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绿色低碳建筑节能技术
0.00     定价 ¥ 62.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112287062
  • 作      者:
    编者:毛建西//卞素萍|责编:杜洁//张文胜//兰丽婷
  • 出 版 社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6-01
收藏
内容介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双碳”目标的提出,环境、生态、绿色、节能等问题已走出象牙塔走进人们的生活。建筑能耗是全社会能源消耗的大户,建筑节能与环境、生态和人类所面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密切相关,已成为目前建筑行业的热点问题之一。本书以建筑节能原理(包括建筑太阳能利用、建筑自然通风等)为主线,注重国际上先进的建筑节能理念,系统介绍了建筑设计工程中的节能设计原理、技术和方法。 本书分为建筑节能原理和建筑节能技术两部分,其中建筑节能原理主要包括建筑太阳能热利用原理、低碳建筑通风、低碳建筑节能规划设计以及低碳建筑节能单体设计等章节。建筑节能技术主要包括建筑外围护结构节能设计技术、建筑创作中的低碳通风设计和经典低碳太阳能利用技术等章节。本书突出建筑设计中的节能原理和途径,力争使读者对建筑节能设计问题“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本书内容丰富、理论联系实际、图文并茂、实用性强,可作为建筑设计、规划设计、景观设计、绿色建筑节能设计、教学科研、工程管理等人员的工具书和参考资料,以及高等院校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以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提供借鉴。
展开
目录
第1章 “双碳”目标与绿色建筑概论
1.1 “双碳”目标
1.1.1 “双碳”目标重大决策
1.1.2 “双碳”目标与绿色建筑的内涵及发展趋势
1.1.3 我国各地绿色建筑创建行动
1.2 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
1.2.1 我国绿色建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1.2.2 不同国家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特点
1.2.3 绿色建筑设计策略研究
1.2.4 绿色技术分析模拟软件的应用
1.3 绿色社区与绿色住宅设计
1.3.1 绿色住宅与低能耗技术
1.3.2 绿色住宅设计策略
1.3.3 再生材料构筑的绿色建筑:以竹为例
1.3.4 我国台湾的垂直森林生态住宅
1.3.5 德国汉堡的马可波罗塔
1.3.6 新加坡的热带环保设计大厦
1.4 公共建筑绿色设计与创新
1.4.1 可持续发展的大学规划和建筑设计
1.4.2 公共建筑绿色设计策略
1.4.3 装配式建筑的探索
1.5 绿色公共建筑设计案例
1.5.1 温哥华会议中心生态屋顶创新设计
1.5.2 澳大利亚墨尔本像素大厦——未来办公室
1.5.3 新加坡皮克林宾乐雅精选酒店
1.5.4 城市更新与绿色低碳技术
第2章 建筑太阳能热利用原理
2.1 建筑的传热
2.1.1 建筑传热的研究方法——热电类比
2.1.2 热容量
2.2 能量守恒与热力模型
2.2.1 基于室内温度模型的能量守恒方程
2.2.2 实例
2.3 窗户得热
2.3.1 窗户的热工特性
2.3.2 窗户(玻璃)的一些热工数据
2.3.3 太阳辐射得热系数与遮阳系数
2.4 建筑不透明外围护结构(墙和屋顶)得热
2.4.1 室外综合温度
2.4.2 水平表面与垂直表面的长波失热项
2.4.3 室外综合温度列表数值
2.5 窗墙传热对比
2.5.1 通过窗和墙的热流强度
2.5.2 墙体传热示例
2.5.3 窗墙传热比较
2.5.4 低碳建筑构件——特朗布墙
2.6 频谱分析
2.7 低碳建筑案例分析
2.7.1 陕西窑洞
2.7.2 法兰克福商业银行
本章小结
第3章 低碳建筑通风
3.1 自然通风要求与通风设计分析工具
3.1.1 自然通风
3.1.2 建筑通风设计分析工具
3.2 浮升力(热压)通风
3.2.1 流体力学公式
3.2.2 理想气体方程
3.3 风力(风压)通风
3.3.1 伯努利方程
3.3.2 建筑风压(模糊)系数
3.3.3 孔洞(窗洞)方程
3.4 自然通风量
3.4.1 热压(浮力)流计算
3.4.2 风压流计算
3.4.3 复合通风流计算
3.5 渗透通风
3.6 复合能量与通风分析
3.7 实际建筑的自然通风
3.7.1 并联开口建筑在风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量
3.7.2 串联开口建筑在风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量
3.7.3 混合开口建筑在风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量
3.8 低碳建筑通风案例分析
3.8.1 现代建筑案例
3.8.2 南京传统民居案例
本章小结
第4章 低碳建筑节能规划设计
4.1 建筑选址
4.1.1 气候条件
4.1.2 注意地形条件对建筑能耗的影响
4.1.3 争取使建筑向阳、避风建造
4.2 建筑组团布局
4.3 建筑朝向
4.3.1 朝向对建筑日照及接收太阳辐射量的影响
4.3.2 建筑体形与建筑朝向
4.4 建筑间距
4.5 建筑与风环境
4.5.1 建筑与风环境
4.5.2 冬季防风的设计方法
4.5.3 夏季通风的设计方法
4.5.4 建筑风环境辅助优化设计
4.6 低碳建筑规划案例分析
4.6.1 建筑适应地方气候举例
4.6.2 不同气候区建筑节能设计案例
4.6.3 英国诺丁汉大学朱比丽分校节能设计
本章小结
第5章 低碳建筑节能单体设计
5.1 建筑单体适应气候设计原则
5.1.1 严寒地区的设计原则
5.1.2 寒冷地区的设计原则
5.1.3 夏热冬冷地区的设计原则
5.1.4 湿热地区的设计原则
5.1.5 干热地区的设计原则
5.2 建筑平面尺寸与节能的关系
5.2.1 节能建筑平面设计
5.2.2 建筑长度与节能的关系
5.2.3 建筑宽度与节能
5.2.4 建筑平面布局与节能
5.2.5 建筑朝向对能耗的影响
5.3 建筑体形与节能的关系
5.3.1 建筑体形对能耗的影响
5.3.2 围护结构面积与节能的关系
5.3.3 建筑体形系数与节能
5.4 窗的设计与节能的关系
5.4.1 窗墙比、玻璃层数及朝向对节能的影响
5.4.2 附加物对窗节能效果的影响
5.5 低碳单体建筑案例分析
5.5.1 传统建筑适应地区气候而建造案例
5.5.2 深圳万科中心
5.5.3 上海自然博物馆(新馆)
5.5.4 日本“经堂杜”环境共生住宅
本章小结
第6章 建筑外围护结构节能设计技术
6.1 墙体保温隔热技术
6.1.1 概述
6.1.2 墙体保温隔热基本性能指标
6.1.3 墙体保温隔热适宜技术
6.2 建筑门窗、幕墙、遮阳节能技术
6.2.1 概述
6.2.2 门窗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