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技术指南(CACA):光动力疗法2023》:
(3)临床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定义为尿液细胞学、膀胱MRI/CT、膀胱镜检查和膀胱/前列腺尿道活检均为阴性。
(四)随访
膀胱癌光动力治疗目前主要用于中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患者,前2年内每3个月复查尿液细胞学、膀胱MRI/CT、膀胱镜检查和膀胱/前列腺尿道活检。对于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患者在1年内增加膀胱内光动力治疗1~2次(与膀胱镜随访检查同步进行)可能提高疗效。
(五)并发症及其防治措施
膀胱癌光动力治疗并发症与光敏剂给药方式有关,经静脉注射光敏剂常见的并发症为皮肤黏膜光毒性反应,早期研究有膀胱挛缩的报道。而膀胱内灌注光敏剂治疗罕有发生全身毒性反应及膀胱挛缩的报道,常见并发症为膀胱局部刺激症状、血尿、耻骨上区疼痛及排尿不适感等。
1.皮肤黏膜光毒性反应
经静脉注射光敏剂可最显著的并发症是皮肤黏膜的光毒性反应。早期的光敏剂蓄积于皮肤黏膜时间较长,若避光不严格可导致的皮肤光毒性反应表现为“晒伤”样皮肤改变,出现皮肤痒感、红斑、水肿,严重者可起水泡,溃破后形成糜烂或溃疡。光动力治疗后眼部并发症包括视网膜色素上皮的撕裂、萎缩,视功能障碍,急性视力下降、视幻觉、黄斑孔、热点的产生等。所以通常静脉注射血卟啉后需要避免阳光或室内强光的照射达4周以上时间,出现视功能障碍应至眼科专科就诊。而膀胱内灌注使用血卟啉或5-盐酸氨基酮戊酸(5-ALA)时,光敏剂与膀胱黏膜通过直接接触渗透,罕有发生全身皮肤光毒性反应的报道,患者也无须长时间避光。偶有患者发生皮疹可能与光敏剂过敏相关,可使用抗组胺类药物如有马来酸氯苯那敏、氯雷他定、依巴斯汀、西替利嗪、苯海拉明、倍他司汀等对症处理或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
2.膀胱局部并发症
光敏剂引起膀胱局部相关不良反应和毒性的主要原因是光敏剂在正常尿路上皮中的非特异性积累而导致的组织破坏。膀胱光动力治疗后局部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膀胱刺激症状如尿频、尿急、尿痛、肉眼血尿、耻骨上区疼痛、膀胱痉挛、排尿不适感及急迫性尿失禁等。多数患者症状较轻,治疗结束后1周内可自行缓解,症状严重者可短期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及止血、解痉、镇静等药物对症治疗。急迫性尿失禁患者可留置尿管处理。严重血尿患者需留置尿管持续膀胱冲洗或膀胱镜下清除膀胱内血块。使用软式膀胱镜进行膀胱光动力治疗有助于减轻治疗过程中的黏膜损伤,降低术后膀胱刺激症状程度及血尿的发生率。文献报道第一代光敏剂(光卟啉和血卟啉)有导致膀胱输尿管无症状反流的风险。如果肿瘤浸润透膀胱壁,静脉注射光敏剂行PDT后肿瘤坏死有膀胱穿孔的风险。
3.泌尿系感染
膀胱癌光动力治疗后出现膀胱局部刺激症状或发热、腰痛等不适,尿细菌学检测及培养阳性可诊断泌尿系感染。多数感染患者使用敏感抗生素可有效控制感染。光动力治疗过程中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治疗前应明确尿细菌学检测,必要时预留取尿培养。
4.膀胱挛缩
为膀胱癌光动力治疗的严重并发症。早期Nseyo等报道非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采用光卟啉静脉滴注给药后行全膀胱光动力治疗,36例患者中有19.4%(7例)的患者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膀胱挛缩。膀胱挛缩发生的机理主要为光敏剂蓄积于膀胱肌层,光化学反应造成肌肉组织的损伤导致纤维化。膀胱挛缩目前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有研究表明大计量照射时相较于小剂量照射,膀胱壁的顺应性及组织学变化更为明显,更容易出现膀胱挛缩,控制光照的剂量以及光敏剂的浓度以避免膀胱挛缩。随着光敏剂给药方式从静脉注射向膀胱腔内灌注的改变和第二代光敏剂的普遍使用,目前膀胱挛缩并发症的发生罕有报道。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