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湟水流域水环境空间综合管控研究
0.00     定价 ¥ 10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11152589
  • 作      者:
    作者:何跃君//王凌青//邓黎|责编:李恩军
  • 出 版 社 :
    中国环境出版集团
  • 出版日期:
    2022-08-01
收藏
内容介绍
本书基于全面改善湟水流域水环境质量,提升水生态系统功能的目标,深入分析了湟水流域水环境在空间尺度的保护理论和实践应用等问题,共分六章。第1章简要概述了青海省湟水流域的自然概况、水资源状况、水污染物排放、水环境质量和河流泥沙状况;第2章针对水质监测断面布设、控制单元划分、功能区优化调整和水环境管控体系的构建进行分析;第3章结合“三线一单”和“三区三线”对湟水流域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进行了调整和修正;第4章梳理了湟水流域入河排污口的设置和管理策略;第5章针对青海省湟水流域监测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建设需求、建设方案进行了分析;第6章针对水环境优先保护区、重点管控区和一般管控区的保护要求进行了总结。
展开
目录
第1章 湟水流城水环境基础条件
1.1 自然概况
1.1.1 地理位置
1.1.2 地形地貌
1.1.3 气候特怔
1.1.4 河流水系
1.1.5 土壤与植被
1.2 水资源情况
1.2.1 黄河流域
1.2.2 湟水流域
1.3 水污染物排放
1.3.1 黄河流域
1.3.2 湟水流域
1.4 水环境质量
1.4.1 地表水
1.4.2 饮用永
1.5 河流泥沙状况
第2章 流域水环境分区管控
2.1 水质监测断面布设
2.1.1 “十三五”水质监测断面设置
2.1.2 “十四五”国控断面设置
2.1.3 “十四五”省控断面设置
2.2 水环境控制单元划定
2.2.1 “十三五”已有控制单元情况分析
2.2.2 “十四五”控制单元与汇水范围划分
2.3 水功能区优化调整
2.3.1 水功能区划状况分析
2.3.2 水功能区与控制单元分区体系对比分析
2.3.3 水功能区与控制单元、汇水范围目标对比分析
2.4 水功能区与控制单元空间关系衔接分析
2.5 流域水环境分区管控体系构建
2.5.1 水环境管控分区体系
2.5.2 “十四五”水质目标研究
2.5.3 水环境空间分区管控要求
第3章 基于“三线一单”与“三区三线”的水环境空间管控
3.1 流域“三区三线”现状分析
3.1.1 “三区”评价结果分析
3.1.2 黄河流域主体功能区
3.1.3 三类空间划定情况
3.1.4 三条控制线划定情况
3.2 流域“三线一单”现状分析
3.2.1 生态保护红线及水生态分区情况
3.2.2 水环境质量底线及水环境分区情况
3.2.3 资源利用上线及水资源分区情况
3.2.4 环境管控单元划定情况
3.3 流域“三线一单”“三区三线”空间关系分析
3.3.1 “三区”与“三线一单”划分总体概况
3.3.2 “三区”与“三线一单”空间关系叠加结果分析
3.3.3 “三区”与“三线一单”空间关系叠加问题分析
3.4 流域“三线一单”“三区三线”管控内容融合分析
3.4.1 “三区三线”管控要求分析
3.4.2 “三线一单”管控要求分析
3.4.3 “三区三线”与“三线一单”管控内容融合分析
3.4.4 “三区三线”与“三线一单”管控内容融合方式
3.5 流域基于“三线一单”“三区三线”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
3.5.1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构建建议
3.5.2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政策制度体系保障
3.5.3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环评准入应用
3.5.4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应用调整建议
3.5.5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
第4章 基于流域水环境空间的主要排污口管控研究
4.1 湟水流域西宁段入河排污管控规定
4.1.1 水功能区划
4.1.2 重要水环境敏感区
4.1.3 相关区域规划
4.2 入河排污口制度管理现状
4.2.1 法律法规
4.2.2 法律责任
4.2.3 入河排污口
4.3 湟水流域西宁段污染物削减策略
4.3.1 水环境质量目标要求
4.3.2 水污染物预测
4.3.3 输入响应关系分析
4.3.4 模拟结果及污染物排放分解指标
4.3.5 西宁市污染物削减分析
4.3.6 水污染物削减综合分析
4.4 入河排污口设置策略
4.4.1 入河排污口分类
4.4.2 入河排污口设置原则
4.4.3 入河排污口设置方案
4.4.4 入河排污口设置布局
4.5 入河排污口管理策略
4.5.1 明确责任主体
4.5.2 加强监督管理
4.5.3 强化协调联动
4.5.4 严格责任考核
4.5.5 推动社会参与
第5章 基于水环境空间的环境监测体系研究
5.1 监测体系建设必要性和实施条件
5.1.1 建设必要性
5.1.2 实施条件
5.1.3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5.2 监测体系建设需求分析
5.2.1 指标体系建设的需求
5.2.2 “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站网完善的需求
5.2.3 大数据管理和分析的需求
5.2.4 应用服务体系完善的需求
5.2.5 信息共享与合作交流的需求
5.2.6 运行保障完善的需求
5.3 监测体系建设方案
5.3.1 总体方案
5.3.2 建设内容
5.3.3 技术流程
5.3.4 组织管理机构与职责
第6章 总结与分析
6.1 水功能区与水环境控制单元区划比较分析
6.2 “三线一单”与“三区三线”水环境空间管控比较分析
6.3 入河排污口与分区管控衔接问题分析
6.4 水环境监测体系与空间管控关系分析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