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监测概况和评价方法
1 环境空气
1.1 监测情况
1.2 评价方法和依据标准
2 降水
2.1 监测情况
2.2 评价方法和依据标准
3 淡水
3.1 监测情况
3.2 评价方法和依据标准
4 海洋
4.1 监测情况
4.2 评价方法和依据标准
5 声环境
5.1 监测情况
5.2 评价方法和依据标准
6 生态
6.1 监测情况
6.2 评价方法和依据标准
7 农村
7.1 监测情况
7.2 评价方法和依据标准
8 辐射
8.1 监测情况
8.2 评价方法和依据标准
第2篇 生态环境质量状况
9 环境空气
9.1 地级城市环境空气质量
9.2 县级城市环境空气质量
9.3 区域站环境空气质量
10 降水
10.1 地级市降水质量
10.2 县(市、区)降水质量
11 地表水
11.1 地表水水质
11.2 河流水质
11.3 湖库水质
11.4 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
11.5 重点治理流域水质
12 饮用水水源地
12.1 城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
12.2 城镇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
13 地下水
13.1 国家考核点位地下水质量
13.2 区控点位地下水质量
13.3 地下水质量变化及原因分析
14 海洋环境
14.1 海水环境质量
14.2 海洋沉积物质量
14.3 海洋生物质量
15 城市声环境
15.1 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
15.2 城市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
15.3 城市功能区声环境质量
16 生态环境
16.1 2020年生态环境状况
16.2 生态环境状况年际变化及趋势分析
17 农村环境
17.1 农村环境质量状况
17.2 各环境要素质量状况
18 辐射环境
18.1 陆域辐射环境
18.2 近岸海域辐射环境
18.3 核电基地周边海域海洋辐射环境
第3篇 总结
19 生态环境质量综述
19.1 主要结论
19.2 生态环境质量主要问题
19.3 生态环境质量原因分析
20 对策建议
20.1 协同减排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持续全面改善大气环境
20.2 坚持“三水共治”,实施重点流域综合治理,推进生态补水工程
20.3 深入实施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建设“美丽海湾”
20.4 集中实施专项整治,改善声环境质量
20.5 坚持系统防控,统筹提升土壤、地下水、农村环境质量
20.6 加强生态空间管控,提升生态系统质量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