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金杰医论医案集
0.00     定价 ¥ 3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72507366
  • 作      者:
    编者:金杰//陈海燕
  • 出 版 社 :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3-01
收藏
作者简介
  金杰,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1附属医院脑病三区主任,河南省知名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四批优秀临床人才,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脑病分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中医药学会中医老年病分会副主任委员,河南中西医结合学会眩晕病专业委员会常委,郑州市中医脑病学会副主任委员。荣获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
  师从国医大师张学文、张磊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20余年,擅长运用中西医两种方法诊治疾病,临床经验丰富,对于中风、眩晕、头痛、癫癎、失眠等脑系疾病及内科疑难杂症深有研究。获厅局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2项。承担省部级科研课题2项、厅局级科研课题11项,发表论文100余篇,主编、参编专著14部。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分医论篇、医案篇、继承篇三部分:医论篇主要为作者参加第四批优才读经典、跟名师、做临床过程中,对部分经典理论、疾病论治、常用方药的认识和体会;医案篇系作者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诊治的部分案例,这些医案中西医诊断明确,思路清晰,疗效显著;继承篇是对所跟老师张学文、毛德西、李发枝三位教授部分临床经验、学术思想的感悟和总结。本书观点独到、特色鲜明,对中、西医工作者及中医院校师生均具有较大参考价值。
展开
精彩书摘
  《金杰医论医案集》:
  三十八、再谈仲景方证辨证
  方证辨证是当今中医界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关于方证辨证笔者曾专门撰文进行过讨论,拙作《浅谈方证辨证》收录于《七师秘验》之中。近日读《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著作,于方证辨证又有新的感悟和认识,浅谈如下。
  1.方证辨证的形成与提出
  我们知道中医在形成过程中运用中药治病是从单味药开始的,在单味药治疗某个疾病或者某些症状的时候,开始顶多是某味药可以治疗某个病或者某些症状。以后出现二三味药的配伍后,发现几味药的配伍可以使治疗作用加强,并减轻某些不良反应。开始是注意到某几味药配伍可以治疗某个病或者某些症状,随着临床经验的积累,发现相对固定的某几味药物的配伍可以治疗几个病,几个症状,这时也就有了方剂的雏形。在张仲景以前的《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的理论基础,但是在治病方药方面还不够完善,关于方药的记载比较简单,记载药物不多,方剂才十三首。在仲景之前虽也有方剂著作,如《五十二病方》,但方剂配伍还比较简单,而且医学理论方面尚未形成理、法、方、药的系统统一。真正将理、法、方、药融为一体的首先是张仲景,他首先做到了将四者的有机统一。仲景治病是辨证论治,这在《伤寒论》《金匮要略》均有明确体现。如他在太阳病之下,另据临床表现进一步分为中风、伤寒、温病等,这就是辨病之下进一步的辨证。在《金匮要略》中也是某病之下,再据临床表现的不同,进一步区分为不同的证型,病虽同,证不同,选方也有区别,这种同病异治法则就体现着辨证论治的精神。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临床实践,仲景通过反复实验观察,某病之某证使用某方效果比较好,久而久之即命名为某方证,常见的如桂枝证等。可见仲景在将某一病人诊断为某方证前是经过如下的思考过程:临床观察某方对某证效果肯定,对新病人辨病辨证,确定为某方证,然后开具处方。在表达时仲景采取了简洁的方式,直接将该病人描述为某方证,而省略了其他过程。可以说辨方证包含着辨病、辨证过程,然后才能细化到辨方证,其采用的辨证方法,既有六经辨证也有脏腑辨证,还有八纲辨证。方证辨证是更具体化、实际化的辨证方法,他既包含有诊断过程,也包含有治则和处方,甚至某些情况下连药物也基本包括在内。根据现有文献看,方证辨证在仲景之前肯定就已经存在,但真正明确提出,并具体运用于临床,仲景是第一人,这种辨证方法融理、法、方、药为一体,很好地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精神。
  2.后世对方证辨证的补充和发展
  方证辨证自仲景明确提出后,以其临床实用性深受历代医家青睐,并在临床中不断得到补充和发展。其发展主要体现如下:一是随着新的辨证方法的出现,对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化,新的方证不断出现。如明清时代随着温病学的兴起,出现了卫气营血、三焦辨证等新的辨证方法,对温热病的病因病机、发展规律、治则方药都有新的认识和发展。如同为太阴温病,如感邪较轻,不发热,仅表现为轻微咳嗽者,治疗予以辛凉轻剂桑菊饮。若肺卫症状俱在,发热且咳者,可予辛凉平剂银翘散。若病情更重表现为高热、口渴、脉洪大等热势更盛者,则予辛凉重剂白虎汤。而上述三种证型也被后世称为桑菊饮证、银翘散证、白虎汤证。在陕西中医学院随张学文老师读研究生期间,跟老师坐诊时,张师即常说这个病人是白虎汤证,那个病人是银翘散证,不但包含了病因、病位、病情轻重、鉴别诊断、治则方药,而且也便于理解和掌握。方证辨证的另外一种发展是对原方证适应范围的不断拓展。仍以白虎汤证为例,仲景原用来治疗阳明病经证,到吴鞠通则将其应用范围拓宽到温病上焦气分证的热邪壅肺以及中焦阳明胃经热盛,以后历代医家对其使用范围不断拓展,这些病证统称为白虎汤证,这种不同病种使用相同方剂治疗的方法,中医称为异病同治,是辨证论治的重要体现。一直到现在方证辨证仍处在不断的发展完善之中。如李发枝老师在诊治艾滋病这一新的病种时,发现某些发热病人使用补中益气汤效果比较好,遂对该种病人的症状特点进行归纳、总结,以后遇到此类病人即使用补中益气汤加味化裁治疗,效果确切,重复性好,李师将这类发热病人称为补中益气汤证。
  3.对方证辨证的误解
  中西医学目前都是不完善的,中医的任何一种辨证方法都存在不足,解决不了全部问题,同样不是每个病人都能辨为某方证,这时选用其他辨证方法或者自己组方治疗也是必要的补充。方证辨证不排斥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三焦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经络辨证等辨证方法,而是多种辨证方法合理运用,最后得出的诊治结论。方证辨证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病人病情、使用治方的变化而变化。《伤寒论》中除桂枝汤证、麻黄汤证外,另有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在处方架构不变的情况下,因病人病情需要对个别药物、剂量做必要调整,以使处方更适合病人病情。
  ……
展开
目录
医论篇
一、“学而时中医——读《论语·学而篇》有感
二、关于《黄帝内经》成书年代的思考
三、浅谈医生的知识面
四、谈谈疾病的
五、从“中国人群糖尿病患病率流行病学调查”看《素问·上古天真论》五种养生法则的正确
六、谈合理饮食
七、浅谈“生病起于过用”
八、《黄帝内经》中的情绪养生观
九、保肾在养生抗衰老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十、《黄帝内经》中的年龄分段
十一、浅谈医患沟通技巧
十二、“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浅解
十三、“阳化气,阴成形”浅谈
十四、我对“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膜胀”的理解
十五、“阳因而上,卫外者也”浅谈
十六、《黄帝内经》对失眠诊治的指导作用
十七、“魄门亦为五脏使”浅析
十八、《伤寒论》六经病的排序
十九、《伤寒论》第21、22条经文解读
二十、《伤寒论》第28条经文浅析
二十一、“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体悟
二十二、仲景对情志病的诊治
二十三、《金匮要略》几首小便排解不利方剂浅谈
二十四、《金匮要略》方在痹病中的应用
二十五、仲景几首咳嗽简介
二十六、中医温病大有作为
二十七、叶天士温热类温病治法浅谈
二十八、“两阳相劫”浅解
二十九、浅谈对“浊邪害清”的认识
三十、《温病条辨》辛凉轻、重剂浅谈
三十一、浅谈对白虎“四禁”的理解
三十二、浅谈湿温病治法“三忌”
三十三、《医学心悟》中风病诊治赏析
三十四、《医醇賸义》中风病诊治
三十五、清任对中风病诊治的贡献
三十六、《傅青主女科》带下病诊治赏析
三十七、“木郁达之”在妇科疾病诊疗中的应用
三十八、再谈仲景方证辨证
三十九、浅谈下法
四十、剂量浅谈
四十一、感冒论治
……
继承篇
一、张学文从肝论治脑病经验介绍
二、国医大师张学文教授学术经验继承心悟
三、毛德西不寐六法
四、毛德西脑系疾病用药经验介绍
五、李发枝辨治咳嗽经验介绍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