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明清饮食(御膳宴饮日常食俗)
0.00     定价 ¥ 7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00878780
  • 作      者:
    作者:伊永文|责编:宋杨
  • 出 版 社 :
    中国工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5-01
收藏
作者简介

伊永文,古典文献研究专家,历史文化学者,中国饮食史家。黑龙江大学文学院教授,南开大学中文系毕业。主要著述:《古代中国闲情琐记》《宋代市民日常生活》《宋代烟火:市民生活笔记》《明代社会日常生活》《明清饮食研究》《东京梦华录笺注》《宋代市民生活》。其中《宋代市民生活》《东京梦华录笺注》分别获得黑龙江省第十届、第十三届优秀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专著一等奖。《明清饮食研究》(专著),《以<东京梦华录>为中心的“梦华体”文学》(论文),均引起海外汉学家好评。


展开
内容介绍
明清饮食史研究专家伊永文心血之作。 在小说、笔记、诗词、曲艺等通俗文学样式中发掘线索,与明清社会历史文献相互参证。 字里行间,再现明清饮食历史现场。 本卷聚焦皇家、贵族、官员、商贾乃至平民百姓的食礼食俗。以代表着天下饮食最高水准的御膳为叙述起点,探讨皇家贵族饮食背后的多重意义。无论是“烹天煮海,席列山珍”极近铺排的贵族富商饮食,还是渗透了节令习俗、宗教信仰的日常饮食惯制,都是明清时期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的体现。
展开
精彩书摘

程仪恢宏 乐舞相和

在明清宫廷“宴享”未设之前,需排开庄严的仪仗。明代戏剧中一监督宴会的殿头官与一校尉之间有一段对话,可以为证:

[扮殿头官上]新衫一样殿头黄,银带排方獭尾长,禁鼓五更交早直,好催承应侍君王。下官殿头官是也,今者苗刘平定,主上燕赏功臣,不免催各司祗候,承应人员那里。[众上]承应人磕头。[官]你众人听着,今日中兴筵宴,非比等闲。各宜用心承应。那仪鸾卫司摆设何如?[校尉]老爹听禀。[西江月]卤簿驾头先设,五门五岳仪锽。衙刀班剑与旗常,白鹭绣鸾驯象,玉兔龙旗雉扇,负图金节辉煌,鸣鞭响处见君王,端拱九重天上。

倘若说这是文艺作品中所描写的,那么史实可以证明,若为皇帝设“万寿宴”,的确是要设“大驾卤簿之制”:

九曲柄,四龙伞,十六直柄九龙伞,六直柄瑞草伞,六直柄花伞,八方伞。二十大刀,二十弓矢,二十豹尾枪,四龙头方天戟。二黄麾,四绛引幡,四信幡,四传教幡,四告止幡,四政平讼理幡,八仪锽氅,四羽葆幢,一青龙幢,一白龙幢,一朱雀幢,一神武幢,四豹尾幡,四龙头竿幡,四金节,二十销金龙纛,二十销金龙小旗,六金钺,十马,八鸾凤扇,十二单龙扇,二十双龙扇,二拂子,六红镫,二金香炉,二金瓶,二金香盒,一金唾壶,一金盆,一金杌,一金交椅,一金脚踏,六御仗,六星,八篦头,三十棕荐,三十静鞭,七十二品级山,二肃静旗,二金鼓旗,二白泽旗,八门旗,一日旗,一月旗,一风旗,一云旗,一雷旗,一雨旗,五纬旗五,二十八宿旗各一,一北斗旗,五五岳旗,四四渎旗,青龙、白虎、朱雀、神武、天鹿、天马、鸾麟、熊罴旗各一。立瓜、卧瓜、吾仗各六。二十四画角,四十八鼓,八大铜号,八小铜号,金、金钲,仗鼓各四,十二龙头笛,四串板。

华贵的仪仗,还须加上珍奇的摆设:左设妆花白玉瓶,右摆玛瑙珊瑚树;进酒宫娥双洛甫,添香美女两嫦娥;黄金炉内麝檀香,琥珀杯中珍珠滴;两边围绕秀屏开,满座重铺销金簟;金盘犀筷,掩映龙凤珍馐,整整齐齐,另是一般气象。绣屏锦帐,围绕花卉翎毛,迭迭重重,自然彩色稀奇。

在筵宴进行过程中,还要出动大量的侍卫执事筵宴。据《内务府奏销档》记:在太和殿设筵宴,为体现隆重,开始之前,先期以上三旗护军营,前锋营官

兵负责布席。太和殿内,宝座前设皇帝御宴桌张,由护军参领六人举御馔桌案,护军参领六人监视其事;殿内另设的王公大臣官员等一百零五张桌席,用八十护军校、八十护军,十前锋校布置各桌。其间,身着蟒袍、补褂的领侍卫内大臣等,督视殿内外布席事宜。待皇帝摆驾出宫,则由后扈大臣二人、前引大臣十人,豹尾班侍卫二十人导引升殿入席。

宴会开始之后,各当值侍卫即按例在殿内、殿外执事:除前引、后扈大臣和豹尾班侍卫外,殿后隔扇两旁向有派出五员乾清门侍卫,管束丹陛上侍卫二十员,稽查管束丹陛头层下护军统领二员,率领该管章京等稽查管束。

筵宴之初,常由侍卫班领等指示侍卫向各王公大臣官员赏茶。赏酒之时,御前侍卫则执金卮盛酒以待,皇帝有旨赐饮,乃赏王公大臣御酒,同时,有领侍卫内大臣二人起立,随时指示一、二等侍卫执壶巡酒,遍赐各桌官员。

宴会当中,诸侍卫官司员在筵宴中的桌席位置亦紧护于御前,如后扈大臣及豹尾班侍卫宴席设在御席之后,前引大臣席设于御座前左右两侧。这就如同平常侍卫皇帝一样……

皇宫筵宴时,还要有乐舞伴奏。所以,宫廷很重视教坊司的本事,如明代戏剧中在皇宫宴会上一官员检查伴奏乐舞时所说:

那教坊司本事如何?[丑]老爹听禀[西江月]十棒轻敲画鼓,六么慢奏笙簧,翠盘舞罢紫霓裳,小玉伊川齐唱,本家阮内妆束,清平翰苑新腔,梨园杂剧擅当场,便是李龟年不让。

在明代筵宴上,从向皇帝进第一爵酒开始,教坊司便跪奏乐曲。第一曲为《炎精开运之曲》,第二为《皇风之曲》,第三为《眷皇明之曲》,第四为《天道传之曲》,第五为《振皇纲之曲》,第六为《金陵之曲》,第七为《长扬之曲》,第八为《芳醴之曲》,第九为《驾六龙之曲》。其间穿插表演《平定天下之舞》《抚安四夷之舞》《车书会同之舞》等具有强烈政治色彩的歌舞,并不乏“百戏承应”。

在这方面,清宫筵宴歌舞最有特色。清宫筵宴中的歌舞主要是称为对舞、文舞的“喜起舞”,武舞的“扬烈舞”,也称“蟒式舞”。这两种舞蹈又统称为“庆隆舞”。这种被清朝统治者视为“国舞”的乐舞,常常在“大宴享”中出演,舞者都由满、蒙及宗室大臣侍卫充当,无论品级都戴元狐冠红宝石冠帽,着貂厢朝衣,佩嵌宝腰刀。演唱一人,用八旗章京及护军充当,戴玄豹冠,着玄豹褂,随舞歌唱。

舞者除应节合拍,做古人起舞之意。又在庭外丹陛,做虎豹异兽形,做“八大人”骑禺马逐射状,以表沿古人傩礼之意。 在乐舞举行之间,又有歌笳吹乐人入殿席地歌唱,还有蒙古乐、回子乐、番子乐、廓尔喀乐、朝鲜国俳、安南乐、缅甸乐等少数民族和外国乐舞穿插上演。

尤为“蟒式舞”,非隆重欢庆盛典不用,如康熙四十九年(1710)皇太后七旬大寿时,康熙就举着酒杯跳“蟒式舞”,以示祝贺。而且在“蟒式舞”举行过程中,夹入各式“百戏”,以掀起宫廷宴的热烈气氛:

轻身似出都卢国,假面或着兰陵王。

盘空筋斗最奇绝,如电矶磹星光芒。

解红俄作小儿舞,文衣綷縩颜赤霜。

戏马阑边身便旋,斗鸡坊底神飞翔。

踏歌两两试灯节,秧歌面面熙春阳。

牵丝底用魁礌子,阿鹊雅擅籧篨娘。

双童夹镜技挥脱,晚出绝艺惊老苍。

弄丸一串珠落手,舞剑百道金飞 ……

这样的筵宴乐舞,实质就是一场高水平的技艺演出了。


展开
目录

宫廷御膳 001 

宴享制度 057 

奢侈食尚 117 

孔府筵席 159 

汉族饮食习俗 193 

少数民族食俗 271

后  记  331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