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雅》分为《串雅内编》《串雅外编》,清代医药学家赵学敏(1719-1805)编著,清·吴庚生补注。赵学敏,字依吉,号恕轩,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撰有《本草纲目拾遗》《串雅》等12种著作,但多已散佚,现仅存《本草纲目拾遗》及《串雅》两种。
本书是中国医学史上第一部“走方医”专著,揭开了“走方医”的千古之秘。“走方医”周游四方,手持串铃游动行医,故又称为“铃医”。书中记录了“走方医”常用的内治、外治、杂治、顶药、串药、禁药、奇药、针法、灸法、贴法、熏法、洗法、吸法、取虫等治病手段,介绍了有关药物伪品、法制、食品、杂品等情况,揭示了“走方医”所用的简便验廉有效的治法和独特的药物炮制及作伪的内幕,为临床医生提供了丰富而独特的治疗方法。作者博采历代医家文献,广摭民间治疗经验,结合自己丰富的医药知识与临床经验,“删其眩异繁缛,参以秘笈所藏,归之雅正,勒为成书”,编为《串雅内编》4卷、《串雅外编》4卷。《串雅内编》介绍了“顶、串、截”三大法,以及某些单方。《串雅外编》则分“禁方”“选元”“药外”“制品”“医外”等类,于治法与单方验方后撰有按语,颇有启迪。
“走方医”精通各科,身怀高超的医技,谙熟“贱”“验”“便”三字诀,常常“能使沉疴顿起”“救人之危”,故是书可谓前所未有的奇书,是临床医生重要的学习参考著作。书中所载治法及单方验方等,需在熟练掌握诊疗技能、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方可予以采用。书中符咒等荒诞内容不可效法,应以科学态度批判对待。
本书是以清光绪十六年(1890)榆园刻本(《串雅内编》)、民国初扫叶山房石印本(《串雅外编》)为底本进行整理出版。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