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医学动物实验科学
0.00     定价 ¥ 23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030733894
  • 作      者:
    编者:魏佑震//张杨杨//倪庆宾|责编:王静//李悦//刘晶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7-01
收藏
内容介绍
本书介绍了医学和生命科学研究领域常用的几种实验动物的一般性特征,以鼠、兔、犬为例详细地介绍了哺乳类实验动物的系统解剖学与生理学要点。此外,本书还介绍了实验动物饲育标准、质量控制、管理规范、动物伦理福利:描述了常规动物实验操作技术和方法;重点分系统地介绍了系列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包括疾病发生机制,疾病动物模型设计原理、制作方法、过程步骤、模型评估、模型各自特点及其应用。 本书适合医学、生物学、医学实验技术类等相关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医药、医械研发企事业、生命科学领域科研和管理人员等参考使用。
展开
精彩书摘
上篇 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
  人体是地球生命中*为复杂的巨系统。基于目前的认知,人类的组织结构被认为是地球生命的高级形式,其结构精妙严密,生理生化反应与代谢过程也几乎完美。然而,我们对人体基本的生理反应和生化过程分子机制的了解大多还基于想象与推理,生命运行的真实状况很可能超乎我们的想象。人类对自身机体生理和病理的既有认知,尤其是对神经系统细胞水平的组织模式、大脑的工作模式、多数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病理演化过程中靶点的揭露,以及许多有效治疗药物的发现,很大程度上都来自于对动物的研究。动物物种与人类之间的相似性越高,我们就越能获得有关基本生物学、疾病机制及治疗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可预测性等有用且精确的信息。然而,并非所有的疾病模型使用人类的近亲来模拟都是*理想的。在自然界演化的多样化生物系统中,几乎所有物种都是与众不同的,存在并展现出某些特别或非凡之处,借鉴这些特点可能有助于我们理解和把握人类自身的生理与病理特征,甚至有助于我们找到治疗疾病的方法。
  生理学、病理学及治疗学中的动物研究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6世纪,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使用已经持续了数千年。动物实验研究为人类健康做出了许多重大贡献,并为减轻人类痛苦提供了宝贵的数据。
  实验动物对我们理解现代医学和促进医学科学进步做出了重大牺牲。基于目前的认识,我们在使用动物作为替身来验证人类疾病原理和发掘潜在药物的同时,更应该落实实验动物的福利,从准备开展动物实验研究之始,就应建立起对实验动物生命的尊重意识并形成习惯。这是我们从事动物实验的研究人员应该培养的基本信念。
  第一章 动物实验常用动物
  地球生命系统的孕育和发生发展基于同一个环境及其演化过程,因此,地球生命具有统一性和相似性,尤其体现在基本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过程。具体来说,地球生命精彩纷呈,物种多样,存在形形色色、各具特异的形式,展现出显著不同的新陈代谢和周期变更。生物的多样性中有的表现为生命某一方面的突出代表和鲜明特色,这为我们理解、剖析人体及其生命过程提供了珍贵的参照和借鉴。当然,这种借助是有条件的,必须达到一定的标准要求,并不是所有的动物都适合作为实验用动物,目前经驯化培育成实验动物的种类仅是少数。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啮齿类动物是昀常见的模式生物。今天,每时每刻都有成千上万只动物被用于生物医学研究,主要是各种各样小鼠和大鼠疾病模型,但由于物种差异、方法缺陷和其他原因,有时实验结果的参考价值有限,啮齿类动物模型可能并不总是合适。但科学家们仍然高频率地使用啮齿类,其原因可能是基于科学界建立的啮齿类数据库、对啮齿类动物研究的经验惯性、模型熟悉程度、动物的可及性和成本等。哪种模型物种昀适合自己课题项目研究,这个问题常被轻视或忽略,或自以为、想当然。在设计和开展课题尤其是重大项目之际,利用动物进行实验研究,首要问题就应该是如何选用昀适合的实验动物。
  大型动物可能提供更准确和更有价值的疾病模型,但创建大型动物疾病模型一直面临挑战。非人灵长类动物(NHP)在生理学、结构、生殖、发育、认知和社会复杂性方面与人类相似,这使得 NHP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价值,尤其是在整体输出疗效方面,得到充分的认识与重视。事实上, NHP的研究在过去一个世纪的许多医学和科学进步中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实的困难则是大型动物的规模化与模式化。由于伦理考虑和伦理限制,黑猩猩和大型灵长类动物被禁止用于大多数动物模型的创建和许多类型药物的测试。
  寻找一种适合人类的、成本效益适中的动物作为疾病研究的模型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每个物种都有自己的独*之处,在我们尝试将其用于生物医学研究之前,需要对特定物种有更多的了解。
  第一节 哺乳纲动物
  一、啮齿目
  (一)小鼠
  小鼠(mouse)属于啮齿目 -鼠科-鼷鼠属 -小鼠种,来源于野生小家鼠,从 17世纪开始被用于机体结构学研究及动物实验。现已育成上千种独立的小鼠封闭群、近交系,遍布于全球各地,是用量昀大、品种昀多、用途昀广的模式实验动物,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医学、兽医学等领域。
  1. 生物学特性
  1)形态结构及生理学特性
  (1)毛色:有多种毛色,如白色、灰色、黑色、棕色、黄色、巧克力色、白斑等。
  (2)体态:面部尖突,嘴脸前部有长长的触须,耳耸立呈半圆形,眼大鲜红,尾较长,尾部覆有环状角质的小表皮鳞。体形小,出生时 1.5 g左右,一般成年雌鼠 18~40 g、雄鼠 20~49 g,体长小于 15.5 cm。3周左右即可离乳,寿命 2~3年。体重 18~20 g时即可作为成年鼠用于动物实验。
  (3)尾部有 4根血管,上、下为动脉,左、右为静脉。体外测量心血管参数、血管内给药、采血常利用这些血管。
  (4)消化系统:小鼠消化系统与人的比较类似,分为消化管(食管、肠管等)和消化腺(唾液腺、肝脏、胰腺、肠壁腺等),小鼠具有胆囊(大鼠没有)。
  (5)生殖系统:小鼠子宫呈双子宫型,胸部有 3对乳头,腹部有 2对乳头。生殖生理成熟早,繁殖力强,生长周期短。 6~7周时性成熟,雌性 35~50 d,雄性 45~60 d;性周期为 4~5 d,妊娠期为 19~21 d,哺乳期为 20~22 d;有产后发情的特点,便于繁殖。雌鼠交配后 10~12 h,于阴道口形成白色的阴道栓,可视为受孕成功的标志。为全年发情动物,生育期 1年,可产仔 6~10胎/年,每胎产仔数为 8~15只。染色体为 20对。
  (6)神经系统:小鼠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脊神经、自主神经。脑分为大脑、间脑、中脑、小脑、脑桥、延髓,分界清晰。
  (7)生理指标:体温 37~39℃,呼吸频率 84~230次/min,心率 470~780次/min,耗氧量 1.65 mm3/(g min),通气率 11~36 ml/min,潮气量 0.09~0.23 ml,收缩压 95~ 125 mmHg*、舒张压 67~90 mmHg;红细胞总数 7.7×1012~12.5×1012/L,血红蛋白 10~ 19 g/100 ml,白细胞总数 6×109~12×109/L,血浆总蛋白 4.2~5.5 g/100 ml。
  2)行为习性
  (1)性情:温顺,胆小怕惊,不主动咬人,易于捉拿、保定。更换环境或者大声恐吓时可受惊,受到攻击时则会咬人。
  (2)适应性:环境适应性差,对外界环境变化反应敏感,不耐饥渴,不耐冷热。对疾病抵抗力较差,患传染病时往往会成群死亡;哺乳母鼠遇强光、噪声刺激时容易出现吃仔现象。
  (3)习性:属夜行性动物,昼伏夜动,其进食、交配、分娩多发生于夜间,傍晚、黎明时昀活跃。喜欢啃咬,门齿终身生长,靠啃咬磨损来维持牙齿长度。群体饲养时,性成熟的雄鼠好斗,头、背、会阴、尾部常被咬伤。
  (4)居性:具有群居性。群养时,饲料消耗量多,小鼠生长快。成年鼠要雌、雄分养。
  2. 常用品种、品系
  全球已育成小鼠品系 1000条种。使用昀多的是封闭群小鼠;常用的近交品系小鼠约有 250多种,均具有不同特征;突变品系小鼠约有 350多种。
  1)封闭群
  以非近亲交配方式进行繁殖的一个动物种群,在不从外部引入新个体的条件下,至少连续繁殖 4代,为一个封闭群。
  (1)KM:KM(Kun Ming)小鼠起源于美国洛克菲勒医学研究所(1926年)从瑞士引入白化小鼠培育而成的瑞士 Swiss小鼠。1944年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从印度 Hoffkine研究所引进 Swiss小鼠,饲养在中国昆明中央防疫处,称为昆明小鼠。该小鼠毛白色,繁殖力强、抗病力强、适应力强、肿瘤自发率低、成活率高,是我国迄今为止使用量昀大的封闭群小鼠。
  (2)ICR:ICR(Institute of Cancer Research)小鼠,是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于 1948年用 Swiss小鼠以多产为目标选育而成。该小鼠毛白色,性情温顺、繁殖力强、生长速度快,实验重复性较好。
  (3)NIH:NIH(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小鼠,是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培育 Swiss小鼠而成的远交小鼠,1980年引入我国。该小鼠毛白色,许多生长性状与 KM相似,免疫反应敏感性比较好,是许多生物制品检定实验公认的标准动物。
  (4)CFW:CFW(Carworth Farms White)小鼠,即 Swiss Webster小鼠,毛白色。 1935年由韦伯斯特(Webster)博士通过从洛克菲勒医学研究所引进的 Swiss小鼠经 20代高度近亲交配后远亲交配而成。
  2)近交系
  该品系经连续 20多代的全同胞兄妹交配培育而成,品系内所有个体都可追溯到起源于第 20代或之后代数的一对共同祖先,为近交系。我国使用量较多的是近交系小鼠 C57BL/6、BALB/c、C3H等。
  (1)C57BL/6:毛黑色,是继人类之后第二个基因被测序完成的哺乳动物,许多基因工程小鼠都以 C57BL/6作为背景品系,如 APP小鼠、ApoE小鼠等。C57BL/6小鼠乳腺癌发病率低,对放射物质耐受力强,细胞免疫力随月龄增加而略微降低,寿命长,是肿瘤学、免疫学、生理学、遗传学研究的常用品系。
  (2)BALB/c:毛白色,生长较慢,所需能量高,不易饲养;自发乳腺肿瘤发病率低,但用乳腺肿瘤病毒诱发时发病率变高;老龄鼠易发生心脏病变,多发动脉硬化;对放射性辐射极为敏感;常用于肿瘤、免疫学、核医学、单克隆抗体等研究。
  (3)C3H:该品系通过 Bagg白化雌鼠与乳腺肿瘤高发株 DBA雄鼠杂交,再经近交培育而获得。6~10个月雌鼠乳腺癌自发率为 85%~100%,14个月肝癌自发率为 85%;对炭疽杆菌有抵抗力;常用于肿瘤学、免疫学等研究。
  (4)DBA:毛淡棕色,是昀早培育的近交系,包括 DBA/1、DBA/2亚系。DBA/1繁殖鼠乳腺癌发生率较高(鼠龄 1年以上达 75%);DBA/2可见有听源性癫痫发作,36日龄小鼠为 100%,55日龄后为 5%;能自发淋巴瘤;常用于肿瘤、遗传、免疫等研究。
  (5)我国培育的近交系:中国 1号(C-1),白化,繁殖力中等, 2 个月体重 17 g,肿瘤自发率低。津白 1号(TA1),白化,繁殖力中等, 2 个月体重 20~25 g,肿瘤自发率低。津白 2号(TA2),白化,繁殖力中等,乳腺癌自发率高。 L615品系,毛褐色,由 C57BL品系与昆明品系小鼠杂交而成,通过 20代兄妹近亲交配培育出来,适用于白血病研究。
  3)突变系
  突变系动物是指通过自然突变、人工定向诱导突变的方法使正常染色体基因发生突变,这种遗传变异造成后代的某个性状与亲本不同,成为具有某种特殊性状表型的遗传品系。
  (1)BALB/c-nu:BALB/c品系小鼠 8号染色体上的裸基因(nu)突变,导致毛发生长失常,称为裸鼠(nude mouse),同时胸腺上皮细胞发育不全,缺乏 T细胞和免疫应答性。此鼠免疫缺陷,易受外界微生物侵染而发生疾病;可接受异体器官组织移植,尤其适合人源性肿瘤的移植、生长;广泛应用于人类肿瘤、免疫缺陷疾病的发生机理等研究。
  (2)SCID:16号染色体上的 Scid隐性基因突变导致 T、B淋巴细胞缺失的重度联合免疫缺陷小鼠。 SCID小鼠的饲养条件要求高;在成瘤所需肿瘤细胞接种量及成瘤速度上有一定优势,可以更有效地进行异种移植,包括人源肿瘤细胞系异种移植(cell derived xenograft,CDX)和人源肿瘤组织异种移植(patient derived tumor xenograft, PDX)等。
  (3)NOD/SCID:SCID小鼠与非肥胖性糖尿病小鼠(NOD)品系回交的免疫缺陷小鼠,既具有 SCID小鼠的特征,同时还表现出 NOD小鼠所具有的多种固有免疫缺陷,包括 NK细胞活性低、骨髓功能不正常、约 30%纯合子无补体成分 C5且缺乏补体系统的溶血活性。可移植各种肿瘤细胞、组织
展开
目录
目录
上篇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
第一章动物实验常用动物3
第一节哺乳纲动物3
一、啮齿目3
二、食肉目17
三、兔形目23
四、偶蹄目27
五、灵长目(非人)31
第二节鸟纲动物39
第三节两栖纲动物41
第四节爬行纲动物42
第五节鱼纲动物43
第二章常用哺乳类实验动物结构和生理要点46
第一节基本结构与生理学概念46
一、生命基本活动及功能调节46
二、常用解剖学方位、术语48
三、动物体表分部49
四、动物体内概况50
第二节运动系统51
一、骨骼52
二、肌肉56
第三节消化系统58
一、消化管59
二、消化腺61
第四节呼吸系统62
第五节心血管系统65
一、心脏65
二、血管67
第六节泌尿系统68
一、肾脏68
二、输尿管69
三、膀胱69
第七节生殖系统69
一、雄性生殖系统69
二、雌性生殖系统71
第八节神经系统75
一、中枢神经76
二、外周神经79
第三章实验动物质量标准化控制82
第一节遗传学质量控制82
一、遗传学控制分类及应用82
二、遗传质量的监测88
第二节微生物/寄生虫质量控制101
一、微生物/寄生虫质量等级101
二、中国实验动物微生物学/寄生虫学质量标准102
三、全球实验小鼠/大鼠检测项目103
四、质量检测标准的实施110
第四章实验动物管理及伦理规范112
第一节实验动物管理112
一、法规及管理机构112
二、环境与设施118
第二节实验动物的饲养管理119
一、小鼠的饲养管理119
二、大鼠的饲养管理120
三、兔的饲养管理121
四、豚鼠的饲养管理123
五、金黄地鼠的饲养管理124
六、犬的饲养管理124
七、猫的饲养管理126
八、小型猪的饲养管理126
九、猴的饲养管理127
第三节实验动物的繁殖和保育129
一、实验动物繁殖129
二、近交系动物的繁殖和保育134
三、封闭群动物的繁殖和保育134
四、杂交群动物的繁殖和保育135
五、突变系的繁殖和保育136
第四节动物实验中实验动物伦理与福利137
一、动物实验伦理137
二、实验动物伦理137
三、伦理审查原则139
四、实验动物福利140
五、实验动物福利原则140
六、保障实验动物福利的途径143
第五章动物实验设计144
第一节动物实验对象的选择144
一、实验动物的可代表性144
二、实验动物的敏感性与特异性144
三、实验动物的标准化144
第二节动物实验的基本原则145
一、随机化原则145
二、对照的原则145
三、重复的原则146
第三节动物实验设计的类型与步骤146
一、实验的基本要素146
二、实验设计类型147
三、实验设计基本内容148
四、实验的基本步骤149
第四节动物实验中的偏倚及其控制150
一、偏倚的概念150
二、选择偏倚150
三、混杂偏倚151
四、测量偏倚151
第五节动物实验记录及研究报告151
一、动物实验记录的一般要求152
二、动物实验记录软件154
三、动物实验研究报告154
第六章动物实验操作方法和技术156
第一节动物实验过程的影响因素156
第二节动物实验基本操作技术158
一、实验动物标记方法158
二、实验动物的抓取与保定160
第三节动物实验常用麻醉与外科技术166
一、实验动物的麻醉166
二、动物实验外科手术170
第四节动物实验给药方法174
一、注射给药法174
二、经口给药法175
第五节实验动物体液采集方法176
一、血液采集方法177
二、其他体液采集方法178
第六节实验动物终点处理181
第七章动物实验安全管理183
第一节动物实验过程中的安全问题183
一、常见人畜共患病病原生物183
二、常致人体反应的动物过敏源186
三、实验动物源控制186
四、实验人员管控187
五、动物实验过程中物理性伤害控制188
第二节动物实验过程安全应对措施188
一、感染性实验安全隐患及应对188
二、错误操作的应对措施189
第三节实验动物基因工程研究中的生物安全190
一、基因工程中的生物安全法律法规190
二、基因工程中的生物安全问题190
三、基因工程操作中的生物安全问题191
下篇人类疾病与动物疾病模型
第八章人类疾病模型概论197
第一节人类疾病动物模型概念198
一、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基本含义199
二、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价值与意义199
第二节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分类201
一、按系统器官疾病分类201
二、按模型制作病因分类201
第九章免疫缺陷与基因修饰动物模型204
第一节免疫缺陷病动物模型204
一、T淋巴细胞缺陷动物205
二、B淋巴细胞缺陷动物206
三、NK细胞免疫功能缺陷动物206
四、重度联合免疫缺陷动物206
第二节人源化动物模型208
一、临床问题208
二、造模机制209
三、造模方法209
四、模型评估210
五、模型特点210
六、模型应用212
第三节实验动物转基因技术212
一、转基因实验动物制备常用技术213
二、转基因实验动物制备的常见问题215
三、转基因实验动物的应用领域216
四、转基因实验动物制作过程中的常规技术217
第四节实验动物基因修饰技术220
一、常用的基因修饰技术220
二、Cas9技术225
三、基因修饰实验动物的应用226
第十章消化系统疾病与动物模型228
第一节胃炎大小鼠模型228
第二节炎症性肠病大小鼠模型233
一、自发性IBD动物模型234
二、诱导型IBD动物模型234
三、基因工程IBD动物模型239
第三节消化性溃疡大鼠模型241
一、Hp消化性溃疡模型241
二、非甾体类抗炎药胃溃疡模型242
三、半胱胺十二指肠溃疡模型243
四、幽门结扎胃溃疡模型243
五、十二指肠液反流胃溃疡模型244
第四节急性胰腺炎大小鼠模型245
第五节结扎丝线复合LPS牙周炎大鼠模型248
第十一章呼吸系统疾病与动物模型250
第一节变应性鼻炎小鼠模型250
第二节慢性鼻窦炎大鼠模型252
第三节吸入性急性肺损伤大鼠模型253
第四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模型255
第五节尘肺大鼠模型257
第六节睡眠呼吸障碍大小鼠模型259
第十二章泌尿系统疾病与动物模型262
第一节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大小鼠模型262
第二节肾小球疾病动物模型264
一、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模型264
二、Thy1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模型265
三、微小病变型肾病模型267
四、IgA肾病模型268
五、肾小球硬化性肾病模型269
第三节庆大霉素中毒性肾病大鼠模型270
第四节尿路结石大小鼠模型272
第五节慢性前列腺炎大鼠模型276
第十三章生殖/围产疾病与动物模型278
第一节围绝经期综合征大鼠模型278
第二节宫内感染脂多糖羊膜腔注射大鼠模型281
第三节早产、流产大小鼠模型282
第四节新生儿窒息大鼠仔鼠模型286
第十四章心血管系统疾病与动物模型288
第一节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288
第二节心肌病动物模型293
第三节缺血性心脏病动物模型296
第四节心律失常动物模型301
第五节心力衰竭动物模型305
第十五章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与动物模型311
第一节糖尿病大鼠模型311
第二节脂肪肝大鼠模型313
第三节高脂血症金黄地鼠模型316
第四节肥胖相关基因啮齿类模型317
第五节高血压大小鼠模型319
第十六章神经系统疾病与动物模型325
第一节脑缺血再灌注大小鼠模型326
一、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326
二、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327
第二节脑出血大鼠模型330
第三节癫痫大小鼠模型333
一、急性惊厥模型334
二、慢性癫痫模型336
三、遗传性癫痫模型337
四、耐药性癫痫模型338
第四节阿尔茨海默病动物模型338
一、转基因AD模型339
二、非转基因AD动物模型341
第五节帕金森病动物模型343
第六节药物性亨廷顿病动物模型348
一、兴奋性神经毒素诱导的亨廷顿病模型348
二、线粒体毒素3-硝基丙酸亨廷顿病模型350
第七节亨廷顿病转基因动物模型352
第八节实验变应性脑脊髓炎小鼠模型355
第十七章心理与精神疾病动物模型359
第一节急慢性痒小鼠模型359
一、急性痒模型360
二、慢性痒模型361
三、触诱发痒模型363
第二节急慢性痛大小鼠模型365
一、急性痛模型365
二、慢性痛模型367
三、面颊部急性痛和痒模型370
第三节抑郁症动物模型370
第四节焦虑症大鼠模型377
第五节拘束应激动物疾病易感模型381
第六节睡眠障碍大鼠模型382
第七节自闭症小鼠模型384
第十八章运动系统疾病与动物模型388
第一节骨性关节炎兔模型388
第二节股骨头坏死大鼠模型390
第三节坐骨神经损伤大鼠模型391
第四节脊髓损伤动物模型393
第五节激光定位脊髓撞伤小鼠模型397
第十九章视器疾病与动物模型400
第一节变应性结膜炎大小鼠模型400
第二节细菌性角膜炎兔模型401
第三节代谢性白内障动物模型403
第四节青光眼动物模型404
第五节药物性视网膜退变动物模型405
第六节视网膜静脉阻塞光凝大鼠模型407
第七节视网膜光损伤大鼠模型408
第八节自发性视网膜退变大小鼠模型409
第二十章听器疾病与动物模型412
第一节分泌性中耳炎动物模型413
第二节慢性内淋巴积液豚鼠模型414
第三节螺旋神经节损伤性聋豚鼠模型416
第四节听毛细胞损伤性聋豚鼠模型417
第二十一章肿瘤发生与动物模型419
第一节皮下成瘤裸鼠模型419
第二节肠癌小鼠模型421
第三节肝癌动物模型423
第四节胆管癌大鼠模型426
第五节肺癌动物模型428
一、实验动物的选择428
二、常用肺癌动物模型制备和应用429
第六节膀胱癌动物模型433
第七节宫颈癌原位移植小鼠模型437
第八节乳腺癌树鼩模型439
第九节前列腺癌转基因小鼠模型440
第十节淋巴瘤小鼠模型442
第十一节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小鼠模型443
第二十二章再生医学动物模型446
第一节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模型446
第二节臂丛神经根撕脱C6再植大鼠模型448
第三节小鼠腹腔心脏移植模型449
主要参考文献454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