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移动社会网络中信息传播与控制
0.00     定价 ¥ 8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121464010
  • 作      者:
    作者:许力//张欣欣|责编:李筱雅
  • 出 版 社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9-01
收藏
畅销推荐
内容介绍
大规模网络的普及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为研究信息和影响力在网络中的传播提供了全新的机会。本书围绕近年来移动社会网络中信息传播与控制的研究热点和难点,重点介绍和分析了移动社会网络中的重要节点识别、信息传播、谣言检测与抑制3方面的具体应用。全书共有4部分,分别为移动社会网络概述、移动社会网络的重要节点识别、移动社会网络的信息传播、移动社会网络的谣言检测与抑制。其中,第一部分是对移动社会网络和社会影响力与信息传播模型相关知识的综述;第二部分通过分析移动社会网络的网络特征和社会属性,提出了重要节点识别方案;第三部分通过研究移动社会网络中的社团特征、用户的移动特征和信息传播规律,提出了多种信息传播最大化方案;第四部分通过挖掘移动社会网络中多实体信息传播的竞争关系和谣言信息的传播特征,提出了谣言检测和抑制方案。 本书可供网络空间安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软件工程、应用数学等专业研究人员、相关教师、研究生及高年级本科生参考,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展开
目录
第一部分 移动社会网络概述
第1章 移动社会网络
1.1 移动社会网络及其性质
1.2 信息物理社会系统
1.2.1 车载社会网络
1.2.2 智能电网
1.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2章 社会影响力与信息传播模型
2.1 社会影响力
2.2 信息传播模型
2.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移动社会网络的重要节点识别
第3章 基于活跃度的重要节点识别方案
3.1 背景与相关工作
3.2 节点活跃度的定义
3.3 基于活跃度的重要节点识别
3.3.1 基于活跃度的重要节点识别算法
3.3.2 SIS模型传播算法
3.4 实验与分析
3.4.1 实验数据集简介
3.4.2 不同方案识别出的重要节点的对比
3.4.3 不同方案传播能力的比较
3.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基于社会属性和拓扑性质的重要节点识别方案
4.1 背景与相关工作
4.2 基于社会属性和结构洞的重要节点识别
4.2.1 用户社会属性相似度的计算
4.2.2 用户拓扑位置重要性的计算
4.2.3 用户的社会影响力计算
4.3 算法分析
4.3.1 基于社会属性的用户重要性分析
4.3.2 基于拓扑位置的用户重要性分析
4.4 实验与分析
4.4.1 实验数据集的信息
4.4.2 采用不同方法识别出的前k个节点的对比
4.4.3 移除SASH识别出的节点和网络鲁棒性的关系
4.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 基于全局信任模型的重要节点识别方案
5.1 背景及相关工作
5.2 基于全局信任模型的重要节点识别
5.3 实验与分析
5.3.1 实验数据集简介
5.3.2 相关实验与分析
5.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6章 基于随机游走概率的重要节点识别方案
6.1 背景及相关工作
6.2 基于随机游走概率的重要节点识别
6.2.1 基于二跳邻居网络的节点影响力评估
6.2.2 基于随机游走概率的重要节点选取
6.3 实验与分析
6.3.1 实验数据集及对比方案
6.3.2 算法参数设置
6.3.3 实验结果分析
6.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移动社会网络的信息传播
第7章 基于局部密度聚类的社团检测方案
7.1 背景与相关工作
7.2 基于局部密度聚类的社团检测
7.2.1 用户重要性度量
7.2.2 局部密度聚类
7.3 对比实验与分析
7.3.1 实验数据集的信息
7.3.2 聚类效果
7.3.3 评价指标的比较
7.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8章 基于波动粒子群的信息传播最大化方案
8.1 背景与相关工作
8.2 基于波动粒子群的最具影响力节点识别
8.2.1 基于社团划分的最具影响力初始节点识别
8.2.2 波动粒子群优化算法
8.3 实验与分析
8.3.1 实验数据集的信息
8.3.2 不同数据集中的社团划分效果
8.3.3 影响力节点对移动社会网络鲁棒性的影响
8.3.4 实验结果分析
8.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9章 基于模体的信息传播最大化方案
9.1 背景与相关工作
9.2 基于模体的信息传播最大化
9.2.1 关键网络模体的定义
9.2.2 基于机器学习的网络模体识别
9.2.3 信息传播网络的重构
9.3 实验与分析
9.3.1 实验数据及参数设置
9.3.2 实际案例分析
9.3.3 模体重要性评价
9.3.4 信息传播最大化效率
9.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10章 基于链路预测的信息传播最大化方案
10.1 背景及相关工作
10.2 基于链路预测的信息传播最大化
10.2.1 基于引力解码的变分图自编码器
10.2.2 基于相似度递减传递算法的节点影响力评估
10.3 实验与分析
10.3.1 链路预测效果分析
10.3.2 信息传播效果分析
10.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移动社会网络的谣言检测与抑制
第11章 基于双向动态图的谣言检测方案
11.1 背景与相关工作
11.2 问题形式化定义
11.3 基于双向动态图注意力网络的谣言检测模型
11.3.1 时序图嵌入模块
11.3.2 双向图嵌入模块
11.3.3 谣言检测模块
11.4 实验与分析
11.4.1 实验配置
11.4.2 实验结果对比
11.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12章 融合用户表示的谣言检测方案
12.1 背景与相关工作
12.2 问题形式化定义
12.3 融合用户表示的谣言检测模型
12.3.1 用户嵌入模块
12.3.2 节点增强表示模块
12.4 实验与分析
12.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13章 基于正向通信支配集的主动谣言控制方案
13.1 背景与相关工作
13.2 基于正向通信支配集的主动谣言控制
13.2.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