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黔西北地区铅锌矿床成矿作用与找矿预测
0.00     定价 ¥ 16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030730107
  • 作      者:
    作者:周家喜|责编:李小锐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12-01
收藏
内容介绍
本书在简要分析川滇黔铅锌矿集区地质背景和成矿特征基础上,重点解析黔西北铅锌成矿区(川滇黔铅锌矿集区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内典型矿床地质特征、元素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并率先开展主要成矿元素锌自身稳定同位素体系矿床学应用研究,然后初步揭示黔西北铅锌成矿区铅锌矿床成因、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最后创新性地建立此类型矿床流体-构造-岩石组合耦合成矿与找矿模式,划分黔西北地区三级铅锌成矿与找矿远景区,提出下一步区域铅锌矿产勘查部署建议。 本书可供元素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矿床学、区域成矿学、矿产勘查学、矿山地质学、成矿规律与找矿预测等方面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勘查单位和矿山企业科研人员、技术人员、研究生、大学生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川滇黔地区地质概况
  研究区位于扬子陆块西南缘的四川—云南—贵州(川滇黔)交接区内,即安宁河-绿汁江断裂以东、弥勒-师宗-水城断裂以西北和康定-彝良-水城断裂以西南,总面积约为200000km2的大三角区域内(图1-1)。川滇黔地区构造分区隶属于扬子陆块西南部康滇地轴(贵州省地质矿产局,1987;云南省地质矿产局,1990;四川省地质矿产局,1991;王宝碌等,2004)。川滇黔地区地壳结构复杂、构造运动强烈、岩浆活动频繁,具有优越的成矿地质背景和形成大型-超大型矿床的地质条件(黄智龙等,2004;Zhou et al.,2018a)。
  截至2020年底,川滇黔铅锌矿集区内已发现铅锌银等多金属矿床(点)500余处[柳贺昌和林文达(1999)统计为400余处],构成我国独具特色的上扬子铅锌成矿省(the Upper Yangtze Pb-Zn metallogenic province;Zhou et al.,2018a)。按矿床(点)所在的地理位置,该成矿省大致可划分为滇东北、黔西北和川西南三个铅锌成矿区(图1-2)。
  川滇黔铅锌矿集区发育超大型矿床3处(会泽,铅锌金属资源储量>500万t;毛坪,铅锌金属资源储量>300万t;猪拱塘,铅锌金属资源储量>300万t),大型矿床10处(大梁子、天宝山、小石房、乌斯河、赤普、茂租、乐红、富乐和纳雍枝,铅锌金属资源储量>50万t,乐马厂属于大型独立银矿床),中、小型矿床80余处(如金沙厂、天桥、杉树林、银厂坡等),累计探明铅锌金属资源储量超过2000万t(王峰等,2013)。
  这些铅锌矿床中普遍富集铜(Cu)、银(Ag)、锗(Ge)、镓(Ga)、镉(Cd)和硒(Se)等有益组分(如会泽富锗、天宝山富铜并发现铜矿体、大梁子富镉、丁头山富硒、富乐富多种稀散元素等),且具有相似的成矿条件、控矿因素和矿化特征(柳贺昌和林文达,1999;黄智龙等,2004;刘家铎等,2004;金中国和黄智龙,2008;崔银亮等,2011;李家盛等,2011;孙海瑞等,2016;胡瑞忠等,2021)以及相近的成矿时代(226~182Ma)(黄智龙等,2004;Li et al.,2007;Yin et al.,2009;蔺志永等,2010;毛景文等,2012;Zhou et al.,2013a,2013b,2015,2018a;Zhang et al.,2015),形成了以优势紧缺(铅锌)、战略关键(稀散金属)矿产为主的大型-超大型富稀散金属铅锌特色成矿系统。
  第一节 区域地层
  一、基底
  川滇黔地区的扬子陆块基底具有“双层结构”(张云湘等,1988;柳贺昌和林文达,1999;黄智龙等,2004;李家盛等,2011),即太古代—古元古代结晶基底(ca. 3.3~2.5Ga)(Qiu et al.,2000;Gao et al.,2011)和中—新元古代褶皱基底(ca. 1.7~1.0Ga)(Sun et al.,2009;Wang et al.,2010,2012;Zhao et al.,2010)。结晶基底为以康定杂岩为主体的康定群,其分布北起四川康定—泸定,南延经石棉、冕宁、西昌、攀枝花至云南元谋一带,两侧均为断裂带所限(图1-3)。康定群为一套片麻状的岩石组合,主要由斜长角闪岩、角闪斜长片麻岩、黑云变粒岩和少量二辉麻粒岩等组成,岩石普遍遭受重熔混合岩化作用,局部出现奥长花岗质、英云闪长质和角闪二辉质混合片麻岩,其原岩恢复结果表明,该套地层为一套火山-沉积岩组合,其下部以基性火山熔岩为主,向上变为中酸性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火山质浊积岩,*后转为正常的沉积岩。褶皱基底分布于以轴部为南北向康定群结晶基底带为界的两侧(图1-3),西侧以盐边群为代表,分布于盐边一带,厚度近10000m,主要为一套轻微变质的复理石和枕状熔岩组合,形成于优地槽构造环境(张云湘等,1988;黄智龙等,2004);东带以会理群为代表,主要分布于会理、通安和会东一带,总体以浅变质的正常沉积岩为特征,夹少量火山岩,变质程度为低绿片岩相,厚度近1500m,形成于冒地槽构造环境。东南部滇东北以昆阳群为代表,主要分布于东川、易门一带,厚度近10000m,主要为一套由碳酸盐岩和碎屑岩组成的复理石建造,著名的东川铜矿床和易门铜矿床均产于该套地层中(柳贺昌和林文达,1999;叶霖,2004)。川滇黔铅锌矿集区内只有褶皱基底岩石出露,其中滇东北和川西南成矿区内昆阳群和会理群分布较为广泛(柳贺昌和林文达,1999;刘家铎等,2004;黄智龙等,2004;王峰等,2013),而黔西北成矿区内结晶基底和褶皱基底均未出露(金中国和黄智龙,2008)。
  二、盖层
  盖层发育自震旦系至第四系,虽然不同地区相同时代地层的名称和出露厚度有所差异,但其岩性均可对比(图1-4)(张云湘等,1988;柳贺昌和林文达,1999;黄智龙等,2004;金中国,2008;李家盛等,2011;王峰等,2013;胡瑞忠等,2021)。震旦系下统为一套陆相红色磨拉石建造,向东逐渐过渡为陆-浅海相碎屑沉积;上统下部零星出露陆相冰川堆积物,中部由北向南由碳酸盐岩过渡为碎屑岩,上部为碳酸盐岩,其中含膏盐岩(层),是成矿域内铅锌矿床主要的层位之一,产有茂租、大梁子等铅锌矿床。寒武系上统为碳酸盐岩;中、下统以碎屑岩为主夹碳酸盐岩,下统夹含磷碎屑岩。奥陶系下部以碎屑岩为主,夹少量碳酸盐岩,中部为碳酸盐岩,上部为页岩、碎屑岩或白云岩。志留系主要为滨-浅海相砂岩、泥岩及泥质碳酸盐岩,局部为白云岩。泥盆系为滨-浅海相碎屑岩及碳酸盐岩。石炭系底部为含煤碎屑沉积,向上为碳酸盐岩,是区域内铅锌矿床主要的赋矿层位之一,产有会泽、杉树林等铅锌矿床。二叠系中、下统以海相碳酸盐岩为主,下部为砂岩、页岩,上部为碳酸盐岩;上统为峨眉山玄武岩;之上主要为滨-浅海相含煤碎屑岩及碳酸盐岩和陆相含煤砂泥岩。三叠系下部为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夹泥岩、泥灰岩,中部以碳酸盐岩为主,上部为碎屑岩夹泥灰岩、煤层。侏罗系为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及页岩,底部常见砾石层,上部夹少量泥晶灰岩。白垩系为紫红色含岩屑石英砂岩及砾岩层。古近-新近系主要为湖沼相黏土岩、砾岩,夹褐煤层。第四系为残坡积、冲积、洪积砂砾黏土层,河湖相或湖沼相沉积物中夹褐煤或泥炭层。
  第二节 区域构造
  川滇黔铅锌矿集区周边均以深大断裂为界(图1-1),成为不同级别构造单元分界线,在其长期演化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活动性质。长期地史发育中,共同特点是具有被动大陆边界性质,并在不同地史时期对两侧沉积作用及矿集区内成矿作用均有明显控制作用。
  一、康定-彝良-水城断裂
  该断裂北起康定,经泸定—汉源—甘洛—雷波—大关—彝良—威宁—水城—关岭并继续向SE 延伸(图1-1①),东南段贵州境内称紫云-垭都断裂(金中国和黄智龙,2008),西北段四川境内称泸定-汉源-甘洛断裂(刘家铎等,2004),可能与鲜水河断裂相接;中段(甘洛—雷波—永善—大关段)地表断裂表现不连续,具隐伏性质特征,而大关-彝良段断裂地表反映明显。紫云-垭都断裂对其两侧沉积和构造的控制作用十分明显,为贵州省内二、三级构造单元分界;北东盘以NE向褶皱和断裂为主,缺失或极少发育泥盆系—石炭系沉积;南西盘称六盘水断陷,以NW向褶皱及断裂为主,而泥盆系—石炭系沉积厚度较大。该断裂同时控制了黔西北铅锌成矿区内绝大多数铅锌矿床(图2-2)(王华云等,1996;金中国和黄智龙,2008;周家喜等,2010,2012;王峰等,2013;Zhou et al.,2018a)。
展开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川滇黔地区地质概况 1
第一节 区域地层 3
一、基底 3
二、盖层 5
第二节 区域构造 5
一、康定-彝良-水城断裂 5
二、安宁河-绿汁江断裂 7
三、弥勒-师宗-水城断裂 7
四、小江断裂带 7
第三节 区域岩浆岩 8
一、基本特征 8
二、峨眉山玄武岩 8
第四节 区域构造演化 13
一、基底形成期 13
二、新元古代大陆裂解期 15
三、寒武纪至石炭纪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发展期 15
四、二叠纪至早三叠世攀西陆内裂谷演化期 17
五、三叠纪古特提斯洋闭合期 17
六、晚三叠世—白垩纪陆相盆地发育期 18
七、古近纪—第四纪现代地质构造地貌形成期 18
第五节 区域矿产 19
一、概况 19
二、铅锌矿 20
主要参考文献 29
第二章 黔西北地区地质概况 33
第一节 地层 35
第二节 构造 36
一、构造特征 36
二、演化过程 37
第三节 岩浆岩 38
第四节 矿产 40
主要参考文献 40
第三章 典型矿床地质特征 42
第一节 矿床(点)分布 42
一、NW向威宁-水城构造成矿亚带 42
二、NW向垭都-蟒硐构造成矿亚带 42
三、NNE向银厂坡-云炉河构造成矿亚带 44
第二节 典型矿床地质 44
一、猫榨厂 44
二、天桥 48
三、板板桥 54
四、筲箕湾 58
五、青山 63
六、杉树林 67
七、银厂坡 71
八、罐子窑 72
九、猪拱塘 76
十、其他矿床 79
主要参考文献 82
第四章 元素地球化学 84
第一节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84
一、天桥 84
二、板板桥 88
三、筲箕湾 90
四、杉树林 93
五、地质意义 95
第二节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 98
一、天桥 98
二、板板桥 102
三、筲箕湾 104
四、杉树林 106
五、地质意义 107
主要参考文献 109
第五章 同位素地球化学 111
第一节 C-O同位素组成特征 111
一、天桥 111
二、板板桥 112
三、筲箕湾 113
四、青山 114
五、杉树林 115
六、银厂坡 116
七、猪拱塘 117
八、地质意义 119
第二节 S同位素组成特征 121
一、猫榨厂 121
二、天桥 122
三、板板桥 124
四、筲箕湾 125
五、青山 126
六、杉树林 128
七、银厂坡 129
八、猪拱塘 130
九、地质意义 133
第三节 Pb同位素组成特征 136
一、猫榨厂 136
二、天桥 138
三、板板桥 140
四、筲箕湾 141
五、青山 142
六、杉树林 144
七、银厂坡 146
八、罐子窑 148
九、猪拱塘 149
十、地质意义 151
第四节 Sr同位素组成特征 154
一、天桥 154
二、筲箕湾 155
三、青山 155
四、杉树林 156
五、银厂坡 156
六、地质意义 157
主要参考文献 159
第六章 Zn同位素地球化学 162
第一节 Zn同位素研究现状 162
一、Zn同位素组成 163
二、Zn同位素分馏机制 165
三、Zn同位素体系应用 166
第二节 地质储库中Zn同位素组成 166
一、地外物质的Zn同位素组成 167
二、地幔和下地壳的Zn同位素组成 168
三、上地壳的Zn同位素组成 168
四、矿床的Zn同位素组成 169
第三节 Zn同位素分析方法 170
一、标样及表示方法 170
二、化学前处理 171
三、Zn同位素组成测定 172
第四节 Zn同位素组成 173
一、样品 173
二、天桥 173
三、板板桥 176
四、杉树林 178
第五节 地质意义 181
一、分馏机制及控制因素 181
二、S-Zn同位素体系 182
三、对Zn来源的示踪 183
四、对成矿流体运移方向的指示 185
五、对矿床成因的制约 185
主要参考文献 186
第七章 矿床成因与找矿预测 191
第一节 矿床成因 191
一、成矿地质背景 191
二、成矿地质条件 192
三、成矿流体性质 193
四、成矿物质来源 196
五、成矿时代 196
六、矿床成因 201
第二节 成矿预测 209
一、成矿要素 209
二、控矿因素 212
三、成矿规律 218
四、找矿标志 219
五、找矿模型 223
六、找矿远景区 224
主要参考文献 232
第八章 结论 236
一、主要认识 236
二、成矿预测 237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