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生态足迹(管理我们的生态预算)/绿色发展文丛
0.00     定价 ¥ 7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42878366
  • 作      者:
    作者:(瑞士)马蒂斯·瓦克纳格尔//(德)贝尔特·拜尔斯|责编:彭容豪|总主编:诸大建|译者:张帅
  • 出 版 社 :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11-01
收藏
作者简介

马蒂斯·瓦克纳格尔,“生态足迹”概念的共同发明者,全球生态足迹网络主席,曾亲率该网络与贵州省合作,探索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绿色发展方案。贝尔特·拜尔斯,北德广播电台资深编辑。

展开
内容介绍
我们的经济正在与地球上演麦道夫式的庞氏骗局。我们使用未来的资源来运作当下,使用的资源超过了地球所能补充的限度。“生态足迹”是能够追踪我们拥有多少自然资源又使用了多少自然资源的优秀整合性指标。 本书提供了针对下列内容的完整介绍: 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核算; 各国的生态足迹概况; 全球示范案例,包括企业、城市和国家; 创造再生型经济的战略。 无论您是学生、商界领袖、面向未来的城市规划师、经济学家,还是对人类的未来拥有持久兴趣的普通人,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都是需要纳入思考的关键参数,《生态足迹》是您谋划未来时不可或缺的一本基本指南。
展开
精彩书摘

生态足迹:为什么?

如果一架飞机的驾驶舱没有仪表盘,那么它还有什么作用呢?当然,这架飞机还能飞。但是,它能飞多高?能飞多快?朝什么方向飞?如何找到它的确切位置?在恶劣的天气环境下或者在夜间,无仪表飞行是含糊不可信的,即使在良好的天气情况下依然如此。尤其是在没有基本仪表(比如燃油表)的情况下,如果不知道油箱里还有多少油,任何飞行都是危险的。

经济运行也遵循同样的道理。就像发动飞机一样,经济体的运行也需要能量。不同之处在于,经济体不仅需要航空煤油,而且需要大量的煤炭、食物、木材、水和众多由我们的地球来提供的其他物质。每个人享受生活所需要的每顿早餐、每个假期、每栋新公寓需要消耗多少资源呢?一座城市、一处发电厂、一个国家或者我们的整个人类事业需要消耗多少自然资源呢?如果说我们最终依赖所有这些自然资源,那么我们的经济体怎么能没有“燃油表”呢?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很清楚每件事物的货币价值。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经济预算是有限的,我们想要知道我们能买什么。和经济预算一样,大自然的资源预算也有限制。所有资源之“母”,换言之,最根本的限制性资源,就是我们即将讨论的生物资产——地球的生态承载力。如此说来,我们能够“买得起”多少自然资源呢?进一步说,如果自然预算确实有限,那为什么我们不去衡量其收支呢

一种可能的解释是,过去一直缺乏一件合理的工具来衡量我们对自然的需求。另外,我们长期以来也不需要这样的工具,因为自然好像是地大物博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然而时至今日,一切都已不同了。如今自然的限制已经变得相当显著,无论是地下水枯竭、气候变化抑或海洋鱼类资源的减少。

如今,一件良好的衡量工具终于出现了,这就是生态足迹。通过生态足迹,我们可以衡量自身对自然的使用程度。生态足迹提供了一套基本的生态统计系统。就像一般以货币作为经济的统计单位一样,生态足迹以含有生物生产力的地球表面作为其货币。该类地表含有地球最重要的资源,即自我更新能力。在这些地表,光合作用源源不断地将阳光、水和营养物转化为植物物质。因此,人类经济对于自然的生产过程和植物物质更新能力的任一项需求,都能用为了满足该需求所对应的地球表面区域来表征。产量数据则会告诉我们耕地、林地或者牧地每年能够提供多少资源和物质,这是整个故事的需求侧。

得益于现代科技水平的提升,我们可以更加精确地衡量自然能够提供

什么。卫星会发送给我们地球的最新图像,为我们展示森林、城市、街道、沙漠、湖泊、牧场或者草地的具体位置。这些卫星图像能够通过直接实地测量的方式进行确认。举例来说,实地测量能够追踪马铃薯或小麦的真实产量。在国家层面,联合国的统计数据能够提供绝大多数资源流的具体数值,包括土地区域的面积、各种土地类型的产量、产品的生产量和贸易量、人口规模、能量消耗,等等。


展开
目录

001- 引  言 生态足迹:为什么?

015- 第一编 生态足迹—工具

017- 第一章 面积作为通货—一个人需要多少生态承载力?

040- 第二章 生态腹地—一个城市需要多少生态承载力?

054- 第三章 耕地、森林和海洋—我们拥有多少生态承载力?

071- 第四章 一个地球—生态极限:然后该怎么办?

090- 第五章 作为指南针的生态足迹—为了美好生活,我们需要多少生态承载力?

107- 第二编 生态足迹—定义21世纪的挑战

109- 第六章  结束过冲—沟通是关键

119- 第七章 赢家与输家—国家应考虑的战略

133- 第八章 生态足迹的场景方案—摆脱全球生态过冲的路径

145- 第三编 生态足迹—案例研究

147- 第九章 生态足迹计算—个人、城市、国家、产品和公司

173- 第十章 建筑和城市规划中的生态足迹—贝丁顿零能耗发展社区、马斯达尔城和得·赛德尔

184- 第十一章 中国—一种新的发展模式

188- 第十二章 非洲—保护自己的资源

203- 第十三章 对话—关于生态足迹

239- 注  释

261- 附  录

262- 附录一 术语表

266- 附录二 汉英人名对照表

268- 附录三 作者与译者简介

270- 致  谢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