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科学技术与社会(从古希腊自然哲学到二十世纪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史)
0.00     定价 ¥ 19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030728029
  • 作      者:
    编者:施尔畏|责编:杨震//朱大益//顾英利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6-01
收藏
内容介绍
本书对欧美科学技术及科学-技术-经济社会三者关系的历史演变作了概述。本书用“自然哲学”、“近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科学技术”概念来表示特定历史时期科学技术的主要特征及其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关系,说明每个历史时期都以此前历史时期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相邻两个历史时期之间不存在确定的时间界限,整个过程体现了“连续性”和“变化”的辩证统一。本书没有过多涉及20世纪中叶至今70余年间科学技术及其与经济社会关系的变化,论述这个可被称为“当代科学技术”的时期还为时尚早。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正文,分为5章36节;第二部分是分散于各章节的370余位重要历史人物的简介,他们分别在不同历史时期为科学技术及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而影响深远的贡献;第三部分是正文所列66张图片和表格。这三个部分互为补充,从而构成了2000多年来欧美科学技术及科学-技术-经济社会三者关系历史演变的基本图景。 本书可供大学和研究机构研究人员、政府及相关组织的专业科技管理人员及在读研究生阅读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从古希腊自然哲学到近代科学技术
  一、科学和技术的涵义
  “科学Science”的一般定义是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19世纪奥地利物理学家马赫Ernst Mach(24)在《力学及其发展的批判历史概论》一书中,论述了人认识自然界的原始形态。他写道,“科学的发展何时、何地并以何种方式开始,在今日是难以历史地确定的。不管怎样,似乎有理由假定,本能地收集经验事实先于对它们进行科学分类。这个过程的痕迹还可以在今天的科学中察觉出来;实际上,我们自己必定不时遇见它们。人在满足他的需要的斗争中,掉以轻心地和本能地做实验,恰如未思考地和无意识地运用它们一样。例如,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应用杠杆的实验,就应该归属于此类实验。但是,这样不动脑筋地和本能地发现的事实从来也不能作为独*的事实出现,从来也不能作为惊奇的事实打动我们,因而作为一个准则将永远不会提供进一步思想的推动力”1。
  两千多年前,古希腊人对无生命物体和有生命物体的起源、运动和相互作用等产生了持久的兴趣并进行了深入的思辨。然而,受制于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缺乏开展复杂和系统实验的手段,那个时期的科学主要以简单的观察、猜想、假说和粗糙的推理作为基础,属于自然哲学Natural Philosophy的范畴。“自然哲学”这个术语源自拉丁文的“Philosophia Naturalis”,概括了关于自然和物理宇宙的古典哲学研究活动。进入漫长的中世纪MedievalAges(约公元5世纪至15世纪之间的年代)之后,欧洲的自然哲学只能在宗教Religion及神学Theology框架下获取极其有限的生存空间。神学实现了宗教思想和学说的系统化,而宗教信奉超自然力量的存在,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虚幻反映。与此同时,在世界的东方,与科学概念有所联系的发现如同荒漠上的野花,在广袤的地域内时而绽放,时而凋零,整体上因受封建统治的压制和以维持帝王威权为核心的哲学体系的禁锢,没有取得系统的发展。
  第一次工业革命将哲学彻底从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科学也与哲学分道扬镳。因此,科学的肇端是古希腊的自然哲学,科学的独立则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结果,正如伟大导师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15)在《自然辩证法》[历史导论]中所指出的,“现代自然科学—它同希腊人的天才的直觉和阿拉伯人的零散的无联系的研究比较起来,是唯一可以称得上科学的自然科学—发端于市民等级摧毁封建主义的那个伟大时代”2。正是在这个伟大的时代里,科学才回归到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轨道,真正把事实即观察和实验作为一切概念、观点、学说和理论的基础,这是科学与哲学、神学及艺术的根本区别。
  如果将14世纪发端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作为起点,距今约为六百多年;如果以18世纪发轫于英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作为起点,迄今不足三百年。与数千年的人类文明史相比较,这两个时间间隔显然是短暂的。然而,正是在这个时期,科学取得了惊人的发展。它从在欧洲燃烧的星星之火,转变为在全球蔓延、渗透和作用、其成果为数十亿人共享共用的燎原大火。在一定程度上说,科学的发展是人类文明的*伟大成果。恩格斯说,“科学的发展从此便大踏步地前进,而且很有力量,可以说同从其出发点起的(时间)距离的平方成正比。这种发展仿佛要向世界证明:从此以后,对有机物的*高产物即人的精神起作用的,是一种和无机物的运动规律正好相反的运动规律”。
  今天,科学的内涵不断丰富、使用范围不断拓展。归结起来,科学指人们在认知无生命和有生命世界过程中创造并汇聚而成的知识体系,这个体系由若干专门学科集合而成,并用范畴、定理、定律、学说、理论等思维形式予以表达。科学又表示人们认知未知的无生命和有生命世界的组织化、建制化活动。科学
  还表示实践第一、证据第一、事实第一为核心的研究客观现象本质和规律的思想方法,以及科学的思想、方法、学说、理论应用于其他社会活动而形成的精神财富。
  今天,科学犹如一座富丽堂皇的大厦。它高耸入云,又有着厚实的基础,这就是以多样性、系统性和建制化为基本特征的科学技术活动和科学公共基础设施。它外观美轮美奂,内部又有着坚固的支柱,例如,从计算、测量和描述物体形状的基本实践中发展而成的,以研究结构、秩序和关系为主要内容的数学Mathematics;以研究物质运动*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为主要内容的物理学Physics;以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相互作用和转化为主要内容的化学Chemistry;以研究生命物质的结构、功能和发生与发展规律、研究生命物质之间及生命与环境相互关系为主要内容的生物学Biology;以研究天体的位置、分布、运动、形态、结构、化学组成、物理性能及起源和演化为主要内容的天文学Astronomy;以研究地球表面人类生活的地理环境中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区域分异为主要内容的地理学Geography;以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各种地质作用及地球形成和演变历史为主要内容的地质学Geology等。它还有着坚固的横梁,例如纳米科学Nano-Science、材料科学Material Science、能源科学Energy Science、环境科学Environmental Science、空间科学SpaceScience等。所有的支柱和横梁都连接在一起,构成了这座大厦的体系架构。
  “技术Technology”的通常定义是根据生产实践经验或自然科学原理发展而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和技能。技术也是一个古老的概念,它先于科学而产生。自从人类为了生存从自然界中获取食物、衣物等生活资料的时候起,技术就诞生了。随着人类社会完成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从原始渔猎采集为主的原始社会进入到以农耕为主的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Agricultural Society之后,技术逐渐成为个体或社团为达到特定目的—如制造某种工具、生产某类物品或赢得一场战争—而创造与发展的技能和方法的集合。在宗教纷争、王朝更迭、战争绵延的封建时代,随着人口的增加,生活和生产资料的需求总量逐渐增大,农业生产技术在门类Category和复杂性Complexity两个维度上取得了进步,主要表现在:专业从事技术活动的工匠及技工形成了一个独立的社会阶层,初级的市场和商品交易已见端倪;工匠和技工只关注如何创造出更好的工具,获得更优质的资源,制造出更多的手工产品,不太关注隐藏在生产过程背后的原理,更不会去归纳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这个时期,技术和科学的前身—自然哲学如同两根平行线不可能相交那样,彼此间不存在直接联系。
  市场Market和资本Capital是驱动技术发展的强大动力。所谓市场,指一定区域内商品或服务的供给和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之间的关系;所谓资本,指在经济活动中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在市场和资本的驱动下,纺织技术、蒸汽动力技术、地质勘探、采矿与冶金技术、筑路与运输技术在欧洲实现了类似放射性同位素链式反应的大爆发,把社会生产力水平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进而构建起支撑工场手工业和机器大工业为主导的工业社会Industrial Society的完整产业技术体系。在社会生产方式从独立手工业向工场手工业、再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转变的过程中,技术从工匠和技工群体中游离出来,不再是他们独占独享的物品;技术的开发从自由分散的个体活动转变为有组织的专业活动;技术的依附对象从个体的工匠或技工转变为机器,它的存在价值从手工业者制造产品的工具转变为资本谋取更高利润的手段。更重要的是,随着技术沿着门类和复杂性两个维度快速发展,其以个体经验为主体的生存基础发生了崩塌,系统化的科学原理和知识构成了其发展新的基础。技术的发展从此进入了科学发展的轨道。
  如同科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之后那样,技术摆脱对个体的工匠或技工的依附之后,也“以同从其出发点起的(时间)距离的平方成正比”的力量向前发展。自19世纪中叶以来,技术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一方面,技术与科学会聚在一起。技术发展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更丰富的实践素材,创造出更先进的实验装备;科学研究又为技术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知识基础,创造出更先进的思想、理论与方法。技术已成为系统创造生产工具、复杂机器和工业流程的代名词。另一方面,技术发展与产业发展融合在一起。技术的成熟和应用,催生出新的产业,重构现存的产业技术版图,给社会生产与生活活动带来重大影响,而且从技术发展到新产业问世之间的时间间隔变得越来越短,节奏越来越快。与近代工业社会相比,技术发展使得其在社会生产活动中的位置逐渐从边缘地带移动到中心地带,能够把资本、市场、资源等生产要素黏结在一起。今天,无论资本的拥有者、生产活动的组织者还是资源及社会服务的提供者都盼望着新的科学思想、理论与方法能够带来新技术的发展,新技术的成熟又能够创造出新的产品或服务,从而给经济发展注入新的能量、开辟新的空间。
  总体上说,人类拥有了发现、集聚和使用各种形式自然资源的巨大能力,拥有了把自然资源转变为特定用途和形态的物品来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的巨大能力,拥有了通过抵御重大疾病和灾害的侵袭来提高自身生存质量的巨大能力,拥有了在全球范围内便捷移动和实现远程无障碍交流的巨大能力,拥有了摆脱地球引力场的束缚去遨游寰宇的巨大能力,还拥有了把地球表面所有物体摧毁千百回的巨大能力。这些能力,是任何生活在前工业革命年代里的人根本无法预期和想象的。人类一手掌握着科学,一手掌握着技术,终将成为宇宙中唯一能够既自由地掌控自然、又自由地掌控自我的超级物种。
  二、古希腊自然哲学的伟大成就
  没有人会对科学起源于古希腊Ancient Greek的自然哲学产生任何怀疑。古希腊是一个地域概念,泛指由古希腊人创造与传播的文明所覆盖的地中海东部区域(图1-1),其范围远远超出了现代欧洲巴尔干半岛Balkan Peninsula的南部区域。因此,不要把古希腊地域与现代希腊国家的领土范围简单地划上等号。
  恩格斯曾经对科学的开端在古希腊的问题作出了论述,他写道:“拜占庭Byzantium灭亡时抢救出来的手稿,罗马废墟中发掘出来的古代雕像,在惊讶的西方面前展示了一个新世界—希腊古代;在它的光辉的形象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逝了;意大利出现了出人意料的艺术繁荣,这种艺术繁荣好像是古典古代的反照,以后就再也不曾达到过。在意大利、法国、德国都产生了新的文学,即*初的现代文学;英国和西班牙跟着很快进入了自己的古典文学时代。旧世界的界限被打破了;直到这个时候才真正发现了地球,奠定了以后的世界贸易以及从手工业过渡到工场手工业的基础,而工场手工业则构成现代大工业的起点。教会的精神独裁被摧毁了,日耳曼语Germanic Languages各民族大部分都直截了当地抛弃了它,接受了新教,同时,在罗曼语Romance Languages各民族那里,一种从阿拉伯人那里吸收过来并从新发现的希腊哲学那里得到营养的开朗的自由思想,越来越深地扎下了根,为18世纪的唯物主义做了准备”。恩格斯这段文字中提到了一个在世界文明史上有着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这就是1453年5月信奉伊斯兰教的奥斯曼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率军攻下了君士坦丁堡(即拜占庭),东罗马帝国宣告灭亡。文中的“日耳曼语”属于印欧语系Indo-European Languages,起源于今天的瑞典地区,被分为北、西、东三个语支;“罗曼语”也属印欧语系,包括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等语支。
  公元前2000年前后,古希腊人就占据了地中海东部区域,并在这里定居下来。
  公元前750年,城邦及松散的城邦联合体开始出现在巴尔干半岛南部、爱琴海诸岛和小亚细亚沿岸地区。城邦是古希腊*主要的社会组织和治理的形式,它们是围绕农业生产活动逐步形成的。然而,商业和航海在城邦的经济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是因为在许多城邦,受农业生产资源禀赋不足的限制,农作物产量不能满足当地人口快速增长的需求,迫使城邦积极开发海外的殖民地,大力发展以海上贸易为核心的工商业,而群岛密布的爱琴海和广袤的地中海为海洋贸
展开
目录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从古希腊自然哲学到近代科学技术/001
一、科学和技术的涵义/001
二、古希腊自然哲学的伟大成就/005
三、古希腊自然哲学繁荣留下的思考/014
四、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生产方式的变革/020
五、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产业技术的链式反应/027
六、从自然哲学的自然观向科学自然观的转变/031
七、近代科学的伟大成就/038
八、本章重要人物简介/061
第二章 从近代科学技术到现代科学技术/079
一、能源基础的革命/079
二、从机器大工业生产方式向流水线生产方式的转变/090
三、两种工业化路径/095
四、两种科学技术秩序/100
五、现代科学技术的方法学体系/103
六、现代科学技术的演进规律/119
七、现代科学技术的伦理学/130
八、本章重要人物简介/136
第三章 现代科学技术的重大成就/149
一、量子论的诞生/150
二、相对论的诞生/160
三、现代化学理论体系的形成/167
四、现代化学学科体系的创立/174
五、现代化工技术的重大成就/184
六、近代生物学向现代生物学的转变/190
七、近代地质学向现代地质学的转变/198
八、本章重要人物简介/210
第四章 科学研究、技术发展和产业进步的关系/255
一、三个产业部门学说/256
二、三种社会形态学说/264
三、经济增长学说/270
四、科学技术活动的价值/280
五、科学技术状态的评价方法/298
六、科学技术活动中的政府干预和市场机制/322
七、科学-技术-产业复合螺旋模型/334
八、本章重要人物简介/349
第五章 城市群和创新网络的发展/357
一、从农业社会城镇到工业社会城市的演进/358
二、工业社会大型或特大型城市经济增长的反常和危机/364
三、后工业社会城市群的发展/373
四、评价城市群经济活动状况的指数/388
五、工业社会城市组团向后工业城市群的转型/399
六、从创新、创新体系、创新集群到创新网络/413
七、创新网络的实践和发展/420
八、后工业社会城市群的创新网络/433
九、本章重要人物简介/443
附录Ⅰ 参考文献目录/449
附录Ⅱ 人名索引/453
后记/467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