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和解茶经(一碗茶汤的中国意味)
0.00     定价 ¥ 8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53527628
  • 作      者:
    作者:余亚梅|责编:黄慧鸣
  • 出 版 社 :
    上海文化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8-01
收藏
畅销推荐
内容介绍
一个“和”字贯穿对陆羽《茶经》的解读,诠释字里行间所蕴含的中国文化的生命哲学,阐发其天经地义、亘古常新的天地至理和人道情怀。一方面,结合饮茶文化在唐、宋、明时期的具体呈现方式,揭示以“和气得天真”为主导的中国茶道文化内在发展逻辑理路、美学范式,以及“道济天下”的生命情怀。另一方面,在逐字逐句解说《茶经》的同时,注意结合日常茶饮的常知加以阐发,通过理解一个“和”字,把握一个“真”字,体会中国茶道“变”与“不变”的内在精神,从“一碗茶汤”中照见中国文化的精神世界。
展开
目录
【开篇一】陆羽其人:从无名的弃儿到逃名的茶圣
无名的弃儿——从身世之谜说起
不得不说的“弃儿”:伊尹与一休
逃名的浪子——在出世与入世之间
复习与思考
【开篇二】《茶经》经义:和气得天真
第一,“茶汤”与“羹汤”同宗同源,都是调和之道
第二,以一碗茶汤寄托“道济天下”的情怀和使命
第三,以伊尹为最高的人格理想
复习与思考
【一之源】上:中国是茶的故乡吗?
茶树的原产地与原种之争
茶树的分类
“茶”名的演变
茶的雅号——茶的另类文化史
复习与思考
【一之源】中:好茶要得地
土质与品质
野生比种植的好在哪里?
茶树是向阳好吗?
芽叶鉴定的三个维度
复习与思考
【一之源】下:从茶的性味说起
茶的药食功效
以茶品通人品
复习与思考
【二之具】蒸青茶饼的工序与工具
茶具还是茶器?
蒸青茶饼的采造工序与用具
复习与思考
【三之造】上:好茶要得时
采造的时令
“意外”的惊喜——发酵茶的工艺演变
复习与思考
【三之造】下:别茶,舌尖上的物理
“以貌取茶”——自胡靴至霜荷
“四觉”识茶——色香味形
复习与思考
【四之器】上:道器合一的思想表达
风炉的“道”意:“天人合一”的宇宙生命观
复习与思考
【四之器】下:洁净精微的“道”意
唐代煎茶“二十四器”
宋代点茶“十二先生”
冲泡茶道中的“工夫茶四宝”
复习与思考
【五之煮】上:水火之功
炙茶——发陈、提香、醒茶、去寒
碾末——“细米”与“菱角”的差别在哪里?
火的性味
复习与思考
【五之煮】中:水为茶之母——品水
陆羽品水妙诀——贵“清”“和”
从来名士能评水
谁是天下第一泉
复习与思考
【五之煮】下:煮茶的文武之道
候汤即候火:无过无不及
酌茶:从茶味到茶艺
复习与思考
【六之饮】上:陆羽的批判:煎茶如煎药
茶饮源流与名流
“习俗不已”的茶食药饮
复习与思考
【六之饮】下:陆羽的创建:单味茶汤的至味之道
治茶“九难”:从浑饮到清饮
从分茶到行茶
复习与思考
【七之事】上:中华茶脉及早期茶认知
茶人茶事索引
中国人对茶的早期认知
复习与思考
【七之事】中:中华茶脉之三国两晋
茶通俭德
茶在晋代的传播与贸易
诗文中的茶
体察性味——对茶功效的再认识
茶在晋代社会各阶层的面目
复习与思考
【七之事】下:中华茶脉之南北朝及出产
茶文化加速发酵
不限于荆巴的茶产地记载
茶的功效与疗方
复习与思考
【八之出】茶区的前世与今生
唐代八大茶产区
当代四大茶产区
复习与思考
【九之略】简易、变易不离其“真”
复习与思考
【十之图】陆羽的自信与寄语
复习与思考
参考文献
写在后面的话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