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绪论1.1充填采矿的发展历程1.2CT技术研究应用现状1.2.1CT技术工作原理1.2.2CT扫描实验研究1.2.3数值建模方法1.2.4细观结构与宏观力学性质的关联1.3纤维在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应用现状1.4胶结充填体动力学特性1.4.1力学性能影响因素1.4.2动力学特性实验1.4.3动态损伤破坏机理1.4.4动态损伤本构模型1.5本章小结2掺纤维尾砂充填体抗压特性实验研究2.1引言2.2实验方案2.2.1原材料及特性2.2.2充填体试样制备2.2.3方案设计和加载设备2.3单一尺寸单轴抗压强度实验研究2.3.1纤维类型和掺量对充填体抗压强度的影响2.3.2波速与单轴抗压强度的关系2.3.3充填体破坏模式2.3.4变形特征分析2.4多尺寸充填体单轴抗压强度实验研究2.4.1不同几何形状充填体力学特性2.4.2不同纤维长度对充填体的影响作用2.4.3尺寸大小和纤维长度的耦合作用2.5三轴抗压强度实验及声发射特性研究2.5.1加载实验强度结果2.5.2充填体损伤破裂的分形特征2.5.3声发射参数时序演化规律2.6本章小结3掺纤维尾砂充填体抗拉特性实验研究3.1引言3.2掺纤维尾砂充填体劈裂抗拉特性3.2.1圆盘劈裂损伤阶段划分3.2.2劈裂荷载下的裂纹扩展3.3掺纤维尾砂充填体抗弯探索性实验3.3.1实验方案设计3.3.2荷载-挠度(时间)曲线3.3.3充填体试件破坏形态3.4掺纤维尾砂充填体抗弯优化实验3.4.1各因素对抗弯强度的影响效应3.4.2弯曲韧性评价及分析3.4.3荷载-挠度曲线的拟合模型3.5掺纤维尾砂充填体裂纹扩展机理与演化规律3.5.1建立掺纤维充填体梁模型3.5.2充填体梁破坏演化过程3.6本章小结4掺纤维尾砂充填体细观结构及力学特性研究4.1引言4.2掺纤维增强充填体特性机理研究4.2.1灰砂比和养护龄期的影响作用4.2.2纤维几何分布及连接作用4.2.3纤维-充填基质界面结合性能4.2.4充填体基质能谱图分析4.3CT试样制备及测试结果4.3.1实验方案设计4.3.2测试设备和原理4.3.3加载测试实验结果4.4掺纤维尾砂充填体损伤细观表征4.4.1灰度特征统计4.4.2二维图像缺陷分析4.4.3三维重构模型孔裂隙结构分析4.5本章小结5掺纤维尾砂充填体动力学特性实验研究5.1引言5.2试样制备方案及冲击设备5.3SHPB冲击作用下的结果分析5.3.1掺纤维充填体的动态波形特征5.3.2动态强度及应变率效应5.3.3单次和循环冲击作用下的破坏特征5.4掺纤维尾砂充填体的动态本构模型5.4.1动态本构模型的构建5.4.2本构模型验证5.5本章小结6下向进路充填法充填假顶现场工业应用6.1工程背景6.2下向进路充填法开采实验采场确定6.3下向进路充填法假顶力学模型6.3.1基于简支梁理论的充填假顶力学模型6.3.2下向进路充填法开采充填假顶数值模拟6.4下向进路充填法假顶构筑6.4.1下向进路充填法开采充填假顶构筑工艺6.4.2下向进路充填法开采充填假顶构筑成本对比6.5本章小结7矿山充填开采的变革初探7.1绿色开采和低碳减排7.2智能矿山和智能充填7.3深部开采变革理念7.4本章小结8尾砂胶结充填研究现状及展望8.1掺纤维充填体研究现状8.2掺纤维充填体前景展望8.3胶结材料的研发制备8.4胶结充填体多尺度性能8.5本章小结参考文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