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人工智能重塑社会秩序
5年前,人工智能(AI)这一主题出现在一个会议的议程上。本书的三位作者中,有一位差点儿缺席了这个会议,因为他以为这只是一场超出他通常关注范围的技术讨论。而另一位作者当时则力劝他三思,并解释说人工智能将很快影响到人类所涉足的几乎每一个领域。
那次会面引发了积极讨论,很快第三位作者也欣然加入进来,并最终促成了这本书的诞生。人工智能将引发社会、经济、政治和外交政策领域的划时代变革,这种前景预示着它的影响超出了任何一位作者或单个领域内专家的传统关注范围。事实上,要解答它所带来的问题,需要的知识甚至远超人类已有的经验。
因此,在技术、历史和人文领域各方熟识人士的热心建议和通力协作之下,我们开展了一系列与人工智能相关的对话。
无论何时何地,人工智能都正变得日益普及。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专攻这一领域,为将来从事这一领域与之相关的职业做着准备。2020年,美国人工智能初创企业筹集了近380亿美元的资金,他们的亚洲同行筹集了250亿美元,而欧洲的这个数字则是80亿美元。美国、中国和欧盟这三大区域政府都召开了高级别会议,研究人工智能并报告相关结论。现在,政治领袖和企业领导人经常称,他们的目标是在人工智能领域“获得胜利”,或者至少是让人工智能为己所用,以实现他们的目标。
如此种种,均是事实之一面,若割裂开来不见全局,则有盲人摸象之嫌。人工智能不是一个行业,更不是单一的产品。用战略术语来说,它甚至不是一个“领域”。它是科学研究、教育、制造、物流、运输、国防、执法、政治、广告、艺术、文化等众多行业及人类生活各个方面的赋能者。人工智能的特点,特别是它的学习、演化和让人大吃一惊的能力,将颠覆和改变所有这些方面。由此产生的结果将是人类身份的转变,以及人类对现实体验水平的提升,所达到的高度是人类自现代曙光初现以来从未企及的。本书旨在对人工智能加以阐释,并向读者指出我们未来几年必须面对哪些问题,以及着手解答这些问题需要哪些工具。这些问题包括:
医疗、生物学、空间和量子物理学领域的人工智能
赋能创新会是什么情形?
通过人工智能构建的人类“最佳伙伴”是什么样子
的,尤其是对孩子们来说?
由人工智能驱动的战争是什么样的?
人工智能可以感知人类无法感知的现实世界吗?
当人工智能参与到对人类行为的评估和塑造中时,
人类将如何改变?
“ 人”的存在又意味着什么?
在过去的4年里,我们和基辛格的知识事务助理梅雷迪思·波特一直保持会面,共同探讨上述和其他各种问题,试图理解人工智能崛起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2018—2019年,在梅雷迪思的帮助下,我们的想法有幸转化成数篇文章。这给了我们不少信心,于是便将这些文章进行阐说扩展,遂成此书。
我们2020 年的会面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不得不通过视频会议的方式进行,这种技术不久前还是异想天开,现在却已无处不在。随着全世界因疫情陷入封锁,遭受着只有在过去一个世纪的战争时期才经历过的损失和混乱,我们的会面变成了一个论坛,旨在讨论那些人工智能不具备的人类属性:友谊、同理心、好奇心、怀疑和担忧。
相较而论,我们三个人对人工智能的乐观程度各不相同。但我们一致同意,这种技术正在改变人类的思想、相较而论,我们三个人对人工智能的乐观程度各不相同。但我们一致同意,这种技术正在改变人类的思想、知识、感知和现实,并在此过程中引发了人类历史进程的变迁。在本书中,我们既不褒扬人工智能,也不试图去贬低它。因为无论你怎样看待人工智能,它都已变得无所不在。我们试图去做的,是在人工智能带来的影响尚在人类理解范围之内时,对这种影响加以考量。我们希望,本书能成为一个起点、一剂触发未来讨论的催化剂;我们将本书视为一个提出问题的契机,而不是一副装作自己无所不知的自负面具。
对我们而言,试图用区区一本书来定义一个新时代,无疑太过狂悖。无论哪个领域的专学,都无法单枪匹马地理解一个机器能够自主学习和运用逻辑的未来,而这种学习和运用可能已经超出目前人类理性可及的范围。因此,各个社会必须展开合作,不仅是为了理解,也是为了适应这样的未来。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范本,让他们自行决定未来应该是何种模样。人工智能的未来仍在人类的掌控之中,而我们的使命,就是以我们的价值观来塑造它。
前言 人工智能重塑社会秩序
第一章 我们的处境
第二章 何以至此:技术与人类思想的演变
第三章 从图灵到当下,以及未来
第四章 全球网络平台
第五章 安全与世界秩序
第六章 人工智能与人类身份
第七章 人工智能与未来
致谢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