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红壤坡耕地氮素损失过程与水土保持调控
0.00     定价 ¥ 15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030561428
  • 作      者:
    作者:郑海金//聂小飞//刘昭|责编:郭允允//赵晶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9-01
收藏
内容介绍
坡耕地是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区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源,也是该区水土流失的主要策源地。在南方红壤丘陵区特有的地形、土壤、气候等条件下,侵蚀和渗漏共同影响下的红壤坡耕地氮素损失途径、贡献及其机理尚不完全清楚。本书通过定位观测、模拟试验和数学模型等研究手段,深刻阐明了鄱阳湖区红壤坡耕地氮素侵蚀流失和渗漏淋失过程特征,定量解析了侵蚀和渗漏在红壤坡耕地氮素损失中的占比,深入探究了红壤坡耕地氮素水体损失影响因子及其作用机理,系统研发了源头削减-过程阻控-末端治理“三位一体”梯级协同调控技术体系,为维系鄱阳湖“一湖清水”和红壤坡耕地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和理论支撑。 本书可供水土保持、农学、环境保护、土地利用和水利工程等相关专业的科研、设计、规划和教学人员参考。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坡耕地农田生态系统氮素损失
1.1.1 氮素损失途径与特征
1.1.2 肥料氮去向与计量方法
1.1.3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2 研究区概况
1.2.1 鄱阳湖区概况
1.2.2 试验区概况
参考文献
第2章 鄱阳湖区坡耕地及其水土流失特征
2.1 坡耕地时空分布特征
2.1.1 不同年限坡耕地面积变化
2.1.2 不同县(区、市)坡耕地面积变化
2.2 坡耕地水土流失时空分布特征
2.3 坡耕地水土流失变化主控因子
2.4 坡耕地水土流失特点及成因
2.4.1 坡耕地水土流失特点
2.4.2 坡耕地水土流失成因
2.5 坡耕地水土流失危害
2.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 鄱阳湖区降雨-入渗-产流机制与特征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设计与指标观测
3.1.2 数据处理与分析
3.2 降雨产流机制
3.2.1 坡地产流一般机制
3.2.2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3.3 土壤水分特征
3.3.1 土壤水分年内变化特征
3.3.2 典型水土保持措施的土壤水分状况
3.3.3 典型土层深度的土壤水分状况
3.4 坡面产流特征
3.4.1 总体产流特征
3.4.2 月际尺度变化
3.4.3 降雨年型变化
3.5 侵蚀产沙特征
3.5.1 总体产沙特征
3.5.2 次降雨产沙特征
3.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氮素随侵蚀和渗漏迁移输出特征与模拟
4.1 常耕措施下氮素随侵蚀和渗漏输出特征
4.1.1 材料与方法
4.1.2 降雨产流特征
4.1.3 氮素输出特征
4.2 水保措施下氮素随侵蚀和渗漏输出特征
4.2.1 材料与方法
4.2.2 降雨产流特征
4.2.3 氮素输出特征
4.2.4 氮素输出形态及其占比
4.3 氮素随侵蚀和渗漏同步迁移输出过程模拟
4.3.1 数据采集
4.3.2 模型构建
4.3.3 参数校正和模型检验
4.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 侵蚀和渗漏对氮素损失的影响及机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设计与指标观测
5.1.2 数据处理与分析
5.2 雨强对侵蚀和渗漏氮素输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5.2.1 雨强对产流特征的影响
5.2.2 雨强对产沙特征的影响
5.2.3 雨强对氮素输出特征的影响
5.3 坡度对侵蚀和渗漏氮素输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5.3.1 坡度对产流特征的影响
5.3.2 坡度对产沙特征的影响
5.3.3 坡度对氮素输出特征的影响
5.4 作物生育期对侵蚀和渗漏氮素输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5.4.1 作物生育期对产流特征的影响
5.4.2 作物生育期对产沙特征的影响
5.4.3 作物生育期对氮素流失特征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6章 侵蚀和渗漏对活性氮损失的影响与贡献
6.1 材料与方法
6.1.1 试验装置
6.1.2 试验设计
6.1.3 试验观测
6.1.4 数据处理
6.2 坡地农作系统氮素表观平衡与损失
6.2.1 氮素表观平衡
6.2.2 氮肥表观去向
6.2.3 氮肥损失途径
6.3 侵蚀和渗漏对活性氮素损失的影响和贡献
6.3.1 不同途径活性氮损失的时间动态变化
6.3.2 不同途径活性氮损失量及损失率比较
6.3.3 活性氮损失形态与重点途径
6.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7章 侵蚀和渗漏对肥料氮去向的15N示踪
7.1 15N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在农田生态系统氮循环研究中的应用
7.1.1 15N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
7.1.2 农田生态系统氮循环
7.1.3 15N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在氮肥去向方面的应用
7.1.4 15N稳定同位素示踪法与质量平衡差减法的比较
7.2 不同坡度条件下侵蚀和渗漏对红壤坡耕地氮素损失的15N示踪
7.2.1 材料与方法
7.2.2 侵蚀和渗漏损失氮素特征及来源
7.2.3 侵蚀和渗漏影响下肥料氮去向跟踪
7.2.4 不同生育期植株吸收氮素来源情况
7.3 不同耕作措施下侵蚀和渗漏对红壤坡耕地氮素损失的15N示踪
7.3.1 材料与方法
7.3.2 15N植株吸收浓度与累积量
7.3.3 15N土壤残留及剖面分布
7.3.4 15N回收利用及去向
7.3.5 氮素侵蚀和渗漏损失
7.4 讨论
7.4.1 坡地农作系统氮素损失
7.4.2 植物氮素的吸收利用
7.4.3 耕作方式对花生产量及氮肥去向的影响
7.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8章 红壤坡耕地氮素侵蚀和渗漏损失协同调控关键技术
8.1 施肥耕种源头削减关键技术研发
8.1.1 减氮调控施肥技术
8.1.2 生物炭与保水剂联合施用技术
8.1.3 种植制度优化技术
8.2 水土保持过程阻控关键技术研发
8.2.1 秸秆覆盖技术
8.2.2 植物篱间作技术
8.2.3 轻简化免耕技术
8.2.4 生态垄作技术
8.3 坑塘系统末端治理关键技术研发
8.3.1 生态浮床技术
8.3.2 ISSA PGPR技术
8.3.3 人工湿地技术
8.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9章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