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数据通信网络模型
1.1 如何设计一个数据通信网络
1.2 一个数据通信网络可能包含哪些模块
1.3 分层网络模型
1.3.1 为什么是分层模型
1.3.2 分层的好处
1.4 OSI模型与TCP/IP模型
1.4.1 OSI模型
1.4.2 TCP/IP模型
1.4.3 OSI模型与TCP/IP模型的对比
1.4.4 改进的五层模型
1.4.5 事实上的标准
1.5 OSI模型的各层简介
1.6 型无定形
1.7 思考题
第2章 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
2.1 概述
2.2 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过程
2.3 面向网络的应用程序
2.4 TCP、UDP、SCTP详解
2.4.1 端口号
2.4.2 TCP详解
2.4.3 UDP详解
2.4.4 SCTP详解
2.5 IP详解
2.5.1 IPv4详解
2.5.2 IPv6详解
2.5.3 IP地址的分配
2.5.4 ARP详解
2.5.5 ICMP详解
2.5.6 ICMPv6详解
2.5.7 NDP详解
2.6 路由选择协议
2.6.1 IGP
2.6.2 EGP
2.7 MPLS
2.8 以太网标准
2.8.1 以太网的报文格式
2.8.2 关于数据链路层封装的一个不成熟思考
2.8.3 MAC地址
2.8.4 Dot1Q
2.9 物理信号
2.9.1 帧的物理信息
2.9.2 帧间隙与帧时隙
2.9.3 影响以太网通信距离的因素
2.10 PPP
2.10.1 PPP简介
2.10.2 PPP的链路建立过程
2.11 典型的数据封装
2.12 数据传输示例
2.13 再谈数据通信网络的模型
2.14 思考题
第3章 常用的传输介质
3.1 概述
3.2 以太网的命名规则
3.3 铜介质
3.3.1 同轴线
3.3.2 双绞线
3.4 光介质
3.4.1 光纤的结构
3.4.2 单模光纤与多模光纤
3.4.3 常用的光纤标准等级
3.4.4 光纤连接器
3.4.5 常用的以太网光纤标准
3.4.6 光模块
3.4.7 光纤适配器
3.4.8 光衰减器
3.4.9 使用光介质的安全注意事项
3.5 无线介质
3.5.1 Wi-Fi和IEEE 802.11
……
第4章 网络设备之路由器
第5章 虚拟终端
第6章 密码恢复
第7章 Wireshark实践
第8章 常用的网络排障工具
第9章 日志收集与分析
第10章 网络的规划设计
第11章 虚拟局域网
第12章 QinQ
第13章 Bonding
第14章 生成树协议
附录A 三种串行通信
附录B 网络设备配置规范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