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温疫论/中医临床必读丛书重刊
0.00     定价 ¥ 2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117344913
  • 作      者:
    作者:(明)吴有性|责编:刘颖//张科|整理:张志斌
  • 出 版 社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3-01
收藏
编辑推荐

本书系中医临床必读丛书之一。该丛书畅销十余年,累计数百万销量,久居图书畅销榜前列。所选医籍均为精善底本,为读者提供精确的原文。本次重刊拟从开本、装帧形式、用纸方面进行调整,同时针对原书错讹之处进行订正,并增加文前内容等。

展开
作者简介

吴有性,字又可,号淡斋,江苏吴县人,生活在明末清初之际,是"温疫学派"的创始人。他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著有《温疫论》一书,开成了一套温热病的辨证论证方案 。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由明代著名中医温病学家吴有性编撰于明崇祯十五年(1642),共2卷。此书的问世对当时乃至后世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他的“戾气”病因等学术思想的提出,开创了中医对温疫认识的新时代,最终在清代形成了温病学派。《温疫论》大致是吴有性随笔记录而成,体现了吴有性对温疫的新认识,从病因病机、感邪途径、传变规律、辨证体系、治法方药,到诊断治疗中必须注意的问题等等,均详加论述。本书对当今温病理论的发展及温病的临床治疗都有很强的指导作用,是中医温病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标志性著作,是中医学理论原创思维与临证实用新法的杰出体现。 经整理者考证,现有的崇祯原本及清初本均属误订,故本次整理以清康熙年间刊行的石楷(临初)金陵长庆堂本、张以增(容旃)葆真堂本作为双底本。其卷次结构以张本为主,吴氏原著文字内容原则上在双底本之间择善而从,并参照其他刻本重新点校。书前撰有导读,便于读者学习。
展开
目录

卷上 / 1

原病 /1

温疫初起/4

传变不常/6

急证急攻/7

表里分传/8

热邪散漫/8

内壅不汗/9

下后脉浮/10

下后脉复沉/11

邪气复聚/11

下后身反热/11

下后脉反数/ 12

因证数攻/12

病愈结存/14

下格 /14

注意逐邪勿拘结粪 / 15

蓄血 /18

发黄 /20

邪在胸膈/21 49

辨明伤寒时疫 /22

发癍战汗合论 /24

战汗 /25

自汗 /26

盗汗 /27

狂汗 /28

发癍 /28

数下亡阴/29

解后宜养阴忌投参术 /29

用参宜忌有前利后害之不同 / 31

下后间服缓剂 /32

下后反痞/32

下后反呕/33

夺液无汗/34

补泻兼施/35

药烦 /36

停药 /37

虚烦似狂/37

神虚谵语/38

夺气不语/38

老少异治/38

妄投破气药论 /39

妄投补剂论/40

妄投寒凉药论 / 41

大便 /43

小便 /45

前后虚实/46

脉厥 /47

脉证不应/48

体厥 /49

乘除 /50

卷下 /53

杂气论 /53

论气盛衰/55

论气所伤不同 /56

蛔厥 /57

呃逆 /58

似表非表,似里非里 /59

论食 /60

论饮 /61

损复 /62

标本 /63

行邪伏邪之别 /64

应下诸证/65

应补诸证/69

论阴证世间罕有 /69

论阳证似阴/ 71

舍病治药/72

舍病治弊/73

论轻疫误治每成痼疾 /73

肢体浮肿/75

服寒剂反热/ 77

知一 /78

四损不可正治 /80

劳复、食复、自复 /81 

感冒兼疫/82

疟疫兼证/82

温疟 /83

疫痢兼证/83

妇人时疫/84

小儿时疫/85

妊娠时疫/87

主客交 /88

调理法 /90

统论疫有九传治法 /90

补遗 温疫论正误 /95

正名 /95

“伤寒例”正误 /96

诸家温疫正误 / 102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