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航道安全保障国际合作机制研究
0.00     定价 ¥ 105.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19505349
  • 作      者:
    作者:史春林|责编:管辉
  • 出 版 社 :
    时事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8-01
收藏
作者简介

史春林,大连海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大连社会科学院特约研究员,辽宁省学科评议组成员、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学科评审组专家,国家与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论文外审专家,《太平洋学报》(CSSCI)编委。共主持国家、教育部、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等10余项,出版《中国参与海上搜救国际合作研究》等著作10余部,在《人民日报》《历史研究》《现代国际关系》等重要报刊发表论文200余篇并有50余篇论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或CSSCI检索。研究成果有10余项获得教育部,辽宁省、大连市政府等奖励,荣获辽宁省学科带头人等各种荣誉称号10余项。目前主要从事中国海权与海上安全、中国海洋政治与外交、中国航海历史与文化等方面研究。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界定了航道、航道安全、航道安全保障及其国际合作机制的基本内涵,概述了国际主要航道及其通行与安全制度,并对有关航道所面临的安全威胁进行了具体识别。在此基础上,以国际航道安全保障公共产品与服务供需为切入点,紧密围绕航道安全保障国际合作机制这一核心内容,分析了该机制构建的必要性与可行性,阐述了现有机制的有效性、局限性及其所面临的阻碍因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航道安全保障国际合作长效机制的体系构成、主要功能与基本特点以及构建原则和路径选择。倡导中国与有关国家通力合作共同打造“航道安全命运共同体”,为交通强国和海洋强国以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保驾护航!
展开
精彩书摘

绪论航道安全是保障全球供应链安全的重要环节。国际海运贸易具有先导作用,而航道安全保障及其合作机制的构建则是重要前提与基础。因此,通过港口网络连接与航道开发,可有力促进货物和人员等安全高效畅通,消除海上贸易障碍,进而共同打造沿海经济带,并创建新的、稳定的、可持续的发展空间。一、相关问题的提出国际海运贸易首先是依托运输工具,与有关国家建立便捷的海上贸易联系,这涉及有关沿岸国家的港口城市及物流集散地。而航道则是连接沿岸国家港口城市最便利与最直接的方式,其核心是航道价值与安全保障及其有关合作机制的构建。而且由于海运属于低敏感行业,航道安全保障及其合作机制构建有助于消除有关国家疑虑,提升政治互信,缓解区域矛盾,共建利益共同体。但有关国际航道漫长,各种复杂因素对航道安全影响较大,有关航道安全保障脆弱,面临着以下风险与威胁:第一,从影响航道安全的内外因素来看,一方面外力引发的航道安全威胁主要有:其一,海盗与海上恐怖活动袭扰;其二,海上封锁、咽喉要道关闭;其三,有关国家动荡、骚乱以及国家间冲突、对抗、战争等向海上方向延伸。另一方面与内部因素相关的航道安全威胁主要有:其一,海洋自然因素,如海啸、风浪、雨雾、冰雪等对航道安全的影响;其二,与航道连成一体的还有港航配套设施,如出海口、港口、船队等基础设施与条件也是海运安全所依赖的关键环节;其三,与海运当事者本身操守有关,包括船舶海损事故与污染、海运管理混乱、海员素质低下等。第二,从威胁航道安全的性质来看,主要包括:其一,传统安全威胁,是指国家间或区域内的武装冲突、军事对峙乃至战争爆发以及沿岸国家动乱外溢所形成的威胁;其二,非传统安全威胁,是指现代海盗和海上恐怖分子武装袭扰以及海上走私、偷渡、毒品贩卖、跨国有组织犯罪、武器扩散等对航道安全的威胁。绪论航道安全保障国际合作机制研究由此可见,目前有关航道安全所面临的威胁种类多、涉及面广、解决难度大,单靠一个国家无法从容应对,再加上航道本身所具有的国际共享性这一特点,因此必须全面加强国际合作才能确保其安全通畅,这是沿岸国家共同的利益与需求。但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十分有效的航道安全保障国际合作机制,因此沿岸国家应全面加强有关航道安全保障国际合作机制平台与制度等方面建设,确保有关航道有序、和谐与畅通。二、研究动态的梳理近年来,有关航道安全保障及其合作机制构建问题研究是学界关注的一个重点与热点,该问题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需要今后进一步加强研究。一方面从国内研究动态来看,国内学界对航道安全保障及其合作机制构建问题主要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研究。第一,关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航道安全保障问题的研究。朱时雨和王玉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航道安全探析》(《交通运输研究》2015年第2期)、张洁的《海上通道安全与中国战略支点的构建:兼谈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安全考量》(《国际安全研究》2015年第2期)、谢博和岳蓉的《地缘政治视角下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通道安全》(《东南亚纵横》2015年第5期)、陈楠枰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交通谋划从水路安全畅通起步》(《交通建设与管理》2014年第11期)等文章对航道安全威胁及其安全保障措施等问题进行了总体研究。第二,关于部分海域航道安全保障问题的研究。王斌传的《非政府组织参与马六甲海峡航道安全管控研究》(《江西社会科学》2016年第4期)、苏李杰的《海上新丝路背景下的马六甲海峡通道安全研究》(《学理论》2019年第4期)、张才圣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背景下的东南亚海上通道安全问题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6期]、张文木的《从整体上把握中国海洋安全:“海上丝绸之路”西太平洋航线的安全保障、关键环节与力量配置》(《当代亚太》2015年第5期)、张芃菲的《印度洋通道安全对中国的重要意义及面临的挑战》(《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15年第1期)、邵雪婷、荣正通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东海域的安全机制建设研究》[《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4期]等文章对马六甲海峡、西太平洋、印度洋等海域有关航道安全保障及其合作机制构建等问题进行了研究。特别是梁甲瑞的《海上战略通道视角下中国南太地区的海洋战略》(《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6年第3期)、《试析大国何以对南太平洋地区的海上战略通道展开争夺》(《理论月刊》2016年第5期)、《海上战略通道视角下中印在南太平洋地区的海洋战略博弈》(《南亚研究季刊》2017年第1期)、《南太平洋地区海上战略通道安全与战略支点港口的构建》(《战略决策研究》2017年第2期)、《英国在南太平洋地区的战略评析:基于海上战略通道的视角》(《国际论坛》2018年第2期)等文章以及《中美南太平洋地区合作:基于维护海上战略通道安全的视角》(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版)一书对南太平洋有关航道安全保障及合作机制构建等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第三,关于能源航道安全保障问题的研究。周云亨的《海上能源通道安全与中国海权发展》(《太平洋学报》2014年第3期)、高文胜的《南太平洋能源战略通道的价值、面临的风险及中国的对策》(《世界地理研究》2017年第6期)、陈腾瀚的《中国主要海上能源通道风险刍议》(《油气储运》2019年第11期)等文章对有关能源航道安全保障问题开展了研究。第四,关于航道战略支点安全保障问题的研究。周方冶的《中泰关系:东盟合作中的战略支点作用——基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分析视角》(《南洋问题研究》2014年第3期),丁阳、黄海刚、王春豪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枢纽:克拉运河》(《亚太经济》2015年第3期),刘大海、王艺潼、刘芳明、于莹、连晨超、徐孟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海上战略支点港的主要建设模式及其政策风险》(《改革与战略》2017年第3期)等文章对有关航道战略支点安全保障问题进行了具体研究。第五,关于航道安全保障法律问题的研究。李建勋的《南海航道安全保障法律机制有效性与局限性研究》(《东南亚研究》2015 年第3期)与《南海航道安全保障法律机制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借鉴意义》(《太平洋学报》2015年第5期)、宋云霞的《海上丝绸之路安全保障法律问题研究》(《中国海商法研究》2015年第2期)、李卫海的《中国海上航运的安保模式及其法律保障:以应对21世纪海上丝路的海盗为例》(《中国社会科学》2015年第6期)、牛文杰的《“一带一路”视角下海洋航道安全法律保障机制研究》(《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年第3期)、翟语嘉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框架下能源通道安全保障法律机制探究》(《法学评论》2019年第2期)等文章对有关航道安全保障的法律问题进行了专门研究。另一方面从国外研究动态来看,国外学术界对航道安全保障问题主要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第一,关于航道安全影响因素问题的研究。2014年英国出台的《国家海洋安全战略》指出,由于战争、犯罪、海盗或国际规范的变化会导致对重要航道的破坏,欧盟提出的海上安全战略将以下因素列为航道主要威胁:领海争端、国家之间侵略行为与武装冲突;对海上交通系统尤其是基础设施潜在影响的自然灾害、极端事故、气候变化;削弱海事领域的增长潜力与就业机会的海上及沿海状况。 UK Government, National Strategy for Maritime Security, London: UK Government, 2014;European Union, European Union Maritime Security Strategy, Brussels: European Union, 2014第二,关于航道安全保障合作问题的总体研究。土耳其有关专家研讨了全球航道及航运基础设施安全保障合作的新视野与新举措。英国卡迪夫大学的有关专家则认为可采取“海上安全共同体”来研究航道安全保障合作机制,其理想模式是:各航道安全利益相关方一起研究确定哪个目标存在哪个威胁,采取怎样的措施消除这种威胁。为此,各方应保持日常信息交换,协调彼此行动,就构建海上安全达成共识并采取相应举措。 Joseph SSzyliowlcz & Ozlen Celebi, Global Maritime Security: New Horizons, Istanbul: Turkish Naval Forces Printing Office, 2014;Christian Bueger, Communities of Security Practice at Work? The Emerging African Maritime Security Regime, African Security,Vol6,No3-4, 2013第三,关于航道安全保障合作问题的个案研究。有些学者对重要海域的航道安全保障合作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具体研究:一是关于亚太地区航道安全保障合作问题研究,如美国有关专家分析了美国、澳大利亚、日本在亚太地区有关航道安全利益诉求及其合作机制。二是关于印度洋航道安全保障合作问题研究,如2015年6月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与新加坡国立大学能源研究所召开的“中东与东南亚之间航道安全的未来”国际会议指出,目前印度洋航道面临多种安全威胁,但该地区的国家与机构基本上没有能力也没有强烈意志来独立管理航道安全。而其他相关国家在该地区保障航道安全方面具有共同利益,不过目前对于如何合作,如由谁来保障航道安全或负责相关费用,相关国家意见并不一致,因此到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全面的区域性框架,各方合作十分困难。三是关于几内亚湾航道安全保障合作问题研究,如澳大利亚有关专家分析了非洲几内亚湾航道安全状况及其对有关航运、能源、可持续渔业以及国家和区域安全等的潜在影响,探讨了目前几内亚湾打击海盗等有关航道区域性与国际性安全合作机制的局限性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四是关于芬兰湾航道安全保障合作问题研究,如芬兰有关专家研究了目前在波罗的海芬兰湾采取积极主动的区域性航道安全保障合作措施的重要意义与具体举措,包括建立一个永久性的利益相关者委员会来负责风险管理,建设与维护海上安全风险数据库,通过有关机构进行风险科学评估,以识别事故风险,调整风险预防管理模式,强化航运业安全意识,提高各方信任度,以便把风险降到最低程度。Sheldon WSimon, The United States,Japan,and Australia:Security Linkages to Southeast Asia,In  TInoguchi, The US-Japan Security Alliance,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2011;US Project Meeting Summary, The Future of Sea Lane Security Between the Middle East and Southeast Asia, Chatham House: The Royal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Energy Studies Institute,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2015;Kamal-Deen Ali, Maritime Security Cooperation in the Gulf of Guinea:Prospects and Challenges, Leiden: Brill, 2015;Pivi Haapasaari, A Proactive Approach for Maritime Safety Policy Making For the Gulf of Finland: Seeking Best Practices, Marine Policy, Vol60, 2015第四,关于中国参与航道安全保障合作问题的研究。美国海军战争学院有关专家研究了中国参与国际社会打击亚丁湾海盗的行动,认为这是中国与国际社会合作保护航道安全的一个重要案例。菲律宾德拉萨大学和印度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大学的专家也指出,中国参与打击亚丁湾海盗的多国行动说明中国对于资源密集区的海上安全关注度的加强。美国有关专家分析了中国支持新加坡以西有关港口建设的目的,阐述了中国要实现这些目标所面临的限制及其破解对策,并以此来保护中国在印度洋与非洲沿岸的航道安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专家指出,目前中国越来越依赖南海和印度洋能源供应链,因此需要保障有关海域的航道安全。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加强了在有关国家投资开发港口以促进区域性海上互联互通。荷兰国际关系研究所专家主要分析了中国参与从南海到地中海亚欧海上走廊的港口建设对欧盟的影响,如中国投资建设希腊比雷埃夫斯港为中欧和亚洲构建了一条经希腊和巴尔干地区的新贸易航道,这样亚洲与非洲未来的海上交通与物流供应链可能会绕过欧洲。在这种情况下,对此进行监控但又与中国合作是维护欧洲利益的最佳方式。美国乔治梅森大学的专家则认为,中国为保护从波斯湾、非洲海域到中国香港的海运经济动脉,修建了一系列港航基础设施,这将引发以斯里兰卡科伦坡为中心的大国博弈。Andrew SErickson and Austin MStrange,Chinese Cooperation to Protect Sea-Lane Security:Antipiracy Operations in the Gulf of Aden,in  Peter ADutton & Ryan DMartinson, Beyond the Wall: Chinese Far Seas Operations, China Maritime Study, May  13, 2015;Lucio Blanco Pitlo III & Amruta Karambelkar, Indias Perception and Response to Chinas “One Belt, One Road” Initiative: Views……

展开
目录

绪论()

第一章国际主要航道及其通行与安全制度()第一节国际主要航道()

第二节国际航道通行与安全制度()


第二章国际航道安全威胁因素及其安全保障作用()第一节国际航道安全威胁因素识别()

第二节国际航道安全保障作用分析()


第三章航道安全保障国际合作机制构建必要性

和可能性()第一节航道安全保障国际合作机制构建必要性()

第二节航道安全保障国际合作机制构建可能性()

第四章航道安全保障国际合作现有机制评估()第一节航道安全保障国际合作现有机制有效性()

第二节航道安全保障国际合作现有机制局限性()

第三节航道安全保障国际合作机制构建障碍性()第五章航道安全保障国际合作长效机制体系、

功能和特点()第一节航道安全保障国际合作长效机制体系构成()

第二节航道安全保障国际合作长效机制主要功能()

第三节航道安全保障国际合作长效机制基本特点()


第六章航道安全保障国际合作长效机制构建

原则和路径()目录航道安全保障国际合作机制研究第一节航道安全保障国际合作长效机制构建指导

原则()

第二节航道安全保障国际合作长效机制构建路径

选择()

第三节航道安全保障国际合作长效机制构建中国

角色()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