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习近平对山水林田湖草沙等各要素在整个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及保护都有许多相关论述。关于“山”,习近平指出:“秦岭和合南北、泽被天下,是我国的中央水塔,是中华民族的祖脉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保护好秦岭生态环境,对确保中华民族长盛不衰、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秦岭是中国南北气候的分水岭,是涵养800里秦川的一道重要生态屏障,具有多种珍稀动植物资源,其生态价值不言而喻。然而自20世纪90年代起,秦岭北麓山区不断违建大批别墅,山体被破坏,山坡被人为削平,林地被圈占,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老百姓意见很大。习近平先后六次亲自批示,使得秦岭北麓违法违建问题得到彻底整治。关于“水”,包括森林、湖泊、湿地等,具有涵养水量、蓄洪防涝、净化水质和空气的功能。然而,近年来全国湖泊大面积萎缩,天然湖泊因围垦消失近1000个,每年全国有1.6万亿立方米的降水直接入海,无法利用。面对水资源稀缺的严峻形势,习近平指出:“如果再不重视保护好涵养水源的森林、湖泊、湿地等生态空间,再继续超采地下水,自然报复的力度会更大。”水资源稀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涵养水源的生态空间大面积减少,盛水的“盆”越来越小,降水存不下、留不住。关于“林”,习近平指出:“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重要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生态保障。不可想象,没有森林,地球和人类会是什么样子。”2021年的植树节,习近平指出,同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相比,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相比,我国林草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的问题仍然突出,要增加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质量,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为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维护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更大贡献。在2022年的植树节,习近平强调:“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现在应该再加上一个‘碳库’。森林和草原对国家生态安全具有基础性、战略性作用,林草兴则生态兴。”关于“田”,习近平指出:“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整体谋划国土空间开发……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关于“湖”,习近平高度重视湖泊治理问题,亲自视察太湖、滇池、查干湖等。2020年春节前夕习近平赴云南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指出:“云南生态地位重要,有自己的优势,关键是要履行好保护的职责。滇池是镶嵌在昆明的一颗宝石,要拿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头,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加强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再接再厉,把滇池治理工作做得更好。”关于“草”,习近平多次强调“治草”在长江、青海、内蒙古生态保护和修复中的重要地位。他指出:“加强三江源和环青海湖地区生态保护,加强沙漠化防治、高寒草原建设,加强退牧还草、退耕还林还草。”他还强调:“要把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作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项目的优先选项,实施好长江防护林体系建设、水土流失及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退耕还林还草、水土保持、河湖和湿地生态保护修复等工程。”关于“沙”,习近平在致第六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的贺信中明确指出:“荒漠化是全球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荒漠化防治是人类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中国历来高度重视荒漠化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为国际社会治理生态环境提供了中国经验。库布其治沙就是其中的成功实践。”2018年3月5日,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自治区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强调,要加强荒漠化治理和湿地保护,加强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在祖国北疆构筑起万里绿色长城。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