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共分12章。第1章碳核算背景和意义,阐述了“碳”的起源和含义,定义了广义和狭义的“碳核算”概念,概括了碳核算在国际履约以及国内各级政府部门、利益相关方工作中的重要意义。第2章碳核算方法原理,归纳了碳核算的核算对象,总结了直接温室气体排放和吸收的量化方法,并对排放和吸收的责任划分方法进行归类。第3章国际透明度规则和核算指南要求,详细介绍了气候公约下“透明度”发展历程和相关决议,以及国际通行的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指南原则、方法和不同版本指南的发展演变。第4章到第9章梳理了国家、省级、城市、企业、减排项目和产品层面碳核算的国际经验和国内实践,对比分析出我国在相关方面的进一步完善之处。第10章电网排放因子核算,针对多个层级碳核算均会涉及电力消费隐含间接排放的一个重要参数开展详细分析,提出电网排放因子未来发展方向。第11章国际典型碳数据库分析,分析了国际上持续发布、引用率高、影响力大的几个典型碳数据库的性质、定位、数据边界、计算方法和基础参数来源,以期可供不同用户更加科学地参考引用。第12章碳核算发展趋势及展望,汇总了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背景下,区域、企业、项目和产品碳核算层面开展的大量碳核算工作和取得的进展,基于国内外不同层级碳核算理论与实践的分析,结合未来国内“双碳”工作的数据需求、国际履约要求、国际贸易在低碳领域的发展趋势等,提出了目前我国碳核算体系存在的不足,最后展望了构建统一规范的碳核算体系的实现路径。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