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秦岭北麓乡村空间适应性发展模式研究
0.00     定价 ¥ 7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112292745
  • 作      者:
    作者:谢晖|责编:王华月
  • 出 版 社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8-01
收藏
畅销推荐
内容介绍
本书运用城乡规划学、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经济学和系统动力学等多学科理论为指导,在传统智慧提取与现实问题寻根的基础上进行景观格局研究与优化,构建生态基础设施并划定生态控制边界。借助GIS、空间句法等分析软件,通过经济学引力模型与系统动力学多目标规划模型的建构,以生态要素为约束,从宏观到微观多尺度探索适应于秦岭北麓生态环境和现代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乡村空间适应性发展模式与规划技术方法体系,寻求乡村生活系统、生产系统与生态系统的协同发展,并进行现代化、科学化转化,为广大山麓区以及类似生态脆弱、敏感地区的乡村良性转型与发展提供借鉴。(本书提及户县现已设区为鄠邑区,因大部分资料涉及设区前资料,故本书仍采用户县名称。)
展开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背景与意义
1.1.2 关键词解释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1.2.2 国内外相关实践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与范围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范围与选择依据
1.4 研究目标与关键科学问题
1.4.1 研究目标
1.4.2 关键科学问题
1.5 研究方案与可行性分析
1.5.1 研究方案与步骤
1.5.2 技术路线
1.6 特色与创新之处
第2章 秦岭北麓西安段生态环境特征与乡村发展概况
2.1 秦岭北麓西安段自然环境特征
2.1.1 地质地貌
2.1.2 水文特征
2.1.3 气候特征
2.1.4 生物特征
2.1.5 土壤特征
2.2 秦岭北麓西安段乡村发展概况
2.2.1 社会概况
2.2.2 经济概况
2.2.3 文化概况
2.3 秦岭北麓西安段相关规划政策解析
2.3.1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
2.3.2 以保护为主的规划政策解析
2.4 秦岭北麓西安段乡村空间发展现状问题
2.4.1 乡村空间现状问题总结
2.4.2 乡村发展适应性模式的动力因素
第3章 秦岭北麓西安段生态变迁与乡村演变历程
3.1 生态环境变迁历程
3.1.1 原始时期生态环境丰沃
3.1.2 秦至唐时期平原森林受到侵蚀
3.1.3 宋明清时期山地森林遭受破坏
3.1.4 近现代以来生态环境无暇恢复
3.2 乡村空间演变历程
3.2.1 原始时期
3.2.2 周、战国时期
3.2.3 秦、汉时期
3.2.4 隋唐时期
3.2.5 明清时期
3.2.6 新中国时期
3.3 乡村空间与生态环境相互影响关系研究
3.3.1 乡村选址与生态环境的影响关系
3.3.2 乡村职能转换与生态环境的影响关系
3.3.3 生态变迁关键转折点解析
3.4 秦岭北麓西安段乡村与生态关系的反思与启示
第4章 秦岭北麓乡村空间多尺度生态适应性规律探寻
4.1 宏观尺度:秦岭北麓乡村选址布点生态适应性规律研究
4.1.1 研究范围选取原则与说明
4.1.2 逐小水、趋域界
4.1.3 背山、临下、居顶
4.1.4 扇缘布点方式
4.1.5 结论
4.2 中观尺度:峪口区乡村空间布局生态适应性规律研究
4.2.1 峪口区团状集聚
4.2.2 扇形分层式分布
4.2.3 递增式规模分级
4.3 微观尺度:乡村个体空间形态生态适应性规律研究
4.3.1 乡村个体研究对象选取
4.3.2 空间形态生态适应性研究
4.3.3 道路系统生态适应性研究
4.3.4 水系统生态适应性研究
4.3.5 绿地系统生态适应性研究
4.3.6 土技术生态适应性研究
第5章 秦岭北麓乡村空间多尺度生态矛盾性冲突解析
5.1 宏观尺度:乡村空间发展结构与生态格局相互冲突
5.1.1 冲突形成过程解析
5.1.2 冲突的本质揭示
5.1.3 冲突的转化策略
5.2 中观尺度:峪口区乡村发展重心与水源地保护相互冲突
5.2.1 冲突的形成过程解析
5.2.2 冲突的本质揭示
5.2.3 冲突的转化策略
5.3 微观尺度:乡村个体形态转变与生态需求相互冲突
5.3.1 冲突的形成过程
5.3.2 冲突的本质揭示
5.3.3 冲突的转化策略
第6章 秦岭北麓景观格局优化与边界划定
6.1 研究范围与步骤
6.1.1 研究范围与远取原则
6.1.2 研究步案
6.2 尺度Ⅰ:秦岭北麓景观格局框架建构
6.2.1 与上位规划的衔接关系
6.2.2 秦的北麓景现格局框架
6.3 尺度Ⅱ:太平河流域景观格局研究与优化
6.3.1 研究对象
6.3.2 太平河流域景观表述
6.3.3 太平河流域景观过程
6.3.4 太平河流域景观评价
6.3.5 大平河流域景观改变
6.3.6 太平河流域景观评估与景观决策
6.4 尺度Ⅲ:太平峪峪口区景观格局研究与优化
6.4.1 研究对象
6.4.2 太平峪峪口区景观表述与景观过程
6.4.3 太平峪峪口区景观评价与景观改变
6.4.4 峪口区景观评估与景观决策
第7章 秦岭北麓乡村空间适应性发展模式研究
7.1 宏观尺度:秦岭北麓乡村空间适应性发展模式
7.1.1 城市—乡村空间适应性发展模式
7.1.2 产业发展适应性发展策略研究
7.2 中观尺度:太平峪峪口区乡村群落空间适应性发展模式研究
7.2.1 乡村群落—乡村群落空间适应性发展模式
7.2.2 太平峪峪口区乡村发展概况
7.2.3 耦合景观边界的空间引导
7.2.4 梳状格局引导交通
7.2.5 形成集聚紧凑的职能体系
7.2.6 耦合景观边界的用地规模
7.2.7 产业发展生态适应性方向研究
7.3 微观尺度:太平峪峪口区乡村个体空间适应性发展模式研究
7.3.1 乡村个体空间适应性发展模式
7.3.2 乡村个体研究对象概况介绍
7.3.3 发展重心耦合适宜建设区
7.3.4 全产业混合关联促进乡村凝聚
7.3.5 小尺度高密度功能混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