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生命的大设计(解读1.2.6医学新模式)
0.00     定价 ¥ 126.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15223780
  • 作      者:
    编者:任岩东|责编:刘婷
  • 出 版 社 :
    中医古籍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3-01
收藏
作者简介
  任岩东,中西医结合主任医师,中医学及临床营养学双博士学位,“中国临床深度营养学”“1.2.6医学新模式”“126慢病健康管理理念”创始人,美国慢病健康管理国际联盟(CDC)亚洲区首席科学家,我国慢病健康管理行业著名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慢病健康管理工程工作组组长,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三部六病分会副会长。
  留美多年,研究主攻方向为慢性病的中医、营养疗法,归国后结合美国慢病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创造性的提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126医学新模式”,独创了中医特色的126慢病健康管理技术及服务体系,应用于医养结合、单病种慢病管理、工作场所健康促进、高端医学抗衰等业务领域及康养地产行业,为慢病患者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慢病健康管理系统!
展开
内容介绍
《生命的大设计——解读1.2.6医学新模式》一书以全新的视野,阐述了当今社会在健康中国背景下,健康领域所面临的慢病高发与难治、药物灾害越来越大、医疗费用上涨超负荷、带病老龄化日益严重等四大公共卫生难题,从破解慢病防治体系缺失及“养老”与“医疗”分离的问题导向切入,在系统梳理现有社会医疗与养老保障服务的基础上,分析了现代医学模式下治疗慢病的思路和方法所存在的误区,以及带病老龄化下“医、养”结合的困惑与难点。并基于健康管理、慢病管理与医养结合服务相融合的理念,梳理了健康管理、慢病管理、医养结合的概念与基本内涵,分析探讨了现代医疗与养老模式的不足与对策,由此以“健康、长寿、快乐”为人的发展总目标,阐明了创立1.2.6医学新模式的起源、体系架构、功能特征与运营形式,解读了1.2.6医学新模式所蕴含的标准化的理论、技术、服务、经营实践等模型,充分体现了中医药的特色诊疗技术及健康管理服务,在慢病管理及医养结合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展开
精彩书摘
  《生命的大设计:解读1.2.6医学新模式》:
  1.看病难
  您一定有过就医经历,“看病难”可能是令您感触最深的:
  (1)找对科室难——医学分科过于细化
  “您看什么科?”如果去一个上了规模的医院,仅仅看内科,您就会发现有心血管、呼吸、肾脏、消化、感染、内分泌、风湿免疫……诸多门类的科别。现代医学专科化的分工越来越细致,这样细致的分类在100年前绝对是匪夷所思的,虽然专科研究的深度日益增加,但范围却日益缩小。
  当今主流医学的诊疗模式是先将人体割裂为许多部分,然后才做出诊断,人体的每一寸似乎都有相应的专科医生负责。这意味着假如您心脏出现问题,您需要去看心血管医生;假如有肿瘤,需要去看肿瘤科医生;如果血液有问题,则需要去咨询血液科医生。医生的技艺越专,诊治判断的范围可能也就越窄。因为一个“腰疼”,我们可能要转遍肾科、泌尿外科、骨科等,面对几位不同训练背景、不同主张的医生,剖析我们身上的某一个器官系统。一个患者,如果身上有几种慢病,如既有高血压,又有糖尿病,还有消化道肿瘤,当他出现某些症状时,就只能逐科轮转,无奈地被采用“排除法”或“诊来诊去”,如在太空中飘浮,不知何处是着陆点。
  平心而论,医学有非常庞杂的细节,医生们必须了解的科学信息多得难以置信。因此,医生们希望接触的是他们熟悉的层面,开熟悉的药,这样才会感觉有保障。医生们只专注于需要了解的领域,不再去考虑其他专业的知识,就这样,诊断时本应该引起警惕的症状很容易被忽视掉了,专科细化导致他们只对特定领域感兴趣,而对完整的人体系统漠不关心。因为认识层面的不断深入,可供研究的细节越来越多,医生似乎越来越纠缠于局部,而忘了医学最终是为了服务于整体的“人”,疾病似乎和患者分开了,医生们变得更热衷于追寻某种特定疾病背后的生物、技术、细节层面的原因。因此,当心血管医生为您检查心脏时,他很少检查您身体的其他部位,很少过问或关心身体器官的功能是不是都正常,他只是“修理”需要“修理”的地方,就把您打发了。
  (2)知情难——医生和患者的信息不对称
  去医院看病,您对看病的过程和结果有的时候是不是心存疑虑和抱怨?除了看病难之外,医生和患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以及沟通不畅,直接导致了医患关系的不平等或矛盾。这种不对称,一是因为医生职业本身,医生成长需要经过长期严格、专业的训练和经常性的学习、临床实践,而这些专业知识和内容,普通人是无法获取和理解的;二是因为普通人对健康、对疾病的最新知识知之甚少,而耐心地、愿意把这些知识及患者详细情况一一道来的医生正濒临绝迹。一份调查显示,有相当多的医生认为,这种信息不对称是理应存在的,他们认为医疗服务有非常高的技术含量,而患者多半不能理解这些技术的细节,患者不懂医学,讲了也是白讲,甚至有时候连手术这样的治疗方案都没有及时告诉患者或家属,许多患者都是在手术的前一天,才从主刀医生递给他的“手术知情同意书”中知道手术的风险。至于其他诊疗的细节,包括治疗需要多长时间、几个疗程、为什么需要做相关检查、用哪些药物治疗、需要多少治疗费用、下次什么时间复查等等,很多患者都无从知晓,一脸茫然。从本质上来说,专业医疗信息的不对称使得医生成为一群掌握控制权的人,他们处处显示其权威,喜欢那些听话、少提问题、按部就班、服从安排的患者,但这类被医生所喜欢的患者,常常因为失去了思考、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而使得医生其实无法从患者那里得到治疗过程的真实反馈,有时医生在例行公事的工作中,反而需要患者提醒,才会注意到新的问题,可患者大多不敢多说什么。最后,治病更多地演变成医生自说自话、一意孤行的独角戏,而到了患者这里,信息的不对称,可能就是一种医患关系的不平等,暗示的是患者知情权的削弱。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建设健康中国
第一节 健康中国——国之战略
一、健康是最大的财富
二、生命因健康而精彩
三、全民健康——健康中国在行动
第二节 形势和挑战

第二章 慢性病引爆健康危机
第一节 慢病横行
一、慢性病脸谱
二、慢病危机爆发
三、慢病防治迫在眉睫
第二节 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慢性病
一、现代人类活动催生种种慢性病
二、慢性病是生活方式病
第三节 慢性病引发中国公共卫生四大基本难题
一、慢性病高发与难治
二、药物灾害越来越大
三、医疗费用上涨超负荷
四、带病老龄化日益严重
第四节 健康关注度小测试
一、第一组
二、第二组
三、第三组

第三章 对现代医学防治慢性病模式的反思与探索
第一节 现代医学模式概述
一、什么是医学模式
二、现代医学模式的本质
第二节 慢病为何久治不愈——反思现代医学
一、慢性病的三大特点
二、当现代医学遭遇慢性病——反思现代医学
三、反思与探索——现代医学模式转变是大势所趋

第四章 1.2.6医学新模式——开启健康之门
第一节 思路决定出路——1.2.6医学新模式应运而生
一、1.2.6医学新模式起源——中西方健康管理
二、健康管理的形成和发展
三、健康管理四大工作流程——健康教育、健康体检、健康评估、健康干预
四、健康管理的意义
五、中医“治未病”——最早的健康管理
六、传统名义上健康管理机构的困惑
第二节 二十二年磨一剑——1.2.6医学新模式
一、1.2.6医学新模式概述
二、1.2.6医学新模式——让健康管理融汇中西医特色
第三节 1.2.6医学新模式的理论核心——“1.2.6健康法则”
一、西方健康管理理论模型代表——“西医1.2.6健康法则”
……

第五章 1.2.6医学新模式——慢病健康管理的最佳模式
第六章 1.2.6医学新模式——医养结合的最佳路径
第七章 1.2.6医学新模式——对生命的大设计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