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经络
第一节 经络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现象
第二节 经络学说在临床上的运用
第三节 十二经脉
第四节 奇经八脉
第五节 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
第二章 腧穴
第一节 腧穴的分类
第二节 腧穴的主治作用
第三节 腧穴的体表定位
第三章 针法
第一节 针刺临床基本功
第二节 得气和针感
第三节 进针
第四节 针刺方向和深浅
第五节 提插和捻转
第六节 留针和出针
第七节 针刺异常情况
第八节 分部腧穴针刺操作
第九节 作用于经络腧穴的辅助手法
第十节 作用于毫针的辅助手法
第十一节 针刺补泻的原则
第十二节 单式针刺补泻手法
第十三节 大补大泻和平补平泻
第四章 灸法
第一节 灸法临床基础
第二节 灸法操作原则
第三节 艾炷着肤灸
第四节 艾炷隔物灸
第五节 艾条悬起灸
第六节 温针灸和温灸器灸
第五章 神经科病证的针灸治疗
第一节 头痛
第二节 面痛
第三节 面瘫
第四节 神乱
第五节 神昏
第六节 痴呆
第七节 不寐
第八节 癫狂
第九节 郁证
第六章 呼吸科病证的针灸治疗
第一节 咳嗽
第二节 感冒
第三节 哮喘
第七章 消化科病证的针灸治疗
第一节 呃逆
第二节 嗳气吞酸
第三节 恶心呕吐
第四节 食欲不振
第五节 泄泻
第六节 便秘
第七节 黄疸
第八节 胁痛
第九节 胃脘痛
第十节 胃下垂
第八章 生殖泌尿科病证的针灸治疗
第一节 水肿
第二节 癃闭
第三节 淋证
第四节 阳痿
第五节 早泄
第六节 遗精
第七节 男性不育症
第九章 风湿免疫科病证的针灸治疗
第一节 强直性脊柱炎
第二节 类风湿关节炎
第三节 痛风性关节炎
第四节 反应性关节炎
第五节 银屑病关节炎
第六节 风湿性多肌痛
第十章 五官科病证的针灸治疗
第一节 近视
第二节 目赤肿痛
第三节 睑腺炎
第四节 耳鸣、耳聋
第五节 鼻衄
第六节 咽喉肿痛、喉蛾
第七节 口疮
第八节 牙痛
第十一章 脊柱躯干部病证的针灸治疗
第一节 颈项部扭挫伤
第二节 颈项部肌筋膜炎
第三节 项韧带劳损与钙化
第四节 胸壁挫伤
第五节 项背肌筋膜炎
第六节 肋胸骨痛
第七节 剑状突起痛
第八节 胸椎小关节紊乱症
第九节 胸廓出口综合征
第十节 蒂策综合征
第十一节 骶髂关节扭伤
第十二节 棘上及棘间韧带损伤
第十三节 骶臀部筋膜炎
第十四节 腰背部肌筋膜炎
第十五节 腰椎骨质增生症
第十六节 腰椎管狭窄症
第十七节 腰椎椎弓峡部裂并腰椎滑脱
第十八节 尾骨痛
参考文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