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书序
前言
第1章 空间碎片防护概述
1.1 空间碎片防护的概念和范畴
1.2 空间碎片撞击实例
1.2.1 航天器地面遥测遥控
1.2.2 航天器表面检测
1.3 空间碎片撞击对航天器的影响
1.3.1 结构分系统
1.3.2 压力舱及压力容器
1.3.3 推进分系统
1.3.4 热控分系统
1.3.5 热防护系统
1.3.6 电源分系统
1.4 空间碎片防护工程的主要内容
1.4.1 空间碎片环境
1.4.2 空间碎片撞击风险评估
1.4.3 防护结构及其防护性能表征
1.4.4 航天器系统及部组件易损性分析
1.4.5 航天器防护工程实践
参考文献
第2章 空间碎片撞击风险评估
2.1 空间碎片撞击风险评估流程
2.2 微流星体环境模型
2.2.1 NASA SSP 30425模型
2.2.2 Divine模型
2.2.3 Cour-Palais模型
2.2.4 微流星体模型比较
2.3 空间碎片环境模型
2.3.1 NASA空间碎片模型
2.3.2 欧洲的MASTER系列模型
2.3.3 中国的SDEEM系列模型
2.3.4 空间碎片环境模型比较
2.4 空间碎片撞击风险评估工具开发
2.4.1 MODAOST总体框架
2.4.2 MODAOST使用方法
2.5 空间碎片撞击风险评估工具校验
2.5.1 其他国家/组织的撞击风险评估工具
2.5.2 校验工况选取
2.5.3 校验结果对比
2.6 空间碎片撞击风险评估工具应用
2.6.1 航天器运行参数及碎片环境
2.6.2 防护结构和撞击极限方程
2.6.3 风险评估结果
参考文献
第3章 空间碎片撞击极限方程及防护结构优化设计
3.1 空间碎片防护构型及材料
3.1.1 防护构型设计技术
3.1.2 防护材料选择评估技术
3.2 防护结构撞击极限方程建模
3.2.1 超高速撞击特性
3.2.2 超高速撞击极限方程建模方法
3.2.3 典型防护结构超高速撞击极限方程
3.3 防护结构优化设计
3.3.1 防护结构设计优化理论建模
3.3.2 防护优化算法
3.3.3 防护优化软件系统
3.3.4 防护优化设计应用算例
参考文献
第4章 航天器系统及部组件易损性分析
4.1 易损性定义
4.2 航天器系统级易损性分析
4.3 部组件易损性分析
4.3.1 航天器部组件易损性分析方法
4.3.2 部组件易损性分析技术
4.4 部组件易损性实验
4.4.1 太阳电池阵撞击实验
4.4.2 电缆撞击实验
4.4.3 蓄电池模块撞击实验
4.4.4 电子设备撞击实验
4.4.5 压力容器撞击实验
4.4.6 光学材料撞击实验
4.5 载人航天器密封舱易损性及其对航天员的影响
4.5.1 二次碎片撞击航天员
4.5.2 密封舱环境对航天员影响
4.5.3 姿态失控对航天员失定向影响
4.6 航天器易损性评估系统介绍
4.6.1 NASA
4.6.2 ESA
4.6.3 中国
参考文献
第5章 国外航天器空间碎片防护实践
5.1 载人航天器
5.1.1 Apollo任务
5.1.2 航天飞机
5.1.3 国际空间站
5.2 空间探测器
5.2.1 星尘号彗星探测器
5.2.2 CONTOUR彗星探测器
5.3 人造地球卫星
5.3.1 加拿大雷达星
5.3.2 伽马射线太空望远镜
5.3.3 伦琴卫星
5.3.4 星链卫星
5.4 航天器防护设计要求
5.4.1 一般性建议
5.4.2 结构、热控及防护屏设计的建议
5.4.3 仪器设备设计和布局的建议
参考文献
第6章 国内航天器空间碎片防护实践
6.1 天宫一号
6.1.1 撞击风险评估
6.1.2 系统级防护设计
6.1.3 部件级防护设计
6.1.4 小结
6.2 中国空间站
6.2.1 撞击风险评估
6.2.2 防护结构研制
6.2.3 系统级防护设计
6.2.4 小结
6.3 应用卫星
6.3.1 撞击风险评估
6.3.2 防护设计
6.3.3 小结
6.4 标准规范
6.4.1 撞击风险评估
6.4.2 设计流程
6.4.3 航天器空间碎片防护设计
6.4.4 航天器防护设计验证
参考文献
彩图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