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毒与药物过量(中文翻译版原书第7版)(精)
0.00     定价 ¥ 18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030752031
  • 作      者:
    作者:(美)肯特·R.奥尔森|责编:路弘|译者:赵青威//陆远强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5-01
收藏
内容介绍
本书为中毒与药物过量的诊断和管理提供实用的建议,并列出了相关常见工业化学品的简明信息。本书共分为4章。第一章主要引导读者开展初步的应急管理,包括昏迷、低血压和其他常见并发症的治疗,物理和实验室诊断,以及毒物净化和加快毒物清除的方法。第二章提供了常见药物和毒物的详细资料。第三章介绍了解毒剂和治疗药物的使用信息和副作用。第四章介绍了化学品溢漏和化学品职业暴露的医疗管理情况,附有一个囊括多种化学品信息的表格。 本书适合临床医师、药师、科研人员和药物研究人员阅读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综合评估及处理
一、急诊评估及处理。
  即使中毒患者症状不明显,也应被视为有可能危及生命的中毒。图1-1所示为中毒患者的急诊评估及治疗流程。详细的急诊中毒诊断及处理流程请参见相关章节。如需要相关专家建议,请拨打区域中毒控制中心。
  在诊治可疑中毒患者时,迅速回顾流程表,进而选择合适的干预措施及开始挽救生命的必要措施。如果任何步骤需要更多信息,请转到相关章节详细了解每个主题。虽然流程表是按顺序显示的,但多种处理手段可同时进行(如气道管理、纳洛酮及葡萄糖给药、洗胃可同步进行)。
  (一)气道管理
  1.评估 药物过量或中毒*常见的死因是舌根后坠、胃内容物误吸和呼吸骤停导致的气道梗阻及气道保护性反射丧失。所有中毒患者都应怀疑存在气道受损的潜在风险。
  (1)清醒及可言语应答的患者,可能存在完整的气道反射,但是仍需要密切监测,由于中毒患者病情恶化会迅速导致气道控制力的丧失。
  (2)对于嗜睡及昏迷的患者,根据对鼻咽部刺激的反应(如观察患者对鼻咽通气管放置时的反应)或者是否存在自主咳嗽反射,可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自主气道保护能力。如不能确定,*好进行气管插管(具体步骤见下文)。
  2.治疗 保持气道通畅,必要时行气管插管。尽早使用纳洛酮或氟马西尼可相应唤醒阿片类药物及苯二氮类药物中毒的患者,以避免行气管插管(注意:除非在特定情况下,不建议使用氟马西尼,因其可能诱导癫痫发作)。
  (1)患者体位及开放气道
  1)调整气道位置,使松弛的舌向前,*大限度地开放气道。以下技巧非常有用(注意:如怀疑患者颈部损伤,要避免颈部操作)。
  ①仰头提颈法:将颈部及头部置于“嗅吸姿势”,即颈部前伸,头部伸展。
  3)外伤性或缺血性脊髓或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4)破伤风造成胸壁肌肉强直。
  5)气胸
  (4)治疗:测量动脉血气,通过PCO2水平快速评估通气情况;如PCO2升高(>60mmHg)表示气道梗阻需要辅助通气,不要等到患者出现呼吸停止或PCO2>60mmHg后才开始辅助通气。
  1)使用球囊面罩装置或球囊气管导管装置手动协助呼吸,直到准备使用呼吸机。
  2)如果上述措施尚未完成,请进行气管插管。
  3)对呼吸机的潮气量(通常为15ml/kg)、呼吸频率(通常为12~15次/分)和氧气浓度(通常开始为30%~35%)进行设定。通过动脉血气值,监测患者对呼吸机参数的反应。注意:对于水杨酸中毒、严重酸中毒和明显代偿性呼吸急促的患者,应对呼吸机参数进行设置,以使其适应患者的高分钟通气量。否则,患者PCO2的任何升高以及随之而来的血pH下降都会大大增加水杨酸盐的组织水平,带来灾难性后果。
  ①如患者存在一定的自主呼吸,呼吸机应该设置为间歇指令通气(IMV)模式(10~12次/分),允许患者自主呼吸。
  ②如果气管插管的目的是保护气道,则可选择气体湿化模式,使患者完全自主呼吸(T型片)。
  4)无创虽然经常被用作呼吸辅助手段,但是通气技术,例如BiPAP模式在急性中毒呼吸衰竭患者中尚未得到充分的评价。
  2.缺氧
  (1)评估:体格检查虽然是不敏感的指标,但是如果患者有发绀、苍白、呼吸窘迫或休克,则是组织缺氧的体征。脉搏血氧检测、动脉血气测定、一氧化碳测定是诊断缺氧*有效的方法。引起缺氧的药物和毒物种类见表1-2。
  缺氧可由以下情况引起。
  1)环境空气中氧气不足(如氧气被惰性气体替代)。
  2)肺损伤导致对氧气吸收障碍(如肺炎或肺水肿)。
  ①肺炎:药物过量患者肺炎*常见的病因是胃内容物误吸入肺。肺炎也可能是由于静脉注射异物或细菌入血,吸入碳氢化合物或石油馏出物或刺激性气体引起。
  ②肺水肿:所有引起化学性肺炎的药物(如吸入刺激性气体和碳氢化合物)通过改变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引起肺水肿。在非心源性肺水肿中,肺毛细血管楔压(反映左心室充盈压)通常正常或较低。相反,由心脏抑制药物引起的心源性肺水肿的特点是心排血量低、肺毛细血管楔压升高。
  3)细胞缺氧:即使患者动脉血气正常,但仍可能出现细胞缺氧。
  ①一氧化碳中毒和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可能会在PO2水平正常情况下限制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进而限制血液的携氧能力),因为常规血气分析测量的是血浆中的溶解氧,而不是实际的氧含量。在这种情况下,只有用辅助血氧计直接测量血氧饱和度(而不是用PO2计算)才能显示低血氧饱和度(注意:传统的指尖脉搏指氧饱和度测定给出错误的或者不准确的指标水平)。一种新的脉搏血氧仪(Masimo脉搏血氧仪)可以估算碳氧血红蛋白和高铁血红蛋白的浓度,但是其准确度和灵敏度尚不确定。
  ②氰化物中毒和硫化氢中毒干扰细胞对氧的利用,导致组织摄氧量减少,进而导致静脉血氧饱和度异常升高。
  (2)并发症:严重或持续缺氧可导致脑损伤和心律失常。
  (3)鉴别诊断:须排除以下情况。
  1)取样错误(如将静脉血当作动脉血)。
  2)细菌性或病毒性肺炎。
  3)外伤性肺挫伤。
  4)心力衰竭。
  (4)治疗
  1)根据动脉血氧分压予以患者足够的氧气,必要时行气管插管及辅助通气。
  ①如怀疑一氧化碳中毒,给予100%氧气及高压氧治疗。
  ②参见氰化物中毒、硫化氢中毒及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处理指南。
  2)肺炎的治疗。获取痰标本进行痰培养的同时,当存在感染依据时开始予以适当的抗生素治疗。
  3)肺水肿的治疗
  ①避免过量液体输注。通过超声或肺动脉导管和肺动脉楔压测量评估容量状态,指导液体治疗。
  ②通过吸氧维持PO2至少在60~70mmHg。如需要,予以气管插管及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
  3.支气管痉挛
  (1)评估:喘息,呼吸急促,不能说完整的句子以及呼气相延长都是支气管痉挛的症状(注意:在严重情况下,气体交换可能受到损害,不能听到喘息声)。引起支气管痉挛的药物和毒物种类见表1-3。支气管痉挛可能由以下原因引起。
  1)吸入气体或石油馏出物或胃内容物误吸入肺引起直接刺激性伤害。
  2)毒物的药理作用(如有机磷酸酯或氨基甲酸酯杀虫剂或β肾上腺素能拮抗剂)。
  3)超敏反应和过敏反应。
  (2)并发症:严重的支气管痉挛可能导致缺氧和呼吸衰竭。暴露于高浓度刺激性气体会导致哮喘发作(反应性气道功能障碍综合征,RADS)。
  (3)鉴别诊断:需排除以下情况。
  1)哮喘或其他之前就存在的能引起支气管痉挛的疾病。
  2)上呼吸道损伤和水肿引起的喘鸣音(逐渐加重的气道水肿可能引起急性呼吸道梗阻)。
  3)异物阻塞气道。
  4)充血性心力衰竭引起的心源性哮喘,原因是肺间质液体充盈。
  (4)治疗
  1)吸氧。必要时予以辅助通气及气管插管。
  2)将患者从刺激性气体或其他有害气体环境中移出。
  3)停止使用
  β肾上腺素能拮抗剂。
  4)支气管扩张剂的管理
  ①β2受体兴奋剂雾化治疗(如沙丁胺醇2.5~5mg雾化),根据需要重复,或在1h内以5~15mg的剂量持续雾化治疗[儿童:0.3~0.5mg/(kg h)]。
  ②异丙托溴铵雾化治疗,每4~6小时0.5mg,尤其是在怀疑过度胆碱能刺激的情况下。
  ③对于反应性气道,考虑吸入或口服类固醇。
  5)对于由有机磷酸盐、氨基甲酸酯或其他胆碱酯酶抑制剂中毒引起的支气管痉挛和支气管炎的患者,静脉给予阿托品。异丙托溴铵(参见上文)也可能有帮助。
  (三)循环
  1.一般状况评估及初期治疗
  (1)测量血压以及脉搏的速率和节律。如果无法触摸到患者的脉搏,应立即予以心肺复苏(CPR)并且针对心律失常和休克进行高级心脏生命支持(ACLS)
  (注意:某些ACLS药物对于中毒或药物引起的心脏疾病患者可能无效或者危险。例如,Ⅰa型抗心律失常药是三环类抗抑郁药或其他钠通道阻滞剂过量患者的禁忌药)。
  (2)获取12导联心电图并予以24h持续心电监护。心律失常可能使药物过量的治疗更加复杂,对于摄入可能具有心脏毒性药物中毒的患者需在急诊室或重症监护室监测至少6h。
  (3)可靠的静脉通路。肘前或前臂静脉通常易于静脉置管,其他部位包括股静脉、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和其他中央静脉。从技术上讲,进入中央静脉比较困难,但是可以测量中心静脉压,方便起搏器或肺动脉导管的放置。在紧急情况下也可以使用骨髓通路(IO)。
  (4)常规抽血化验。
  (5)开始静脉输液,输注生理盐水、5%葡萄糖盐溶液(D5NS)、5%葡萄糖0.45%氯化钠溶液(D5W0.45%氯化钠溶液)或5%葡萄糖溶液(D5W)。对于儿童,输注5%葡萄糖0.25%氯化钠溶液(D5W0.25%氯化钠溶液)。如果患者血压较低,首选输注生理盐水及其他等渗晶体液。
  (6)对于重症患者(如低血压、反应迟缓、抽搐或昏迷的患者),可在膀胱内放置Foley尿管用于尿常规及毒物检测,并且监测每小时的尿量。
  2.心动过缓和房室传导阻滞
  (1)评估:引起心动过缓或房室传导阻滞的药物和毒素种类及机制见表1-4。
  1)心动过缓和房室传导阻滞是钙拮抗剂、抑制交感神经张力药物(如可乐定、β受体阻滞剂)或增加副交感神经张力药物(如地高辛)可引起的常见表现。它也可由钠通道阻滞剂(如三环类抗抑郁药物、奎尼丁及其他类型的Ⅰa和Ⅰc型抗心律失常药物)严重中毒引起。
  2)心动过缓或房室传导阻滞也可能是对α肾上腺素能药物如苯丙醇胺和苯肾上腺素引起的高血压的一种反射性反应(压力感受性反射)。
  3)对于儿童,心动过缓通常由呼吸困难引起,一般情况下,通气和氧疗有一定的效果。
  (2)并发症:心动过缓和房室传导阻滞常可引起低血压,严重时可发展为心搏骤停。
  (3)鉴别诊断:须排除以下情况。
  1)低体温。
  2)心肌缺血或梗死。
  3)电解质紊乱(如高钾血症)。
  4)代谢紊乱(如甲状腺功能减退)。
  5)生理原因,如压力感受器对高血压的刺激应答,生理性脉搏迟缓(常见运动员)或急性血管迷走反射。
  6)库欣反射(重症颅内高压引起)。
  (4)治疗:除非患者有症状(如出现晕厥或低血压),否则对于心动过缓或房室传导阻滞不予处理(注:心动过缓甚至房室传达阻滞可能是严重高血压患者通过压力感受器降低血压的保护机制)。
  1)保持气道通畅,必要时辅助通气及氧疗。
  2)对低体温患者进行复温。当体温在32~35℃时,窦性心动过缓心率为40~50次/分,通常会随着体温的升高而恢复正常。
  3)给予阿托品
  0.01~0.03mg/kg静脉注射。如果不成功,使用异丙肾上腺素1~10μg/min静脉注射,滴定至所需速率,或使用紧急经皮或经静脉起搏器。
  4)如有必要,使用以下特殊解毒剂。
  ①对于β受体拮抗剂过量,给予胰高血糖素。
  ②对于地高辛、洋地黄或其他强心苷中毒,使用Fab抗体片段。
  ③对于三环类抗抑郁药或膜抑制剂药物过量,使用碳酸氢钠。
  ④对于钙拮抗剂过量,给予钙剂、高胰岛素高糖疗法或脂质乳剂。
  3.QRS间期延长
  (1)评估:正常QRS间期为80~100ms,能够引起QRS间期延长的药物和毒物见表1-5。
  1)肢体导联
  QRS间期延长大于100ms(图1-3)常见于三环类抗抑郁药或其他膜抑制剂(如奎尼丁、氟卡
展开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综合评估及处理 1
一、急诊评估及处理 1
二、儿科患者的特殊注意事项 33
三、评估毒品犯罪的特殊考虑事项 39
第二章 特定毒物与药物:诊断与治疗 41
一、对乙酰氨基酚 41
二、乌头等其他钠通道开放剂 43
三、金刚烷胺 44
四、氨 45
五、苯丙胺类 45
六、局部麻醉药 47
七、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49
八、抗心律失常药物 49
九、抗菌药物 51
十、抗胆碱能药物 55
十一、新型抗凝血剂 56
十二、新型抗惊厥药 57
十三、传统抗抑郁药(非环类) 58
十四、三环类抗抑郁药 60
十五、抗组胺药 61
十六、锑元素和氢化锑 63
十七、抗肿瘤药 63
十八、抗精神病类药物,包括吩噻嗪类 72
十九、防腐剂和消毒剂 73
二十、抗病毒和抗逆转录病毒药物 74
二十一、砷盐 77
二十二、胂 79
二十三、石棉 80
二十四、叠氮化钠 81
二十五、 巴氯芬 82
二十六、巴比妥类 83
二十七、钡 84
二十八、苯 85
二十九、苯二氮 类药物 85
三十、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 87
三十一、β2肾上腺素兴奋剂 88
三十二、硼酸、硼酸盐和硼 89
三十三、肉毒毒素中毒 89
三十四、溴酸盐 91
三十五、溴化物 91
三十六、镉 92
三十七、咖啡因 93
三十八、钙拮抗剂 94
三十九、樟脑及其他精油 96
四十、卡马西平和奥卡西平 97
四十一、二硫化碳 99
四十二、一氧化碳 99
四十三、四氯化碳和氯仿 101
四十四、腐蚀剂 101
四十五、氯酸盐类 103
四十六、氯代烃类杀虫剂 103
四十七、氯 104
四十八、氯苯氧除草剂(2,4-D) 105
四十九、氯喹和其他氨基喹林 106
五十、铬 107
五十一、可乐定及相关药物 108
五十二、钴 108
五十三、可卡因 110
五十四、秋水仙碱 111
五十五、铜 112
五十六、氰化物 113
五十七、氨苯砜 115
五十八、洗涤剂 116
五十九、右美沙芬 117
六十、抗糖尿病药物 118
六十一、地高辛及其他强心苷 121
六十二、二 英类 122
六十三、双硫仑 123
六十四、利尿剂 124
六十五、麦角碱衍生物 125
六十六、乙醇 126
六十七、乙二醇和其他二醇 127
六十八、环氧乙烷 129
六十九、氟化物 130
七十、氟乙酸盐 131
七十一、食物中毒:细菌 132
七十二、食物中毒:鱼类和贝类 133
七十三、甲醛 135
七十四、氟利昂和哈龙 136
七十五、γ-羟基丁酸 137
七十六、刺激性气体 138
七十七、草甘膦 139
七十八、肝素 140
七十九、草药和替代产品 141
八十、碳氢化合物 143
八十一、氟化氢和氢氟酸 145
八十二、硫化氢 146
八十三、膜翅目昆虫 147
八十四、碘 148
八十五、吐根糖浆 149
八十六、铁 149
八十七、异氰酸酯 151
八十八、异烟肼 151
八十九、异丙醇 152
九十、水母及其他刺胞动物 153
九十一、铅 154
九十二、狮子鱼和其他鲉科 157
九十三、锂 158
九十四、复方地芬诺酯片及其他止泻药 159
九十五、 麦角酸酰二乙胺(LSD)及其他致幻剂 160
九十六、镁 160
九十七、锰 162
九十八、大麻 163
九十九、汞 164
一百、金属烟雾热 167
一百零一、四聚乙醛 167
一百零二、二甲双胍 168
一百零三、甲醇 168
一百零四、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170
一百零五、甲氨蝶呤 171
一百零六、甲基溴 172
一百零七、二氯甲烷 173
一百零八、霉菌 174
一百零九、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175
一百一十、蕈类 176
一百一十一、蕈类——鹅膏毒素型 178
一百一十二、萘和对氯苯 179
一百一十三、尼古丁 180
一百一十四、硝酸盐和亚硝酸盐 181
一百一十五、氮氧化物 182
一百一十六、硝普钠 182
一百一十七、一氧化二氮 183
一百一十八、非甾体抗炎药 184
一百一十九、无毒或*小毒性的家居用品 185
一百二十、阿片类和阿片类药物 185
一百二十一、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 188
一百二十二、草酸 193
一百二十三、百草枯和敌草快 194
一百二十四、五氯苯酚和二硝基苯酚 195
一百二十五、苯环己啶和氯胺酮 195
一百二十六、苯酚及其相关化合物 197
一百二十七、苯妥英钠 197
一百二十八、光气 198
一百二十九、磷化氢和磷化物 199
一百三十、磷 199
一百三十一、植物 200
一百三十二、多氯联苯 201
一百三十三、 伪麻黄碱、苯肾上腺素和其他减充血剂 212
一百三十四、除虫菊酯和拟除虫菊酯 213
一百三十五、 奎尼丁和其他Ⅰa型抗心律失常药物 214
一百三十六、奎宁 215
一百三十七、辐射(电离) 216
一百三十八、灭鼠剂 218
一百三十九、水杨酸 218
一百四十、蝎子 221
一百四十一、镇静催眠药 222
一百四十二、硒 223
一百四十三、骨骼肌松弛剂 224
一百四十四、烟雾吸入 225
一百四十五、毒蛇咬伤 226
一百四十六、蜘蛛 228
一百四十七、士的宁 229
一百四十八、二氧化硫 230
一百四十九、破伤风 231
一百五十、铊 231
一百五十一、茶碱 232
一百五十二、甲状腺激素 233
一百五十三、甲苯和二甲苯 234
一百五十四、 三氯乙烷、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 235
一百五十五、丙戊酸 236
一百五十六、血管扩张剂 237
一百五十七、维生素 238
一百五十八、华法林和“超级华法林” 239
第三章 治疗药物和解毒剂 264
引言 264
一、 乙酰半胱氨酸(N-乙酰半胱氨酸,NAC) 265
二、 抗精神病药(氟哌啶醇、氟哌利多、奥氮平和齐拉西酮) 267
三、抗蛇毒素,蝮亚科(响尾蛇) 268
四、抗蛇毒血清,“黑寡妇”蜘蛛 269
五、 抗蛇毒血清,金黄珊瑚蛇和外来抗蛇毒血清 270
六、 抗蝎毒血清,刺尾蝎属(蝎子)免疫F(ab')2(马) 271
七、阿托品和格隆溴铵 272
八、二巯基丙醇 273
九、 苯二氮 类药物(地西泮、劳拉西泮、咪达唑仑) 274
十、苯扎托品 276
十一、碳酸氢钠 276
十二、肉毒杆菌毒素 277
十三、溴隐亭 278
十四、钙 279
十五、肉毒碱(左卡尼汀) 280
十六、活性炭 281
十七、西咪替丁和其他H2受体阻滞剂 282
十八、凝血因子替代品 283
十九、赛庚啶 285
二十、丹曲林 285
二十一、去铁胺 286
二十二、右美托咪定 287
二十三、地高辛特异性抗体 288
二十四、苯海拉明 289
二十五、多巴胺 290
二十六、二乙烯三胺五乙酸酯(DTPA) 290
二十七、 EDTA钙(EDTA二钠钙、依地酸钙钠、二磺酸二钠钙) 291
二十八、肾上腺素 292
二十九、艾司洛尔 293
三十、乙醇 294
三十一、氟马西尼 295
三十二、叶酸 296
三十三、甲吡唑(4-甲基吡唑,4-MP) 296
三十四、胰高血糖素 297
三十五、羧肽酶 298
三十六、葡萄糖 298
三十七、羟钴胺 299
三十八、胰岛素 300
三十九、碘化物(碘化钾,KI) 301
四十、异丙肾上腺素 302
四十一、氯胺酮 302
四十二、拉贝洛尔 303
四十三、亚叶酸钙 304
四十四、利多卡因 305
四十五、脂肪乳剂 305
四十六、镁 306
四十七、甘露醇 307
四十八、亚甲蓝 308
四十九、甲氧氯普胺 309
五十、吗啡 310
五十一、纳洛酮 310
五十二、神经肌肉阻滞剂 312
五十三、亚硝酸,钠盐和戊酯 315
五十四、硝普钠 316
五十五、去甲肾上腺素 316
五十六、奥曲肽 317
五十七、昂丹司琼 318
五十八、氧气和高压氧 319
五十九、青霉胺 320
六十、戊巴比妥 320
六十一、苯巴比妥 321
六十二、酚妥拉明 322
六十三、苯肾上腺素 322
六十四、苯妥英和磷苯妥英 323
六十五、毒扁豆碱和新斯的明 324
六十六、钾 325
六十七、解磷定和其他肟类化合物 326
六十八、丙泊酚 327
六十九、普萘洛尔 328
七十、鱼精蛋白 329
七十一、普鲁士蓝 330
七十二、吡哆醇(维生素B6) 331
七十三、水飞蓟宾 331
七十四、琥巯酸 332
七十五、破伤风毒素和免疫球蛋白 333
七十六、硫胺素(硫胺,维生素B1) 334
七十七、硫代硫酸钠 335
七十八、二巯基丙醇磺酸钠 335
七十九、加压素 336
八十、维生素K1(植物甲萘醌) 337
第四章 环境和职业毒理学 339
一、危险品事故的紧急医疗响应 339
二、职业性化学暴露后患者的评估 342
三、工业和职业化学品的毒性危害 347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