物超标,大多数海域活性磷酸盐、无机氮严重超标,近70%的海湾处于富营养化状态。
  福建省水产研究所在1981年和1995年分别对泉州湾海水中铜、铅、镉、锌等4种重金属进行了的4个季节测定,发现泉州湾海水中铜和镉均符合一类海水水质标准,而铅和锌在有些季节达到二类或三类海水水质标准,整体上在1981年时重金属含量较高,在1995年时有所降低,这可能与泉州市各县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存在较多生产五金零配件和经营电镀的乡镇企业,而到了90年代大部分转向服装业和鞋业,从而导致重金属排出量相对减少有关(阮金山,1988,1996)。2005年10月,厦门大学在泉州湾采集沉积物及寄居蟹、芦苇等样品,研究了铜、铅、镉、锌等4种重金属的含量,发现表层沉积物中除镉、铜分别在西滨和东海部分站点超标外,其他均符合国家《海洋沉积物质量》中的一类标准限值,芦苇中的重金属含量普遍较低,而寄居蟹体内4种重金属的含量相对较高(林晨,2008)。
  与上述常规海洋监测项目相比,海洋环境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一直潜于水
  下,未被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本书的外业调查工作之前,中国地质大学对泉州湾沉积物中的有机氯农药进行了研究,发现有机氯农药污染(王伟等,2006a,2006b;龚香宜等,2007),部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研究晚于本书的外业调查,其中多环芳烃数据基于本书组织的同批调查航次(庄婉娥等,2011),详见表1-1。针对泉州湾周边晋江、石狮等地近年来迅猛发展的制革、印染、纺织等制造业,本研究在泉州湾及周边环境中*次开展系统的有机污染物本底调查,包括邻苯二甲酸酯类(PAEs)、芳香胺类、农药等项目。
  表1-1泉州湾有机污染物相关调查
  1.3泉州湾海洋生物多样性调查概况
  泉州湾物种多样性丰富,大多数属于亚热带沿岸广盐种,也有河口低盐种和淡水种,在湾口还有大量的近岸种。自1960年以来,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原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厦门大学等科研院所在泉州湾进行了多次调查,已记录1000多种滨海湿地水生生物和213种鸟类,其中水鸟90种,另有中华白海豚和中华鲟等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陈彬等,2012)。在海洋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方面,泉州湾在渔业资源、湿地调控资源、文化旅游资源、教育及启发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1.4泉州湾自然保护区和海洋民俗文化保护区
  近年来,生态学界已经达成共识,保护生境就是保护生物多样性,而*有效的生境保护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1997~1998年,泉州市林业局统一部署,分别在泉州湾周边惠安县、洛江区、丰泽区、晋江市和石狮市各自的沿海湿地建立保护小区。2001年4月,泉州市沿海湿地资源保护和建设管理领导小组组织“建立泉州湾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科学考察。2002年泉州市将泉州湾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列入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六大工程之一,2003年9月泉州湾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获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复,包括洛阳江红树林核心区、桃花山海滨水禽核心区、埔枪城河口景观核心区。2009年1月泉州市人民政府批复同意调整泉州湾河口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及功能区。保护区建立后,泉州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市林业局认真组织,市国土资源局、市海洋与渔业局等部门及丰泽、洛江、晋江、惠安、石狮等县(市、区)林业主管部门大力配合,积极开展保护区保护、宣传与相关的科研工作。图1-1为洛阳江红树林保护区现场。
  在保护区建立的前5年,保护区内外未设置标示,影响了正常的保护与管理工作。2008年12月,泉州市人民政府牵头开展泉州湾河口湿地勘界立标工作,在惠安洛阳、石狮蚶江、晋江陈埭、丰泽埔、丰泽后渚、洛江万安设置区碑,在洛阳江红树林核心区、桃花山海滨水禽核心区和埔枪城河口景观核心区设立限制性标牌,在惠安秀涂、石狮蚶江、晋江陈埭、丰泽埔、丰泽后渚、洛江万安设置宣传性标牌。
  2009年11月18日,泉州市人民政府正式出台《泉州湾河口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规定》(泉政文〔2009〕233号),内容包括保护区的性质、范围及分区、规划、经费来源、管理机构、管理原则、救护机制、审核审批、禁止行为、相应处罚等。该管理规定的出台,标志着泉州湾河口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工作进一步迈向正轨。保护区管理处每年针对泉州湾河口湿地保护区开展相关专题的保护宣传活动,在活动期间保护区管理处与保护区周边县(市、区)相关部门、乡镇街道、村庄社区联合行动,发放宣传单、张挂横幅标语、设置简易宣传牌,广泛宣传自然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和科普知识。
  图1-1洛阳江红树林保护区现场(彩图请扫封底二维码)
  2011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印发《福建省海洋环境保护规划(2011年~2020年)》(闽政〔2011〕51号),进一步推进海洋环境保护工作。规划中指出了泉州湾河口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未来的建设与管理重点任务:协调自然保护区与港口、城市发展的关系,对保护区功能区进行优化。控制保护区周边的陆源污染,采取有效措施恢复和改善保护区的环境质量。2013年,泉州市人民政府印发《泉州生态市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泉政文〔2013〕122号)。该方案要求进一步开展湿地资源调查,编制湿地保护规划,科学保护湿地资源,加强泉州湾河口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与建设。
  2017~2019年,泉州市先后开展“绿盾2017”“绿盾2018”“绿盾2019”专项行动,全面排查泉州市包括泉州湾河口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在内的5个自然保护区存在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开展遥感监测新发现问题线索的实地核查,聚焦采石采砂、工矿用地、核心区旅游设施和水电设施等四类焦点问题整改,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的违法违规行为。
  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海丝文化、湿地景观、人文景观、自然风光交相辉映,具有*特的文化底蕴且文化多元。泉州是国务院公布的全国*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泉州的古文化与海洋文化息息相关,其中崇武古城是国内现存*完整的花岗岩滨海石城,洛阳桥是国内现存*早的海港大石桥,泉州港(旧称刺桐港)是中国古代重要的贸易港埠。
  洛阳桥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泉州市著名旅游景点,如图1-2所示。洛阳桥建造于北宋年间,当时洛阳江水急,为了巩固桥基,在桥下养殖了大量牡蛎,利用牡蛎壳附着力强、繁殖速度快的特点,把桥基和桥墩胶结成整体,把海洋生物学运用于桥梁工程,被称为“种蛎固基”造桥术。
  图1-2洛阳桥(彩图请扫封底二维码)
  福建沿海有三大渔女,惠安女、埔女和湄州女,她们以穿着漂亮而又*特的服饰和头饰闻名,这些服饰的设计适于海边捕鱼作业,同时吸收当地祭祀等丰富的民俗风情,形成了*特的民俗文化。惠安女服饰、埔女习俗已经分别于2006年和2008年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地处泉州湾晋江入海口处的埔村是埔女民俗文化的核心区,惠安沿海崇武镇是惠安女的主要起源和分布区域。泉州湾丰富的海洋渔业资源对惠安女、埔女民俗文化的形成具推进作用,如今惠安女、埔女在福建沿海早已成为勤劳、淳朴的代名词,她们身着民俗特色服饰开展渔业捕捞和加工作业的身影,在泉州湾沿海形成了*特的民俗景观。在埔渔村多见的“蚵壳厝”是使用牡蛎壳堆叠搭建的民居,冬暖夏凉,在中国沿海少见,极具特色。尽管埔渔村的砖瓦楼房越建越多,但许多埔女仍习惯住在“蚵壳厝”中,保持当地的民俗文化。
  1.5泉州湾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概况
  在本研究2008年外业调查之前,福建省委省政府和泉州市委市政府已高度重视泉州滨海资源和泉州湾海域生态保护工作,曾组织一系列的保护和管理举措,推动泉州湾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2006年初泉州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加快近海水域环境污染治理的决议》。泉州市人民政府于当年4月颁布了《泉州湾南岸近海水域污染专项整治实施方案》,确定96个整治项目,重点控制陆上污染源,提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能力,推进小流域、沟渠疏浚整治。在治污期间,泉州市不再新批漂染、电镀、造纸和制革等污染大的工业项目,全面取缔关停禁建区内的所有畜禽养殖场,并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和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力度。2006~2009年,泉州市投入33亿元治污资金,使泉州湾的近海水域污染治理取得显著进展。2009年,年度计划实施的67个项目中,有63个项目完成或基本完成年度整治任务,项目完成率为94%。2009年,泉州近海水域水环境状况继续改善,全市近岸海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75%,同比2008年提高4.2个百分点,为2006年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好水平。
  2012年,泉州市人民政府印发《泉州市海洋环境保护规划(2011-2020)》(泉政文〔2012〕88号),计划在2011~2015年,有效控制入海污染物排放总量,海域环境质量能够得到明显改善,到2020年,海洋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海洋生态环境进入良性循环。

展开
目录
目录
1 泉州湾概况 1
1.1 泉州湾自然地理概况 1
1.2 泉州湾主要环境质量调查概况 1
1.3 泉州湾海洋生物多样性调查概况 3
1.4 泉州湾自然保护区和海洋民俗文化保护区 3
1.5 泉州湾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概况 5
2 泉州湾环境质量 8
2.1 泉州湾周边入海江河及陆源排污口水环境质量 8
2.2 泉州湾浅海潮下带水体环境质量 17
2.3 泉州湾沉积物环境质量 31
2.4 泉州湾代表生物体质量 36
3 泉州湾特征性有机污染物调查 38
3.1 多环芳烃 38
3.2 邻苯二甲酸酯 44
3.3 芳香胺 47
3.4 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 48
3.5 多氯联苯 52
3.6 小结 54
4 泉州湾生态浮标定点连续综合观测 56
4.1 浮标设计、选点与布放 56
4.2 生态浮标海上调试与维护 56
4.3 生态浮标数据质量控制与管理 57
4.4 生态浮标定点连续综合观测结果 61
5 泉州湾环境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 76
5.1 泉州湾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等营养盐严重超标 76
5.2 泉州湾表层水体石油类超标 76
5.3 泉州湾沉积物环境要素随时间推移而逐步升高 76
5.4 泉州湾及周边环境中存在特征性持久有机污染物 77
5.5 生物体质量部分要素为三类海洋生物质量标准 77
6 泉州湾海洋生物多样性 82
6.1 叶绿素a 82
6.2 浮游植物 84
6.3 浮游动物 97
6.4 鱼卵和仔稚鱼 110
6.5 游泳动物 115
6.6 浅海大型底栖生物 125
6.7 潮间带大型底栖生物 139
6.8 互花米草区大型底栖生物 149
7 泉州湾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51
7.1 泉州湾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 151
7.2 泉州湾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点区域 152
7.3 泉州湾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措施和建议 153
参考文献 155
附录1 项目介绍 158
附录1-A 调查站位布设 158
附录1-B 调查项目和调查方法 159
附录1-C 调查时间和频次 162
附录2 泉州湾有机污染物分析测定方法 164
附录2-A 泉州湾水体中16种多环芳烃测定方法 164
附录2-B 泉州湾沉积物中16种多环芳烃测定方法 169
附录2-C 泉州湾沉积物和土壤样品中25种芳香胺测定方法 172
附录2-D 泉州湾水体中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测定方法 176
附录2-E 泉州湾沉积物中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测定方法 179
附录2-F 泉州湾生物体中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测定方法 181
附录2-G 泉州湾水体、沉积物、生物体中16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测定方法 182
附录3 2008~2009年泉州湾海洋生物种类名录 183
附录4 泉州湾调查现场照片 221
附录5 本书英文简介 228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