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天气的秘密(精)/天际线
0.00     定价 ¥ 8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44797658
  • 作      者:
    作者:(英国)特里斯坦·古利|责编:杨欣露|译者:周颖琪
  • 出 版 社 :
    译林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8-01
收藏
编辑推荐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蚯蚓路上爬,雨水乱如麻……千百年来,人类从未停止对天气现象的观察和思考。不论是天上的云彩、耳畔的风声,还是林间的鸟儿、路旁的雪堆,正是这些毫不起眼、却又无处不在的现象创造出了生活中的许多奇妙时刻,隐藏着关于自然的无数小秘密。
在这本《天气的秘密》中,“自然界的福尔摩斯”特里斯坦•古利用丰富的观察实例和60余幅精美插图,为我们展现了阴晴雨雪等天气现象的缤纷世界,带领我们探寻身边的自然线索。
本书是屡获大奖的科普图书《水的密码》作者特里斯坦•古利全新力作,曾获《每日电讯报》2021年度好书,得到北京天文馆副研究员、科普作家王燕平,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编辑、科普作家张超倾情推荐。
展开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特里斯坦.古利(Tristan Gooley)
英国知名畅销书作家、航海家、探险家,英国皇家航海学会和皇家地理学会会员。拥有二十余年野外考察经验,曾率领团队在地球五大洲展开探险活动,独自一人先后驾驶飞机和帆船横渡大西洋,在世界上蕞偏远的地区与鲜为人知的神秘土著共处。作品《水的密码》《消逝的艺术》曾获得多项自然写作类大奖,另著有《自然导航》等多部自然观察类图书。

译者简介
周颖琪
科普书作者、译者和编辑,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上海野鸟会会员。著有自然观察绘本《哥哥的秘密基地》、上海乡土和自然观察记录《车墩墩野事记》;译有《企鹅与其他海鸟》《生命的演化历史》《动物在这里》等科普图书。住在乡下,火车通勤,周末遛弯,看云观鸟。
展开
内容介绍
飘落的雪花为什么会形态不一、有大有小?一棵树的两侧为什么会气温不同?排排站的鸟儿为什么往往朝着同一个方向?天气现象无处不在,创造出了许多奇妙的景象,隐藏着自然运转背后的逻辑规律。
在《天气的秘密》中,资深探险家特里斯坦•古利融合丰富的自然观察经验和生动的科学插图,细致解读各种天气现象的成因,带领我们走进由那些不起眼的景象和声音组成的奇境。我们将一同穿越云层、解剖雨水、观察树叶、聆听虫鸣,在蛛丝马迹中探寻天气的秘密,收获观察世界的全新维度。
展开
精彩书评
本书远不止是天气预报。从太阳散发出的热量到空气的运动,从树林的生长到建筑丰富多样的形态,它关乎天气的方方面面。
——《每日电讯报》

古利整理了一份引人入胜的天气阅读技巧精编……他手头有很多令人兴奋的事实。
——《泰晤士报》

这本书能让你以一种不同的、更诗意的方式看待环境。
——《卫报》

通过分享一生的探索和见解,古利唤醒了读者对天气和我们各自小气候的关注。
——柯克斯评论

做了40职业气象学家年后,我通过特里斯坦•古利奇妙的双眼观察了天气,看到了新的东西。
——彼得•吉布斯,天气预报员和BBC主持人

这本轻快的新书告诉我们如何阅读大自然自己的天气预报……其中充满了引人入胜的琐事。
——《每日邮报》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两个世界(节选)
9月末的一天,天气很闷热,只有一点点微风。夏天还在赖着不走。我走过一棵非常熟悉的栎树,向远处张望。头顶着明亮的阳光,我望向南部丘陵树木葱茏的远山。山影在高温中摇晃。低空中有几团毛蓬蓬的云,再往上是一片晴空。空气能见度一般,但我还是能看见远处的大海,此刻的它成了一片死气沉沉的黑色条带。
这天是星期四,而我们一家人想在周末出去野餐。我感到一阵微风拂过我的后脖颈,便回头看了看栎树和它的影子,心里就有了底—眼下的天气还会持续下去。我已经选好了星期天野餐的最佳地点。
在这一小段平平无奇的叙述里,隐藏着好几条线索和两个征兆。我们可以通过几种不同的方式去理解,看看之前的天气都发生了些什么,以及它接下来有什么打算。但更重要的是,这些方法会向我们揭开天气的秘密。
人们抱怨天气预报不准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19世纪有一位名叫罗伯特 • 菲茨罗伊的气象学先驱,他是英国皇家海军的一位海军中将,“预报”这个词就是他发明的。他向天气预报这个疑难领域发起挑战,试图开发出什么新方法,可结果呢?他只要预报错了天气,就要面临公众铺天盖地的批评。这可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菲茨罗伊越来越消沉,最终于1865年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他只是生不逢时。就在他自杀的那一年,英国皇家学会的知识分子们发表了他们对于天气预报的看法:“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有哪一位能力足够的气象学家相信,以当前人类的科学水平,我们能按天预测出未来48小时的天气。”
100年以后的20世纪中叶,天气预报已经成了家常便饭,但与之相伴的疑虑并没有消失。1955年,在贝德福德郡邓斯特布尔的中央气象预报站,首席预报员说了一番话,听起来似乎也没比过去自信多少:“任何关于未来24小时以后天气的预报,都很难保证其准确性。”
然而,又过了70年后,情况发生了改变:你只要花几秒钟时间,就能找到好几则天气预报,个个都声称自己掌握了未来十天里的天气情况。这是怎么做到的?是因为我们对天空中的征兆有了更多了解吗?答案是:并没有。
在过去的100年时间里,有四件事发生了突飞猛进的变化:我们掌握了更多且更准确的数据、对天气的成因多了些理解、有了强大的数据处理器,以及便捷的通信。电脑可以接收世界各地和各个方面的观测信息,上到大气层,下到海水温度,它把信息吃进去,然后把预报吐出来。
通信在天气预报中的作用,可能超乎一般人的想象。假如你在大西洋中部测了个气压,据此预报了天气,然而对于大洋另一头的人来说,要迎来这则预报得等两个星期以后了,那这样的预报又有什么意义呢?你可能很难想象,就在不到100年以前,人们还保持着在桅杆上挂圆锥形风球的习惯,沿海地区的人们就指望着靠这个风球来预警即将到来的狂风。想想看,在这种情况下,就算有人抓破脑袋,想出能准确预测未来几天天气的办法,那他得挂多少风球,才能把这个消息散播出去啊!我们可以回顾那些转变发生的时间点,只可惜,对于亲历了某些恶劣天气的可怜人来说,那些转变来得太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不久,在爱尔兰西海岸,上一秒还平静的大海,突然卷起了一阵狂风,44个渔民因此丧命。几千米开外的地方,天气预报已经预测到了这场风暴,并通过广播发出了预警,可惜远在爱尔兰梅奥郡的那些小岛并没有收到。
说回刚才提到的十天天气预报。请注意,预报天气跟靠谱地预报天气这两件事之间有着天壤之别。就我的经验来说,再超能的计算机也只能预测五天之内的天气。对第六天和第七天预报的准确性会明显降低,变成大胆的猜测。不过在当代,至少五天内的天气预报还是有价值的。再早个20年,我不会去关注超出三天范围的天气预报,因为那纯粹就是浪费时间。在大部分地区,天气预报的准确性正在迅速提升,但有些地方恰恰相反。
随着专业天气预报的发展和进步,我们和天气之间形成了一种奇怪的关系。第一,我们明明可以自己看天气,天气本身就是一种预报方式,然而大部分人都已经丧失了这份自信;第二,天气和它的根源—土地脱了节。于是,专家描述的天气和我们感受到的天气之间出现了一种偏差。看看电视上和网上的天气预报就会发现,图上会标出那种很大的旋涡,覆盖好多个地区。一则天气预报的覆盖区域,可能就会跨越五个小时的车程。然而,我们亲身经历的天气,覆盖区域则会小得多。
每当有气象学家在我面前提起“阵雨”,我都会问,这个阵雨会不会下在我家的后院呢?他们明白我是什么意思,所以只会一笑了之:他们清楚自己的局限性。如果找来世界上最优秀的100位气象学家,给他们弄来100台世界上最厉害的电脑,他们依然算不出明天的阵雨到底会下在什么地方。要是他们没有亲身体验过当地的地形,那预测就更无从说起了。天气预报是一件了不起的事,干这件事的也是一帮聪明人,但如果把预测范围缩小到个人的天气体验,即使是这帮聪明人也无能为力。1865年,48小时天气预报还是天方夜谭;现在,不熟悉土地的电脑依然报不准小范围内的天气。
然而,用自己的感官判断天气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虽然我们搞不定未来五天的天气变化趋势,但通常能准确地预测今天晚些时候雨会下在什么地方。天气预报是一场不公平的游戏,普通人比气象学家更有优势。原因有两点:第一,气象学家要为一个大范围内的上千人服务,但普通人更关心的是天气对我们自己的影响,而不是隔壁那个郡的人会怎样;第二,气象学家眼里的天气多半只是一种大气现象,而普通人会作为大地上的生物去体验天气。一个人如果对周围地形敏感,就相当于拥有了一种机器没法具备的洞察力。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两个世界
第二章 秘密法则
第三章 天空之语
第四章 谁改变了空气?
第五章 怎样感受风
第六章 露与霜
第七章 雨
第八章 森林侦探
第九章 冰雹与雪
第十章 雾
第十一章 云的秘密
第十二章 小插曲 : 追寻天气征兆之旅
第十三章 地方性风
第十四章 树
第十五章 植物、 真菌和地衣
第十六章 小插曲 : 石林
第十七章 城市
第十八章 海岸
第十九章 动物
第二十章 暴风雨
第二十一章 天体与绝景
第二十二章 我们的天气
资料来源
参考文献
致谢
译名对照表
本书中出现的物种名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