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专业简介
1.1 专业设置
1.1.1 航空航天产品
1.1.2 航空航天类专业面临任务与国家需求
1.1.3 各专业的主要任务
1.1.4 相关专业之间的关系
1.2 专业历史
1.2.1 国际上航空航天类专业的设置情况简介
1.2.2 本专业在我国的历史沿革
1.2.3 本专业在国内设置的情况
1.3 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1.3.1 本科
1.3.2 士
1.3.3 博士
1.3.4 博士后
1.3.5 人才培养体系组织架构
1.4 基本知识结构
1.4.1 课程结构
1.4.2 基本专业知识结构
1.5 专业发展前景
1.6 本课程的目的
第2章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
2.1 专业范畴
2.1.1 飞行器
2.1.2 专业范畴
2.1.3 本专业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历史沿革
2.2 教学安排
2.2.1 飞行器发展趋势
2.2.2 能力要求
2.2.3 素质要求
2.2.4 课程体系
2.3 研究方法与手段
2.3.1 定性设计方法
2.3.2 飞行器一体化综合设计
2.3.3 试验
2.3.4 数字化设计
2.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的特色
2.4.1 新概念飞行器设计研究
2.4.2 直升机总体设计
2.4.3 多学科设计优化
2.4.4 复合材料结构设计理论与技术
2.4.5 智能材料与结构
2.4.6 占构抗疲劳设计
2.4.7 飞行器结构动力学设计
2.4.8 飞行器起落装置设计
2.4.9 无人机起飞和回收
2.5 发展趋势
2.5.1 新概念/新型飞行器
2.5.2 新概念/新型飞行器结构
2.5.3 系统综合
2.5.4 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
2.5.5 新手段
第3章 飞行器制造工程
3.1 专业范畴
3.1.1 飞行器制造特点与技术要求
3.1.2 用于飞行器结构的典型材料
3.1.3 专业范畴
3.2 教学安排
3.2.1 培养目标
3.2.2 能力要求
3.2.3 素质要求
3.2.4 课程体系
3.3 研究内容
3.3.1 零件制造技术
3.3.2 装配制造技术
3.3.3 制造中的数字化与智能化技术
3.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制造专业的特色
3.4.1 钣金成形技术
3.4.2 飞机装配技术
3.4.3 数字化设计制造技术
3.5 发展趋势
3.5.1 飞机零件制造技术发展趋势
3.5.2 飞机装配技术发展趋势
3.5.3 飞机数字化测量与检测技术发展趋势
3.5.4 飞机智能制造技术发展趋势
第4章 飞行器动力工程
4.1 专业范畴
4.1.1 飞行器动力装置
4.1.2 专业范畴
4.1.3 本专业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历史沿革
4.2 教学安排
4.2.1 飞行器动力的发展趋势
4.2.2 能力要求
4.2.3 素质要求
4.2.4 课程体系
4.3 研究方法与手段
4.3.1 理论分析与经验设计
4.3.2 数值仿真
4.3.3 试验研究
4.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的特色
4.4.1 进排气系统与飞/发一体化设计
4.4.2 叶轮机气动热力学
4.4.3 发动机燃烧与传热技术
4.4.4 发动机结构强度与振动设计技术
4.4.5 发动机控制、故障诊断与健康管理技术
4.5 飞行器动力工程发展趋势
4.5.1 航空发动机总体发展趋势
4.5.2 推进系统进排气技术
4.5.3 叶轮机气动热力学
4.5.4 先进发动机燃烧室技术
4.5.5 热端部件高效冷却技术
4.5.6 先进发动机结构与强度技术
4.5.7 先进发动机控制技术
第5章 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工程
5.1 专业范畴
5.1.1 专业背景与毕业去向
5.1.2 专业内涵
5.1.3 本专业技术的外延
5.1.4 本专业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历史沿革
5.2 教学安排
5.2.1 业务培养目标
5.2.2 业务培养要求
5.2.3 素质要求
5.2.4 课程设置
5.3 研究方法与技术手段
5.3.1 概述
5.3.2 理论方法
5.3.3 实验方法
5.3.4 数值模拟
5.3.5 半物理仿真
5.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工程专业的特色
5.4.1 教学和人才培养
5.4.2 飞行器环境控制研究
5.4.3 飞机防/除冰研究
5.4.4 飞行器生命保障研究
5.5 发展趋势
5.5.1 飞行器环境控制
5.5.2 飞机防/除冰
5.5.3 飞行器生命保障
5.5.4 人机功效
附录 航空航天类专业质量国家标准(部分)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