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研究浙南洞头海岛民居的建筑形态和建构技术,主要研究目的是总结在特殊条件下海岛民居建筑形态和建构上的海洋特征、文化根源、适宜技术、生态策略等地域特征,研究的具体内容主要有五个方面:
首先,介绍了海岛村落民居的来源。从海岛地理、气象、人文、产业等环境条件开始,再介绍历史沿革,研究闽南人迁移等背景原因;分析聚落形成、研究村落选址特征及遗存历史文化村落情况。
其次,介绍了海岛民居遗存还有哪些问题。民居调查范围涉及早期各种建筑遗迹和现存石头民居,画出了民居历史演变时间轴;调查了清代、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三个时期石头民居,并对其代表性特征进行整理、记录和比较。
再次,对海岛民居建筑形态进行了研究。从平面形制开始,对厅堂空间、剖面、屋顶、外观造型、门窗细部等进行总结分类,主要说明石头民居形态样式的问题;对海岛民居建构技术进行了研究,介绍了海岛民居建筑材料以及民居施工建房程序;归类民居的结构体系,研究内部木作,石墙砌法和屋面防风构造,主要内容说明了石头民居是怎么建造的问题。
最后,探讨了海岛石头民居为什么是这样的,即总结地域特征。分析海岛民居的环境适应性及避风藏风技术特征;研究海岛民居的平面体型、围护结构、通风、遮阳、抗旱等适宜生态技术策略;从居住习俗、闽南文化、渔商文化来剖析建筑形态的深层原因;总结海岛民居的适宜建构策略。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