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渡槽作为一种具有鲜明时代烙印的水利设施,曾遍布乡村大地,但关于它的系统性研究成果并不丰硕。《天水飞渡:工程图景与乡村渡槽(1958—1983)》一书,集中展示了作者自2018年以来对中国乡村渡槽持续进行田野观察、数据统计、文献梳理的第一手成果,为广大读者了解渡槽提供了一个窗口,并以渡槽为切入点,通过详细考察部分人民公社时期典型渡槽的用料、技术和建造组织模式等,勾勒出一幅当时中国乡村基础建设运作的整体图景。
全书包含七章,第一章“文献见证”基于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的总结,指出了通过研究渡槽、“以小见大”窥见人民公社时期中国乡村建设图景的重要意义;第二章“不尽江水滚滚来”对乡村渡槽发展的总体时间线及现状进行了介绍,第三章“灌区与风貌”则描绘了渡槽与乡村自然地理条件和景观之间的密切联系,为读者搭建起一个初步认识渡槽的整体时空框架。第四章以个案形式,呈现了位于中国12个省区市的十余个渡槽/渡槽群的现状,并深入考察了部分个案对当地社会经济产生的深远影响,进而引出第五章、第六章对渡槽的社会、工程意义的分析;第七章“回声”集中展示了作者由乡村渡槽的荣衰而产生的思考,如渡槽这种构筑物的时代纪念性、大兴水利工程现象背后的社会动力,以及渡槽作为工业巨构的景观美学价值。
本书可供工业遗产、乡村景观、水利史等领域的研究学者及对中国乡村建设史感兴趣的大众读者阅读。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