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多名国内中医生殖妇科、男科学界富有影响力的知名专家、学者撰写而成,群策群力,数易其稿,是一部集体智慧的结晶,代表了本学科目前发展的最高水平,展现了本学科的最新成果。本书的编写坚持理论与临床的连贯性,注重理论的临床实用性。中医生殖医学的理论纷纭复杂,临床经验不可胜计,本书在编写的过程中,查阅了历代大量文献,从中提炼出有代表性的精华部分,按照现代中医临床的需要,梳理出条理清晰的辨病辨证内容,条分缕析,在保证内容完整的前提下,力求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正文中方剂所用剂量依据原方剂量和国家药典规定剂量综合考量拟定,读者在使用时,可根据实际辨证需要酌情裁量。
第一篇 基础理论篇
第一章 中医不孕与不育概述/ 3
第二章 中医不孕与不育基础理论/ 7
第一节 女性生殖生理/ 7
第二节 男性生殖生理/ 13
第三节 中医学受孕机理/ 17
第四节 女性月经周期分期学说/ 21
第五节 女性生殖轴学说/ 29
第六节 气血与生殖/ 31
第七节 脏腑与生殖/ 32
第八节 奇经八脉与生殖/ 42
第二篇 临床治疗篇
第三章 输卵管性不孕症/ 53
第四章 排卵障碍类疾病/ 61
第一节 多囊卵巢综合征/ 61
第二节 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性疾病/ 67
第三节 异常子宫出血/ 78
第四节 高催乳素血症/ 86
第五节 低促性腺激素性闭经/ 93
第六节 黄体功能不全/ 102
第七节 黄素化卵泡未破裂综合征/ 107
第五章 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子宫腺肌病/ 114
第一节 子宫内膜异位症/ 114
第二节 子宫腺肌病/ 122
第六章 女性不孕相关感染类疾病/131
第一节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131
第二节 子宫内膜炎/139
第三节 阴道炎、宫颈炎/150
第七章 女性不孕相关器质性疾病/155
第一节 子宫肌瘤/155
第二节 宫腔粘连/165
第三节 子宫内膜息肉/170
第八章 女性免疫性不孕/177
第九章 女性原因不明性不孕症/184
第十章 监测排卵与指导同房/190
第十一章 病理妊娠/193
第一节 先兆流产/193
第二节 异位妊娠/198
第十二章 复发性流产/203
第十三章 中医药在辅助生殖技术中的应用/207
第一节 中医药在辅助生殖技术中分阶段论治方案/207
第二节 冻胚移植内膜准备周期方案/213
第三节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223
第十四章 精液异常类疾病/228
第一节 无精子症/228
第二节 少精子症/236
第三节 弱精子症/240
第四节 畸形精子症/244
第五节 死精子症/247
第六节 白细胞精子症/251
第七节 血精/253
第八节 精液不液化/257
第九节 精液量异常/261
第十五章 男性不育其他常见疾病/265
第一节 阳痿/265
第二节 射精异常(不射精症、射精无力)/272
第三节 遗精/277
第四节 性欲低下/282
第五节 睾丸炎/286
第六节 附睾炎/289
第七节 精囊炎/292
第八节 慢性前列腺炎/297
第九节 精索静脉曲张/303
第十六章 男性免疫性不育症/309
第三篇 附 篇
第十七章 孕前与孕期养生保健/317
第一节 孕前养生保健/317
第二节 孕期养生保健/318
第十八章 中医不孕不育临证参考/321
第十九章 中医不孕不育古代文献评述/323
第一节 《傅青主女科》种子十篇/323
第二节 《祈嗣真诠》知时篇/330
第二十章 中医不孕不育新说/332
第一节 卵巢为奇恒之脏/332
第二节 子宫与卵巢的表里配属关系/335
第三节 冲任新说/337
第四节 肾主生殖理论新诠——藏泻摄育系五段论/340
第五节 天癸新解/341
第六节 辨精论治/342
英文缩写与中文对照表/348
方剂索引/350
中成药索引/353
主要参考文献/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